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假不留!315曝光9大黑幕,看看又有哪些刁民想害你?

315晚會看點速覽:

1. 知名母嬰、衛生品牌殘次料竟被翻新售賣
2. 一次性內褲徒手製作,根本不殺菌
3. 曝光維修刺客啄木鳥 只開個水龍頭收費100元
4. 保水蝦仁磷酸鹽超標,1斤蝦仁7兩冰
5. “電子籤”高利貸被曝光,最高年化利率近6000%…
6. 看個文章,隱私就被竊取了?揭開可怕的資訊“黑洞”
7. 接不完的騷擾電話,智慧機器人一天打10萬個
8. 手機抽獎瘋狂斂財,有公司號稱一天流水20億元
9. 再次劍指非標電線電纜!五金市場公然售賣
今年315晚會以“共鑄誠信 提振消費”為主題,關注食品安全、金融安全、數字經濟等領域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違法行為。
315晚會播出後,網友直接炸翻天,#315騙假不留#更是登上微博熱搜。
有網友評論:建議一季度來一次,比如615,915,1215,一年一次太少了。 
也有網友評論:“今晚的315晚會,堪稱現代版《聊齋志異》”,並直呼應加強懲處力度,“共鑄誠信,先得鑄刑鼎。”
快搬好小板凳,看看今年有哪些“坑”被點名,又有哪些刁民想來害打工人吧👇
01 知名母嬰、衛生品牌殘次料竟被翻新售涉多家米菲、Babycare、蘇菲、全棉時代等
315晚會接到消費者舉報,位於濟寧市梁山縣的“梁山希希紙製品有限公司”在銷售劣質衛生巾、嬰兒紙尿褲,且數量巨大。
記者以訂貨為由,見到了公司負責人劉總他說企業最主要的業務是廢品回收,即從紙尿褲和衛生巾生產廠家購買不要的殘次品、下腳料等生產垃圾。他說企業最主要的業務是廢品回收,即從紙尿褲和衛生巾生產廠家購買不要的殘次品、下腳料等生產垃圾。
在廠區,記者從一堆打包好的生產垃圾中,拽出了外觀相對完好的“麥酷酷”嬰兒拉拉褲和“自由點”衛生巾。劉總說,他以260元到1400元一噸的價格收購了產品,再挑出形狀完整,且沒有明顯汙漬和破損的“二等品”這樣在工業垃圾中挑選後翻新的衛生巾,竟然能在市場上倒賣到七八千元一噸,其利潤之高令人驚訝。
在希希紙製品的倉庫裡,工人在方桌上敲打拉拉褲使其恢復蓬鬆狀態。記者注意到,這批嬰兒拉拉褲分屬母嬰用品品牌嫚熙和中億孕嬰。
記者瞭解到,按照行業規範,正規的一次性衛生用品廠家對生產線上淘汰的殘次品、下腳料等生產垃圾,都要進行切碎處理,才能夠流出企業。對此,劉總表示,他能做成這種生意,關鍵在於打通了企業內部的關係。“國內的市場,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和我這兒掛著鉤”。
在記者調查的過程中,有采購商前來採購好之、米菲、Babycare等品牌的嬰兒紙尿褲,以及“二等品”的自由點品牌女性安睡褲,“我自己用我做網店”。此外,劉總還告訴記者挑選“二等品”剩下的垃圾他也有生財的辦法。
在一個車間裡,地上堆滿了各種衛生巾紙尿褲的生產垃圾,其中不乏全棉時代、蘇菲等知名品牌產品。這些垃圾被打碎後,將重新分離成為木漿、吸水高分子樹脂等幾種一次性衛生用品的原材料。
劉總告訴記者,這些回收料,在市場上很受客戶歡迎。就這樣,衛生巾紙尿褲的生產垃圾,一部分作為“二等品”,被挑出來流入市場直接銷售,剩下無法再挑選利用的部分,被投入機器,生產成回收料,再次流入一次性衛生用品的生產企業。
針對晚會上曝光的嬰兒拉拉褲質量衛生問題,鳳凰網財經致電被點名的麥酷酷品牌主體公司上海麥酷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公司預留的工商電話回應稱“打錯了”,官網顯示的媒體對接電話則稱“已離職”,隨後結束通話電話。其他電話均未接通。
濟寧市梁山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回應稱: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正在關注央視315晚會,市監局執法大隊已聯合公安前往梁山希希紙製品有限公司現場,已經對其採取措施。
天眼查專業版資料顯示,我國目前有3.8萬餘家衛生巾相關企業,8.19%的相關企業曾出現法律訴訟,14.69%的相關企業曾出現經營異常,3.45%的相關企業曾出現行政處罰。
02 一次性內褲徒手製作,根本不殺菌卻宣稱抑菌率高達99%
“出差旅行新選擇”“EO滅菌、不用洗直接穿”“抑菌率高達99%”,2025年,一次性內褲憑藉方便、衛生,成為市場熱銷的產品。但火爆熱銷的背後,事實真的如此嗎?
2025年1月,記者來到了商丘市,知情人告訴記者,當地有多家服飾加工企業生產的一次性內褲,並不衛生,根本就不會殺菌。產品包裝上標註的面料材質是“棉”,實際卻使用的“滌”,在一些型號的一次性內褲上,企業直接寫上“純棉”,嚴重“貨不對板”。
記者以採購商的身份,聯絡上夢陽服飾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帶領記者透過昏暗狹窄的樓梯進入公司。在生產車間,記者看到工人們都是在徒手製作一次性內褲,原材料也隨意堆放,布料旁還堆著垃圾雜物,凌亂的編織袋裡裝滿即將銷往市場的一次性內褲。
記者在商丘市虞城縣接連走訪了十多家生產廠家看到,車間隨意散漫生產的現象不在少數,生產好的一次性內褲被隨意堆放,工作臺也是工人的餐桌。在車間裡,工人正用噴槍往內褲上噴一種特別的液體——“槍水”。
企業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噴在一次性內褲上的液體,其實是一種強力速幹去汙劑,氣味不好聞,也不能直接用手去觸控,“聞著有一股嗆鼻子味兒”。
在健芝初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可以提供“代加工”服務,他們生產過“初醫生”一次性內衣、“貝姿妍”一次性內褲和“浪莎”一次性內褲,為了控制成本,部分產品不進行殺菌消毒。
值得注意的是,3月15日晚間,多家一次性內褲品牌直播間停播,其中浪莎多款一次性內褲下架。此外,絲語甜、歐詩羅蘭、貝姿妍、初醫生等品牌一次性內褲在多個電商平臺下架。
03 曝光維修刺客啄木鳥 只開個水龍頭收費100元
啄木鳥家庭維修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家電維修平臺,公司宣稱在國內300多個城市都有業務開展,線上接單的維修師傅達10萬名之多。#315晚會#記者在網路上查詢發現,啄木鳥家庭維修平臺在某投訴網站上的投訴量超過6000條。
為了真實瞭解這家公司的內部情況,記者以應聘的方式,進入了啄木鳥公司。培訓經理表示,上門維修人員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想盡辦法在服務過程中提高收費。如果客戶嫌貴,就可以表演一齣“雙簧戲”給顧客看。
兩天的入職培訓課程結束之後,記者跟著公司安排的黃師傅去給一位客戶更換洗衣機的電機。這一單,黃師傅收了客戶659元維修費,換下來的電機賣了60元,成本只有購買塑膠電機的91元。
接下來的幾天,記者幾乎每次上門維修都能見識到“新套路”:一位客戶水龍頭沒開啟,導致洗衣機無法進水,師傅上門打開了洗衣機的水龍頭,收費100多元;燃氣灶沒電,客戶更換電池後沒拿掉電池帽,給客戶更換成本20元左右的點火器,再將電池帽拿掉,收費250多元。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維修師傅想盡辦法多收消費者錢呢?黃師傅告訴記者,最核心的關鍵,還是來自家電維修平臺施加的壓力。維修人員經常會因為報價過低受到公司上級的批評,公司會要求維修人員在服務過程中儘可能提高收費。
黃師傅表示:“你只能拿到四成回報,公司拿六成,想賺錢只能靠換東西。”由於維修平臺掌握著客源渠道,佔絕對的主導地位,沒有平臺,師傅們幾乎接不到維修單。
有媒體報道稱,啄木鳥官方回應:公司管理層非常關注此類問題,針對維修師傅他們有著嚴格的投訴流程,稱已建立"客服登記-專人回訪-查實處罰"三級投訴機制,承諾48小時響應,確認屬實將會對師傅進行嚴格處罰。而啄木鳥也發聲明致歉,表示將進行徹查。
04 保水蝦仁磷酸鹽超標,1斤蝦仁7兩冰
你從電商平臺買過蝦仁嗎?近期,315晚會接到群眾舉報,稱有部分生產廠家在加工水產品時違規、超量新增保水劑。
保水劑即食品水分保持劑,常用複合磷酸鹽,能保持蝦仁的水分、提升口感和延長保質期,業內稱這樣的方式為“保水”或“泡藥”,但部分企業卻用保水劑來“給蝦增重”。
記者在走訪中瞭解到,國家對冷凍水產品中磷酸鹽的新增量有著極為嚴格的規定,但多家企業“會根據客戶需求,定製不同規格的蝦仁”,例如,一家企業的蝦仁磷酸鹽新增量達到千分之三十,浸泡時間長達十幾個小時,保水率高達百分之二十,這會導致蝦仁磷酸鹽含量嚴重超標,企業負責人卻對此並不在意。畢竟水比貨壓秤,添多少,就能多出多少重量。
在另一家水產企業的生產現場,泡完藥的蝦仁被迅速送入冰凍環節,工人告訴記者,包冰是為了二次增重。記者問:“包冰衣最高能包到多少?”工作人員說:“多少都能包,70%都能包,一斤解凍之後只有三兩蝦仁。”
在另一家企業,工作人員表示,這樣的保水蝦仁,他們自己不吃,“我們沿海地區都是吃(新鮮)海蝦”。走訪過程中,多家企業告訴記者,儘管蝦仁在加工時添加了保水劑磷酸鹽,但他們的成品外包裝上,並不作標註,成分表僅標明蝦仁和水。
據悉,長期過量攝入磷酸鹽可能會帶來健康風險,例如消化系統問題、導致人體的鈣磷比失衡、缺鈣、引發心血管疾病。
05 “電子籤”高利貸被曝光,最高年化利率近6000%…
眼下,在一些平臺熱推的短影片評論區裡,仔細翻看就會發現,這些留言中都在反覆出現一個高頻詞——“電子籤”。“借5000元、借1萬元的,很多人還真借到了。”用電子簽在陌生人之間借錢的方式,真的靠譜嗎?
2025年年初,洪先生和王女士急需資金週轉,在網路上找到了願意放款的人。洪先生在借貸寶平臺、王女士在人人信平臺,按照放款人要求,分別簽署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欠條和借條。
洪先生稱,自己向放款人借款5000元,實際只收到3500元轉賬,可平臺欠條上的借款金額卻登記為5000元,短短7天,就要額外還1500元利息,洪先生這才意識到,自己遭遇了赤裸裸的高利貸和“砍頭息”!
王女士在人人信平臺借了30000元,到賬14000元,扣除了16000元,說是利息。用電子籤借錢,最終卻借出了一個高利貸,相當於年化利率5959.18%。
#315晚會#記者發現,在借貸寶平臺簽了正規的電子籤協議,打了電子籤的欠條,但實際交易的時候,真正的交易卻不在平臺上進行。
多位在借貸寶、人人信這些電子籤平臺上籤條借款的人告訴記者,即便遭遇了放款人的高利貸和暴力催收,由於不清楚其真實身份資訊,根本沒辦法起訴。
人人信的一位產品經理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平臺上的放款方,很多都是透過做假賬號來規避法律風險的,目的就是讓受害人找不到起訴物件。人人信經理暗示記者,去世人的資訊,也能用來做賬號,“人臉識別是一種高科技技術,不需要人在,也不需要人活著,法院肯定帶不走。
”電子籤平臺的“實名認證”成了擺設,即使是被人告,平臺給出去的放款人資料,也是無法查證的。這樣設計的商業模式,放款人透過電子籤放高利貸掙錢,平臺不斷透過電子籤欠條收借錢人的手續費,出了問題,誰也不用擔責任。
借貸寶公司人人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璐澤回應媒體稱,肯定不是(高利貸)。隨後借貸寶又回應稱:“公司高度重視,立即成立整改小組,徹底解決業務、管理上存在的問題,繼續主動與警方配合嚴厲打擊不法分子,更好保護使用者權益,懇請社會各界監督,公司向所有受影響的使用者及公眾致以誠摯歉意,並將以最大決心落實整改”。
06 看個文章,隱私就被竊取了?揭開可怕的資訊“黑洞”
近年來,網際網路上出現了很多“精準獲客”的廣告,聲稱透過這種“大資料獲客軟體”,商家可以精準獲取海量目標人群的消費習慣、手機號碼等資訊。根據推銷資訊,記者找到了一些公司。
在雲企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說,他們的獲客軟體能夠將商家想要的關鍵詞設為標籤,軟體會自動在選擇的短影片平臺上掃描評論區,一旦發現與標籤詞相關的評論,就會強行抓取這個使用者的電話、微信賬號等資訊。此外,這款獲客軟體,還能幫助商家監控和偷取自己同行的直播帶貨資料,去對方的直播間“截流和引流”。
在綠信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告訴記者,他們的這些軟體都是用爬蟲技術,偷取消費者個人資訊的。
在宣稱“擁有20億條精準人群畫像”的企騰網路技術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的獲客軟體名為“火眼雲”,已經賣給了很多企業 :“像土巴兔之類的,口腔現在有一個拜博,醫美的比如說美萊”。此外,工作人員介紹,“火眼雲”還可以偷取企業公眾號的關注使用者或微信群成員的手機號碼,只要點選閱讀過、轉發過企業公眾號文章的使用者手機號碼也會被偷取。
在調查過程中,知情人還告訴記者,市場上現在最厲害的“獲客”公司,不僅僅是在網際網路上偷資料,還能使用手機的三網通訊大資料進行獲客。
在一份宣傳資料上記者看到,這家公司將個人使用者分為9種類型,個人標籤達到3800項,網站2億多個,網際網路品牌6萬個,每日處理資料量達到了100億條。
啟科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介紹,他們的“三網大資料”,是指三家電信運營商的資料。一番核對後,記者發現啟科科技透過運營商大資料偷取到的個人資料資訊,都是真實無誤的。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是透過“精準通客戶管理平臺”,上面顯示的正是某電信運營商後臺的即時資料。就這樣,透過這款軟體,海量使用者資訊都被這成百上千的數字標籤打上了記號,成為待售的商品。
07 能機器人一天打10萬個電話?起底接不完的騷擾電話黑色產業鏈
一年多來,網際網路上出現了很多所謂“外呼”業務的廣告,這些外呼公司的核心業務,就是幫助商家向手機使用者撥打自己的營銷電話,俗稱“電銷”。
這些外呼公司打著“高效觸達使用者”“精準拓客”等旗號招攬生意,甚至還宣稱可以透過AI智慧機器人撥打營銷電話。
根據這些“外呼”網站上的聯絡方式,#315晚會#記者前往多地進行調查。眼下,使用所謂人工智慧機器人撥打營銷電話已經成為行業主流。
首先是機器人不知疲倦,可以日夜撥打營銷電話,其二,智慧機器人輸出的聲音由真人錄音製作而成,讓接聽使用者難辨真偽。
按照廣告宣傳的資料,記者走訪了多家外呼公司,目前,一臺外呼智慧機器人一年的使用成本在一萬元左右,平均每天可以撥打上千個電銷電話,工作效率遠超人工客服。
優音通訊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更是表示:今天打10萬個電話,10萬電話一次打100個,一次打200個,差不多這樣去打。
在一家名為智優擎的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裡,負責人田經理打開了一套給客戶測試執行中的系統後臺,一家口腔醫院的智慧機器人的話術呈現在電腦螢幕上,每句話都設有相應的觸發關鍵詞,一旦消費者說了相關的語句,智慧機器人會轉到對應的回覆內容。他表示,“AI種類分得很廣,這種是純外呼AI,AI在前期,相當於無限接近一個真正的人幫你呼叫這個電話。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無論是外呼智慧機器人,還是真實的電話營銷人員,不經消費者同意撥打這類營銷電話,都屬於違法行為。
有一種虛擬運營商,業內統稱為“虛商”,虛擬運營商同樣發售11位的手機號碼,大部分都是17或是16等數字開頭,被業內稱為“小號”。
記者瞭解到,這些從事外呼業務的公司,都是從虛擬運營商購買的“小號”,這些號碼沒有實體手機卡,也不需要實名認證。利用獲客軟體偷取消費者電話號碼,虛擬運營商有大量的小號,再加上外呼智慧機器人所謂的科技加持,市場上外呼公司的電話銷售產業鏈條,就這樣快速形成。
08 手機抽獎瘋狂斂財套路太深 抽獎公司號稱一天流水20億元
最近,記者在網路上留意到,有關手機抽獎引發消費陷阱的投訴接連不斷。在這些投訴裡,“虛假抽獎”“虛假宣傳”乃至“詐騙”等詞彙高頻出現。大量消費者所反映的情況,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呢?
為了瞭解事情的真相,記者進行了大量的體驗。“諾諾網”是一家電子發票第三方服務平臺。在“諾諾網”開發票時我們發現,提交發票資訊之後,在沒有進行任何操作的情況下,頁面會自動出現跳轉,跳轉至大轉盤小遊戲,進而引導記者進行抽獎。點選抽獎,系統隨即提示“抽中大獎”,獎品是“200元話費券”。然而記者購買後,並沒有任何話費到賬,也沒有看到200元的話費券,於是記者撥通了客服電話。
按照客服提示,記者找到了這些話費券,10張充200元減10元券,20張充100元減5元券,也就是說記者需要充值4000元話費才能用完這些話費券,並且這些話費券的使用還有限制。當記者向客服提出退款,對方卻拒絕了記者的要求。
記者回看購買流程,發現在立即支付頁面下方,一行不起眼的“優惠券包使用說明”裡,羅列了話費券包構成。商家放大“中獎”等誘惑字眼,弱化關鍵資訊,誘導衝動消費。
經調查,廣告推廣由兌捷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負責,話費券充值由數字權益平臺執行,實際收款方是晶珊運予通訊運營商,關係錯綜複雜。到底是誰設下了消費套路呢?
記者奔赴杭州,找到了兌吧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兌吧科技是一家上市公司,其觸達服務的移動App使用者超過13億人,而兌吧是兌捷科技的主要控股方。負責人稱公司主營互動廣告,這是他們公司目前獲利最高的業務。
“投100萬元當天回150萬元,這幾個板塊的業務客戶,已經接近於瘋狂。”話費券使用週期長,多數人領取一兩個月後就遺忘。商家正是利用這種遺忘和疏忽,抓住海量“沉默使用者”的空子,悄然斂財。負責人表示,除了開發票,生活中還有很多掃碼場景都能植入他們的廣告,比如停車場掃碼付費。“送你一個影片會員,你點選以後要付19.9元,次月還會扣19.9元,預設你會來領,依然賺的是沉默使用者的錢。”
此外,還有一種白酒推廣業務,兩箱原價63元/箱的白酒被宣稱價值4700多元,最後以398元的價格賣給消費者。諾禾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毫不避諱地承認,200元話費券、自動續費以及白酒推廣,這類業務本質上就帶著誘導屬性,甚至還有欺詐嫌疑,“基本上一天的流水在20億元左右。”“比方說,315晚會一曝光,裡面門門道道被人家剖析清楚了,那不就完了,這個以後還咋跑呀?
09 再次劍指非標電線電纜!五金市場公然售賣,安全隱患何時休?
按照舉報人提供的線索,記者在2025年1月,來到南寧的科德國際五金市場,這裡是華南地區規模較大的五金機電市場之一。
記者在市場調查發現,這裡一些商家銷售的電線電纜產品報價明顯偏低,說辭也基本一致,那就是他們售賣的是所謂的“非標線”。簡單來說,所謂“非標線”,就是未達到國家檢測標準的電線電纜。在這個市場裡,銷售“非標打折電線”並不是什麼秘密。
貴陽的金石五金機電城,是華南地區規模較大的五金交易市場之一,然而,部分商家竟也在售賣同一規格、兩種價格的線纜。這些暗地裡流通在多個市場裡的非標電線電纜,究竟又是誰生產的呢?
記者按照銷售商家提供的地址,來到了位於安順市的金明陽電線電纜公司,這家公司對外宣稱自己的年銷售額過億。負責公司銷售的陳總告訴記者,他們企業能按照客戶需求,生產不達標的電線。
在多個商家提供的供貨名單裡,潤雄電纜集團有限公司也多次被商家們提及,主管銷售的負責人範經理介紹,他們廠生產的“非標線”,不僅外觀和國標線一樣,還能提供齊全的資質報告,可以實現“造假一條龍”。
據應急管理部統計,在國內重大火災的案例中,因線纜引發的火災佔50%以上,居各類火災之首,全國近十年來發生因電纜著火蔓延成災的重大事故逾百起。

 👇【 熱門影片推薦 】👇

點選在看 持續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