到了一定年紀才明白:上班最大的意義,不是那點工資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3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選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子不語
來源:讀者(ID: duzheweixin)
生活中最沉重的負擔不是工作,而是無聊。
♬ 點上方播放按鈕可收聽洞見主播韓丹朗讀音訊
俗語說:“地閒生雜草,人閒就煩惱。”
人生在世何以解憂,唯有多忙碌少懶散,有份工作能掙錢。
儘管,上班的日子並非都稱心如意,有時也會身心疲憊。
但,許多失業求職的人,又都會無比懷念,收入穩定、規律生活的日子。
工作的煩惱,就像學游泳時不停地嗆水,雖然難受,但有隨時上岸的權力。
失業的困苦,則是在深海里溺水,恐懼無助,越掙扎越痛苦。
人生就是苦樂參半,不吃工作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到了一定年紀,你就會明白,沒錢是萬萬不能的,工作真的能幫助我們解決80%的人生問題。
01
  • 工作,是生活的必修課。
電影《西雅圖未眠夜》中有句臺詞:“努力工作,工作能拯救你,也唯有工作,才能幫你渡過難關。”
工作是謀生的手段,也可以成為“救命”的稻草。
熱播劇《凡人歌》中,殷桃飾演的女主角沈琳開局真的是順風順水。
丈夫是公司高管,家有百萬存款;父母身體康健,沒有太多負擔。
為了更好地照顧年幼的孩子,她放棄了月入過萬的工作,離開了職場。
男主外,女主內,沈琳原本以為自己會一直過著這樣男耕女織、富裕穩定的日子。
直到丈夫的公司出現了破產危機,背上80多萬的債務,沈琳才如夢初醒,看到生活殘酷的一面。
原本穩穩的經濟基礎一下子被掏空了,夫妻二人也開始為了錢而爭吵不休。
家有倆娃要養,每月八千房貸,面對如此窘境,沈琳別無選擇,只能重返職場,賺錢養家。
然而,迴歸之路並不順遂,四處求職無果,屢次碰壁是常態。
萬般無奈,只能去前同事那裡降薪謀得一份差事,從月入兩萬到月薪六千。即便降薪降級,為了生活,她也只能接受。
後來,被同事排擠出職場後,她又放下面子,給前同事當月嫂,自己創業賣滷菜。
用自己的雙手為這個家撐起一片新的天空。
沈琳從辦公室白領到市場小攤販,職業雖然不同,但都能解生活之困。
正如劇中所說:“能當牛馬也是一種福氣,無論男女。”
工作雖辛苦,卻是我們的立身之本,生存支柱。
你要知道,生活總有未知的風險,在你無法預料的時候,突然襲來。
若不能未雨綢繆,就會在意外和變故突然造訪時,無力招架。
想要和生活的磨難談判,就要多些牌面,而工作就是最重要的一項砝碼。
唯有掌握了謀生手段,才能無懼風波,擁有謀愛的資格。
02
  • 工作,讓生活更有節奏。
“突然間自己沒有價值了,就是迷茫。”一位高考陪讀媽媽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出了無數陪讀媽媽的心聲。
她們是陪讀媽媽,沒有工作,生活的核心點就是陪伴孩子讀書,圍著孩子的一日三餐打轉,長期和社會脫節。
當孩子高考結束時,她們也“失業”了,陷入深深的迷茫中,無所適從。
這讓我們想起了《小巷人家》中的宋瑩,因為丈夫工作調動,自己也放棄了蘇州穩定的工作來到廣州。
到一個新地方,沒有工作,沒有可以說話的朋友,整天愁眉不展,無法融入當地的生活,找不到自己的人生落腳點。
雖然,丈夫體貼,兒子聽話,家中經濟無憂,但無所事事的日子,也足以消磨一個人的精氣神。
直到後來,她開始幫小飯館做魚丸,自己開起了早餐店。
她又恢復了往日的活力,也有心思打扮自己了,臉上笑容也多了,和周圍的鄰居逐漸熟絡起來,生活又有了盼頭。
有言道:“生活中最沉重的負擔不是工作,而是無聊。”
刀不磨要生鏽,人不勞作就脫軌。
有時工作的意義,不僅僅是為“五斗米”,還要讓你的生活有軌可循。
我們可以忙中偷閒,但不能一直閒著。
人啊,閒著閒著,眼界就小了,煩惱就多了;鬥志喪失了,人也就越來越懶散,渾渾噩噩又一天,不知今夕是何年。
而有了規律的工作,就像生活有了齒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軌跡清晰,人生才能不失控。
生命需要活力,千萬別讓自己爛在家裡。
忙碌的工作讓你沒有時間去惆悵;辛勤的奔波,讓你充實過好每一天。
03
  • 工作,實現人生的價值。
羅曼·羅蘭說:“真實的、永恆的、最高階的快樂,只能從三樣東西中取得:工作、自我剋制和愛。”
工作雖然有時會讓我們感到疲憊不堪,但工作中取得的成就感也會滋養我們的生命。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追尋兩種東西:一個是價值感,一個是歸屬感。
工作有追求,人生有價值。
作家路遙,在小說《人生》發表之後,收到了無數的好評,但生活也因此亂了套。
無數的信件從全國四面八方蜂擁而來,陌生的登門拜訪者接踵而至,刊物約稿的電話接連不斷,常常半夜三更從睡夢中驚醒。
人情世故讓他無比苦惱,名利場也讓人逐漸變得麻木。
經過慎重思考之後,他決定閉關創作,寫一部規模很大的長篇小說,而不是躺在成名作上吃一輩子老本。
創作之初,沒有寫長篇的經驗,他就給自己列出近百部長篇小說目錄,去研究、分析古今中外的長篇作品,確定小說框架。
他讓自己像蠶吃桑葉一樣,一點點啃食、積累,補充之前的知識短板。最終也把自己吃下的桑葉變成了蠶絲。
據路遙回憶,當自己整個地進入寫作的狂熱狀態後,身體幾乎是不存在了,生命似乎就是一種純粹的精神形式。
每完成一個篇章,他的情緒就為之亢奮。
春夏秋冬,時序變換,他沉浸在自己的創作之中,樂此不疲。
終於,歷時六年他完成了百萬字鉅著《平凡的世界》,獲得了茅盾文學獎,這本書也被譽為“激勵千萬青年的不朽經典”。
路遙說:
“只有拼命工作,只有永不止休地奮鬥,只有創造新的成果,才能補償人生的無數缺憾,才使青春之花即便凋謝也是壯麗的凋謝。”
寶劍需用磨刀石,才能保持鋒利,人也需要接受挑戰,才能迅速成長。
不給人生設限,一直有追求,只要熱愛工作,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04
很喜歡這樣一句話:“上班很累,但總不能不上吧,掙錢很苦,但總不能不賺吧,你可以不做你不喜歡的事,但你要做你應該做的事情。”
趕路累了,可以給生活按下暫停鍵,但別忘了,休息過後繼續出發。
人活著,忙是正常,累是必然。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種就會顆粒無收。
點點推薦,願你有事可忙,有人可愛,有所期待,有所作為,好好工作,快樂生活。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3秒加星標,再也不擔心找不到洞見君↓↓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