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上任三把火(二)

(續前)
二. 國之重器和利器的改革
一個國家的軍隊屬於這個國家的重器,一個國家的情治單位屬於這個國家的利器。
先看新聞,瞭解現情!
特朗普現在的動作是越來越大了,搞完國際開發署,這一次他又將目光鎖定到了軍隊,美軍一大批高層被裁撤、更換,美媒將川普的這個動作稱之為是“大清洗”!
就在2月21號的晚上,特朗普解僱了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查爾斯·Q·布朗,除了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之外,特朗普還更換了現任的海軍司令和空軍副參謀長。

在宣佈完高層任命之後,五角大樓隨即宣佈:將會在下週開始正式解僱5400名文職僱員,接下來可能還會再解僱數萬人,這是特朗普和馬斯克持續削減聯邦政府人員和開支努力的一部分。按照之前特朗普的計劃,在五角大樓下屬的全部約95萬名文職僱員當中,至少要裁掉8%,也就是接近8萬人左右。
之前特朗普還對中情局(CIA)和聯邦調查局(FBI)下手,說要裁掉9000人,基本上是總人數的20%。CIA和FBI員工被“買斷工齡”,主動辭職的可以獲得8個月工資補償,被開除的將沒有補償。據稱要求CIA所有員工都要辭退,而FBI員工收到調查問卷,要測試其愛國程度,特別是對特朗普的忠誠程度。重新上崗的聯邦僱員還要接受各種測試和考核,主要是對測試對特朗普的忠誠。
不得不說,川普下手的確是夠黑夠狠,上下通吃。但如此大規模的軍方和情治單位高層調動和人員裁撤現在還真不好說效果如何。

回顧歷史,結局慘痛!
1930年代蘇聯軍隊大清洗的歷史與結果。
20世紀30年代,斯大林為鞏固個人權力,在蘇聯展開了一場大規模政治整肅運動,軍隊成為重點清洗物件。1937年,蘇聯元帥圖哈切夫斯基及多名高階將領被指控為“叛國者”遭處決,標誌著軍隊大清洗的全面展開。在1937-1938年間,蘇軍大約3萬名軍官被逮捕、處決或流放,其中90%的集團軍級指揮官和80%的師團級指揮官被清洗,導致紅軍指揮體系幾乎崩潰。
此次清洗使蘇軍戰鬥力嚴重受損。在1939年的蘇芬戰爭中,紅軍因指揮混亂和戰術失誤,傷亡慘重,暴露出軍隊的嚴重問題。1941年,德國發動對蘇聯戰爭,蘇軍在戰爭初期遭受毀滅性打擊,大批部隊被包圍殲滅,部分原因正是清洗導致的軍官短缺和缺乏有效指揮。
雖然大清洗也使斯大林成功強化了對軍隊的絕對控制,軍隊高層由對他忠誠的人取代,但軍官階層獨立決策能力受到限制,軍事發展受挫。儘管蘇聯最終在二戰中取得勝利,但大清洗對蘇軍早期表現的負面影響無法忽視。總體而言,這次清洗削弱了紅軍戰鬥力,影響了蘇德戰爭初期形勢。
1930年代蘇聯克格勃大清洗的歷史與結果。
1930年代蘇聯的大清洗不僅針對軍隊和黨內官員,也涉及國家安全機構,即內務人民委員部(簡稱內務部),這也是後來的克格勃前身。在斯大林的整肅運動中,內務部本身也經歷了劇烈的清洗。
首先是內務部領導人根裡希·亞戈達被指控“陰謀反黨”而被逮捕並處決。其繼任者尼古拉·葉若夫在推進大清洗時被斯大林利用,後因“濫殺無辜”被捕,並於1940年被處決。
大清洗造成內務部嚴重震盪:大批特工被逮捕、處決或流放,使機構內部充滿恐懼。這段時間,內務部的主要任務是清理內部,使得蘇聯的情報和反間諜工作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也嚴重影響了蘇聯當時進行的對德國的保衛戰。
經驗教訓,前車之鑑!
古人云:“兵者,兇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這句話強調軍事手段的危險性,並提醒統治者應慎重使用武力,同時也適用於對軍隊的改革。
1. 軍隊改革需循序漸進,防止動搖根基
軍隊作為國家安全的基石,其改革必須慎重,任何重大調整都可能影響戰鬥力和國家穩定。歷史上,過激的軍改往往帶來嚴重後果,如前所述三十年代蘇聯軍隊和情治單位的大清洗導致蘇軍在蘇德戰爭初期遭遇慘重失敗。再如明朝明神宗時期對軍隊的大動作清理和裁減導致戰力下降,最後直接導致後期面對後金時戰鬥力不足,屢戰屢敗。
2. 軍隊治理的關鍵是平衡與穩定
成功的軍改應在穩固傳統和適應時代之間取得平衡。改革要有戰略考量,不能因一時政治需要而大規模改動軍隊結構,清理經驗豐富的軍官,如此將會人心渙散,體系不穩,戰力下降。
所以中國古人強調慎戰慎改,現代軍事治理同樣需要遵循這一原則。武力是國家的最後保障,軍隊改革則需審慎推進,避免因輕率決策而破壞國家安全的基石。
魯莽之舉,後患無窮!
特朗普作為一介商人,哪懂得這其中的要害。俗話說“博學則淺,專學則悖”,博學則淺好理解,專學則悖指一個人一旦在某個領域取得成就並在了一定的位置,就會使用原來的專長領導新的領域工作,但往往事與願違。常言道“術有專攻”,其意思是指學術和技藝各有專門研究的方向,不同的人在不同領域有各自的專長,不可能面面俱到。違背“術有專攻”原則的結果通常會導致低效、混亂,直至失敗。在專業分工明確的現代社會,如果忽視這一原則,肯定會帶來負面的結果。
我們反感政客(不合格的政治家就被稱為政客),其實政客也是一門學問,涉及廣泛的知識和技能,涵蓋政治、經濟、管理、外交、軍事等多個領域。一個政客需要具備戰略思維、溝通能力、政策制定、權力運作等關鍵能力。政客首先需要了解國家的政治制度、憲法、法律體系,並熟悉不同的政治思想和意識形態,特朗普顯然在這方面是欠缺的;政客還需要根據國家的發展制定和推動短期,中期,和長期的政策,特朗普目前推行的政策只有迎合和短視;政治是一種權力的遊戲,政客需要懂得如何在黨派、利益集團、國際關係之間博弈,特朗普只會打著“美國優先”橫衝直撞,而造成與其它黨派、利益集團、國際關係甚至於盟友的衝突和緊張。
簡言之,政客是一門綜合學問,需要精通政治理論、政策制定、民意管理、權力博弈、領導力、外交、軍事等領域。一個成功的政客必須具備戰略思維、政策執行能力、政治敏感度,才能在複雜的政治環境中立足並引導國家的發展。我們看看現在特朗普的表現,所作所為沒有一條符合政客的標準。
尤其特朗普對軍隊和情治單位的魯莽下手和亂指揮,就是違背了“術有專攻”的原則,雖然政治掌控加強,但肯定會導致軍事和情報行動效率降低,失誤增加,戰敗風險高。這是除了美國其它國家樂見的結果,也是很多國家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
本文編輯:Jennie
往期內容回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