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掃碼,尊享體驗賓利全新歐陸GT Speed)
本文參考來源:Chapman University/網路
注:本文綜合整理媒體資訊,無任何立場!
想在悉尼買套房?你可能需要的不止是一份體面的收入,還得有一點奇蹟。
近日,加州查普曼大學(Chapman University)釋出的《第21屆國際住房可負擔性年度報告》,再次點燃了全球住房市場的焦點。
在這份涵蓋95個主要城市的榜單中,澳洲竟有四個城市躋身全球房價最難負擔的前十五名,而悉尼,更是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香港。

排名揭曉:香港第一,悉尼緊隨其後
報告基於房價中位數與家庭收入中位數的比值,對全球八個國家和地區的住房可負擔性進行了系統對比。
被評估的包括:澳洲、美國、加拿大、英國、新加坡、愛爾蘭、香港與紐西蘭。

排名前十的城市中,澳洲城市的身影格外突出:
-
悉尼(Sydney):全球第2
-
阿德萊德(Adelaide):第6
-
墨爾本(Melbourne):第9
-
布里斯班(Brisbane):第11
-
珀斯(Perth):第14
其中悉尼的情況尤為突出,在過去17年裡有16年都高居全球房價最不可負擔的前三名。

比紐約還難買房?澳洲城市“不講道理”地貴
令人震驚的是,報告指出,墨爾本和布里斯班的住房可負擔性,甚至不如紐約(New York)、倫敦(London)和芝加哥(Chicago)這些傳統國際大都市。
一線收入,卻要承擔超一線的房價——這讓不少澳洲本地居民大呼“吃不消”。
而布里斯班更是百萬房產比例增長最快的城市。
根據房產分析公司Cotality的資料,在過去十年中,布里斯班價格超過百萬澳元的房產,從2013年的2.8%猛增至2023年的40.2%。

悉尼的現實:不是靠攢錢,而是靠“家庭支援”
Domain房產網的報道指出,澳洲房價飛漲的背後,並非收入增長帶動。
AMP首席經濟學家奧利弗博士(Dr Shane Oliver)指出:
“悉尼和墨爾本的高房價並不意外,但阿德萊德的平均收入遠低於墨爾本,房價卻幾乎持平,甚至略高,這就非常不尋常了。”
Cotality住宅研究主管歐文(Eliza Owen)則進一步指出,當前澳洲住房市場的核心矛盾在於:
“房價上漲遠遠快於工資增長,尤其是在疫情期間,區域和小城市的房價同樣飆升,使整個國家陷入住房危機。”
她直言,如今的悉尼早已不是年輕人靠自己攢錢就能買房的地方:
“能成功購房的,要麼是高收入群體、已有房產出售的人,要麼就是有家庭財富支援。首付款門檻太高,沒有資產積累的年輕人幾乎被徹底排除在市場之外。”

疫情後的“房價通脹”:小城市也不便宜了
過去十年,疫情成為了澳洲房地產市場的“催化劑”。封鎖期間,低利率政策疊加遠端辦公需求,使得人口外移至偏遠地區,推高了非一線城市的房價。
悉尼的Cronulla海濱公寓如今動輒數百萬澳元,已非普通家庭可望可及。
誰還能在澳洲買得起房?
住房可負擔性問題已經不只是經濟問題,而是深層次的社會結構問題。
報告的資料為政策制定者敲響了警鐘:僅靠市場調節,難以逆轉當前的高房價趨勢。
在這個財富積累日益重要的時代,年輕一代若無外部支援,面對的或許不是“能否買房”,而是“永遠租房”的新常態。
今日話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