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被騙100多萬….

圖:讓-朱利安
週末和朋友碰面,她聊了自己親身經歷,被騙了100來萬。
騙法新穎
騙子不是別人,正是她在銀行工作的堂弟。
有一次堂弟告訴她:
自己手頭有些貸款客戶,這些客戶偶爾手頭緊,還不起貸款。
會破壞徵信。
“姐,你可以出點錢,幫這些客戶墊一下貸款。這些客戶保護了徵信,申請貸款後再還給姐。”
“前後一個月時間,給你2%墊款好處費。”
我朋友很保守,就說自己不感興趣。
沒過多久,堂弟說:
我另一個朋友賺到了這個錢,本來肥水不流外人田,你可以賺這錢的,太遺憾了”
堂弟說自己是銀行內部員工,能從後臺核實客戶資質,只選好的客戶——“可以說穩賺不賠”
我朋友開始心動了。
畢竟是堂弟,又在銀行工作。
現在各種消費貸很火,堂弟有這種客戶很常見的~
說不定也是堂弟的銀行工作有壓力、怕自己客戶違約呢。
再說了——
銀行存款利率降太快、月息2%很吸引人的。
有一天,堂弟跟她說:
“你要不要試一次?最近有個客戶,只需要墊資1萬就行”
朋友心想1萬塊錢也不多,沒啥風險。
就爽快掏錢了。
沒過多久,她連本帶利的收回了1萬塊本金+200塊過橋收益。
到這一步,朋友就覺得,這事有賺頭。
她開始投入更多的資金,10萬,20萬…直到最後,總計投入了100來萬。
後來有一天,堂弟跑路了。
朋友懵了,才意識到自己掉入了精心設計的圈套。
堂弟不僅騙了她,還騙了家裡的好些親戚。
錢沒有拆借給所謂的“客戶”。堂弟是賭徒,沉迷於菠菜,輸得一塌糊塗。
前前後後騙了數百萬。
甚至還騙了自己女朋友的錢——堂弟跑路前告訴女朋友,等他回來,馬上就領證。
傻姑娘又拿出全部積蓄,給到了堂弟。
愛得越深,錢包傷得越深。

真是防不勝防。
雖然從後視鏡看,知道堂弟是賭徒、騙了錢——可事先誰又知道呢?
又是親人,又是銀行員工、有正經工作。
如果事情沒曝光,很多人都可能掉入這樣的陷阱。
醒悟過來的親友們一起報了警。
堂弟最終被抓、判了刑。
只是,錢已經追不回來了。
朋友很受挫,一是錢財出現了巨大損失;二是被親人欺騙,情感十分受挫
現在很多的騙局,之所以成功。
很大的原因:
作案者要麼是親友。
又或者是有頭有臉的人。比如銀行職員,或者甚至公務員,村裡的頭頭…blabla。
容易讓人相信。
經濟不太好,被騙風險在急速上升。
有的人原本屬於靠譜的人,但事業損毀,也被迫沉淪。
唉,怎麼規避?
可能就堅定一種想法:
錢只要不在自己名頭賬戶,就會有風險。
大家都說股票基金風險大。
但只要在自己的股票賬戶上,想變現,錢一兩天也能到手。
另外,遇到人找你借錢——
可以直接建議對方找銀行。
國家為了鼓勵消費,最近消費貸大放水,漲到了最高30萬。
急需資金,完全可以推薦對方找銀行的。
什麼?
銀行拒貸了?
銀行專門做風險生意。銀行都拒貸了,那自己有什麼能力,能把控別人的風險呢?
最後再簡單說兩個熱點。
1)中行,建行,交行,郵儲銀行,宣佈增發股票,總共融資5000多億
財政部主要參與認購。
對於銀行股收息佬來說,分兩方面:
往好了想——
銀行果然是國家的親兒子,大銀行的股票安全性有底線。
國家隊會直接輸血。
並且這一次屬於溢價認購。
往壞了想——
銀行增發股票,股票數量會變多。
每個人分到的紅利就會少。
以建行舉例,100股值852塊錢。如果它今年利潤不變,定增完了後,我算了下,大約每100股的分紅會減少1塊錢。
上市公司最有良心的做法是:
回購股票並登出。
這會增加每股價值——回購登出的公司,我內心會加大分。
而增發則會減分。
2)金價持續大漲,國內金價達到了720塊錢每克
國內金價有滯後性,週一還得繼續漲。
特朗普的一系列關稅操作,引發了全球擔憂。比如,我們國家原本喜歡買美債,大機率會轉頭買更多黃金。
金價漲了這麼多,我之前已經賣掉了所有黃金指數基金。
如果它回撥明顯,再考慮買;
如果不回撥,就觀望。
當然,普通人喜歡買實物黃金。
用“傳家寶”的心態囤著就好,不到迫不得已,沒必要變現。
原因我在這篇裡聊得挺細,點選可看——愛情讓人破費,哈哈哈
不多說了~
一個小技巧:
微信-理財-黃金裡,可以檢視國內黃金價格。
它是國內黃金首飾、金條金幣…的定價基礎。
大家買黃金時,可以參考這個數字。
溢價越少越划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