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315晚會曝光全名單出爐,哪些企業上了黑榜?

出品/聯商網
整理/西泠雪
央視“3·15”晚會堅持維護消費者權益、守護公平正義、大力提振消費,著力推動構建公平、誠信的消費環境,已經連續舉辦35屆,2025年“3·15”晚會於3月15日晚8時舉行。
今年“3·15”晚會聚焦“共鑄誠信 提振消費”主題,關注食品安全、公共安全、金融安全、數字經濟等領域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違法行為。
在今年的“3·15”晚會中,衛生巾紙尿褲殘次料被翻新“二次銷售”、一次性內褲不滅菌、“維修刺客”啄木鳥、“保水蝦仁”磷酸鹽超標等問題被曝光

行業亂象一:

衛生巾、紙尿褲殘次料翻新“二次銷售”

2025年年初,“3·15”晚會和《財經調查》欄目同時接到消費者的舉報,位於濟寧市梁山縣的一家企業在銷售劣質衛生巾、嬰兒紙尿褲,數量巨大。

雖然這家公司名為“梁山希希紙製品有限公司”,但他們企業並不生產紙製品。他們最主要的業務就是廢品回收,即專門從紙尿褲和衛生巾生產廠家購買生產線上不要的殘次品、下腳料等生產垃圾。
據悉,這些從工業垃圾裡挑選出的不合格衛生巾、紙尿褲,最終透過一些銷售商家,在網路上以“三無”產品的形式流進了市場。
涉事企業:梁山希希紙製品有限公司
相關回應:暫無
行業亂象二:
一次性內褲不滅菌
2025年,一次性內褲憑藉方便、衛生,成為市場熱銷產品。但火爆熱銷的背後,事實真的如此嗎?事實上,部分服飾加工企業生產的一次性內褲,並不衛生,根本就不會殺菌。
在商丘市虞城縣的十多家生產廠家,車間隨意散漫生產的現象不在少數,生產好的一次性內褲被隨意堆放,工作臺也是工人的餐桌。在車間裡,工人正用噴槍往內褲上噴一種特別的液體——“槍水”。企業的工作人員稱,他們噴在一次性內褲上的液體,其實是一種強力速幹去汙劑,氣味不好聞,也不能直接用手去觸控,“聞著有一股嗆鼻子味兒”。
其中,健芝初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有工作人員稱,公司可以提供“代加工”服務,他們生產過“初醫生”一次性內衣、“貝姿妍”一次性內褲和“浪莎”一次性內褲,為了控制成本,部分產品不進行殺菌消毒。
而在當地另一家醫笙寧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裡,這裡的工作人員也表示,他們生產的“歐詩羅蘭”一次性內褲銷售非常好,年產量高達幾千萬,但基本不殺菌消毒。
涉事企業:健芝初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醫笙寧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等
相關回應:暫無

行業亂象三:

“維修刺客”啄木鳥

“啄木鳥家庭維修,除了感情不能修,啥都修,不僅能修還能洗。”

和企業在網際網路上的火熱宣傳同步,近一年來,有大量消費者對啄木鳥家庭維修平臺進行投訴。無病亂修、小病大修、亂收費,坑騙消費者的情況時有發生。
啄木鳥家庭維修培訓經理稱:當我們到客戶家遇到不會拆、不會修、有問題的情況,第一件事就是穩住心態,心理素質要好。講實話,客戶也不會想到這個工程師剛學三天。 
上門維修人員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想盡辦法在服務過程中提高收費。如果客戶嫌貴,就可以表演一齣“雙簧戲”給顧客看。
據悉,啄木鳥家庭維修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家電維修平臺,公司宣稱在國內300多個城市都有業務開展,線上接單的維修師傅達10萬名之多。
涉事企業:啄木鳥
相關回應啄木鳥家庭維修發微博致歉,針對媒體曝光的問題,成立了專項調查組,將對報道情況進行徹查。

行業亂象四:

“保水蝦仁”浮出水面

點開多家電商平臺,很多消費者都會看到這樣的廣告推送,新鮮、飽滿、有嚼勁的蝦仁,只要你輕輕一點,一兩天的時間,它就能出現在你的餐桌上,孩子老人都喜歡。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蝦仁銷售的廣告裡,不斷出現“零新增”“零保水劑”的字樣。商家們解釋,保水劑即食品水分保持劑,常用複合磷酸鹽,這是一種常見的化學制劑,一般呈白色粒狀或粉末狀結晶,親水性強,能在加工時保持蝦仁的水分、提升口感和延長保質期,業內稱這樣處理水產品的方式為“保水”或“泡藥”。
據悉,保水劑新增量的多少一般由蝦仁的價格決定,價格高的蝦仁保水率相對會低一些。保過水的蝦仁,吃起來又滑又嫩,銷量很好。但這樣的保水蝦仁,工作人員自己卻不吃。
涉事企業:尚方舟食品公司、中青海洋水產有限公司、良基冷凍食品有限公司等
相關回應:暫無
行業亂象五:

在“評論區”一不小心借到“高利貸”

“3·15”晚會上,曝光電子籤高利貸,借貸寶和人人信被點名。

2025年年初,洪先生和王女士急需資金週轉,在網路上找到了願意放款的人。洪先生在借貸寶平臺、王女士在人人信平臺,按照放款人要求,分別簽署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欠條和借條。
洪先生稱,自己向放款人借款5000元,實際只收到3500元轉賬,可平臺欠條上的借款金額卻登記為5000元,短短7天,就要額外還1500元利息,洪先生這才意識到,自己遭遇了赤裸裸的高利貸和“砍頭息”。
王女士在人人信平臺借了30000元,到賬14000元,扣除了16000元,說是利息。用電子籤借錢,最終卻借出了一個高利貸。
涉事企業:借貸寶、人人信
相關回應:暫無
行業亂象六:
資訊黑洞竊取個人隱私
近一年的時間裡,在網際網路平臺上出現了很多“精準獲客”的商業廣告。這些商家聲稱他們研發了一款全新的大資料獲客軟體,可以為商家精準獲取目標人群的消費習慣、手機號碼等聯絡方式,方便商家撥打電話推廣自己的業務和產品。
簡單說,就是隻要購買使用這款軟體,商家就可以在各大網際網路平臺上,自由拿到自己想要的海量個人消費資料。
這些從事“獲客”生意的商家不僅能透過技術手段,從各大網際網路平臺、手機客戶端上悄悄地偷取使用者手機號碼,還將使用者打上各種標籤,把每個人的工作、生活、交通、學習、購物、上網等習慣進行數字化標註。隨著標籤不斷增加,每個人的畫像也更加具體,公司將這些精準的個人資訊資料在市場上銷售,從而牟取利益。
涉事企業:雲企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綠信科技有限公司、火眼雲軟體等
相關回應:暫無
行業亂象七:

智慧機器人成騷擾電話“幫兇”

這一年多來,網際網路上出現了很多所謂“外呼”業務的廣告,這些外呼公司的核心業務,就是幫助商家向手機使用者撥打自己的營銷電話,市場上俗稱“電銷”。這些外呼公司打著“高效觸達使用者”“精準拓客”等旗號,招攬生意,甚至還宣稱可以透過AI智慧機器人撥打營銷電話。

按照廣告宣傳的資料,一臺外呼智慧機器人一年的使用成本在一萬元左右,平均每天可以撥打上千個電銷電話,工作效率遠超人工客服。
看似有著嚴格監管的電話銷售行業,卻被外呼公司利用各種手段,一一化解。利用獲客軟體偷取消費者電話號碼,虛擬運營商有大量的“小號”,再加上外呼智慧機器人所謂的科技加持,市場上外呼公司的電話銷售產業鏈條,就這樣快速形成。
涉事企業:優音通訊有限公司、沃創雲科技有限公司、淘金你我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等
相關回應:暫無
行業亂象八:

手機抽獎“瘋狂斂財”

最近,有關手機抽獎引發消費陷阱的投訴接連不斷。在這些投訴裡,“虛假抽獎”“虛假宣傳”乃至“詐騙”等詞彙高頻出現。

商家蓄意佈局,誤導消費者,以為領到的是停車優惠券,同時還能低價享會員權益。而在領取頁面下方,則用不起眼的字型標註了自動續費協議及其費用,消費者往往被低價優惠吸引,難以察覺。
在扣費環節也煞費苦心,從扣費方式到扣費時間,每個細節都精心算計。首次扣費雖僅1分錢,但這意味著消費者與商家成功簽訂訂閱協議。此時若消費者不知情,未及時取消訂閱,就會面臨月復一月的固定扣費。
在廣告公司的包裝下、法務“合規”的掩護下,明知誘導甚至涉嫌詐騙的互動廣告出現在了消費者的手機上。這些廣告利用消費者疏忽與僥倖心理,讓商家獲利,消費者權益受損,維權艱難。
涉事企業:諾諾網、兌捷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變現貓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諾禾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等
相關回應:暫無
行業亂象九:
五金市場公然售賣非標電線電纜
南寧科德國際五金市場是華南地區規模較大的五金機電市場之一,這裡的商家大都做著電線電纜的批發生意,但去年開始,這個市場裡一些商家的產品報價,要比市場平均價低很多。
據調查,這裡一些商家銷售的電線電纜產品報價明顯偏低,說辭也基本一致,那就是他們售賣的多是所謂的“非標”線。簡單說,所謂“非標”線,就是未達到國家檢測標準的電線電纜。
涉事企業:安順市的金明陽電線電纜公司、潤雄電纜集團有限公司等
相關回應:暫無
寫在最後
每一屆的“3·15”晚會都在為維護消費者權益、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完善法律法規而努力,持續推動消費市場健康發展。
據《聯商網》統計,在過去10年的晚會上,至少曝光了84個話題,涉及汽車、網際網路、電商、餐飲、食品等多個行業。其中網際網路行業被曝光次數最多,涉及的話題至少有16個,佔比達19%;食品行業緊隨其後,涉及的話題至少有11個,佔比達13%。此外,涉及汽車行業的話題至少有9個,佔比達11%;涉及電商行業的話題至少有7個,佔比達8%。
在當下,網際網路行業暴露出的問題日益凸顯,隨著行業整體的高速發展,層出不窮的新型商業模式持續迭代,在此程序中,“3·15”晚會針對網際網路業態衍生出的各類問題,強化了監督曝光力度。諸如資訊安全防護缺失、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以及平臺違規運營擾亂市場秩序等亂象,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矚目和深入探討。
同時,隨著電商市場的持續擴張,“3·15”晚會對電商問題的曝光也日益頻繁,電商問題曝光增多也是當前電商行業發展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需要電商平臺、商家和消費者等共同努力,促進電商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此外,食品安全領域始終是“3·15”晚會關注的重點,其直接關乎民眾健康與生活質量,晚會曝光的問題,是對違規企業的警示,也是在督促各方要攜手築牢食品安全防線。
附:過去10年“3·15”晚會主題及曝光資訊
歡迎關注聯商網影片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