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獾撿走了我的望遠鏡,還“盤”了它好幾天!

本文整理自貓盟志願者李小龍老師的講座。從前年開始,他與貓盟的成員合作,在北京進行了多次野生動物調查。北京也有野生動物嗎?在特大城市的邊緣,仍然生活著許多你意想不到的神秘生命。
大家好,我是李小龍(編輯:順便一提,這是本名,貓盟還有一個志願者叫李連杰),是一位自然保護、自然科普和自然教育的從業者,住在北京的懷柔。我從事自然保護工作超過10年了,其間去過許多地方,比如青藏高原、橫斷山區,但一直沒有留意過身邊的北京。
直到疫情開始,外出變得困難,我才開始關注我家周圍的自然,在北京懷柔的山區進行野生動物調查。後來,從2024年初開始,我與貓盟的大貓,還有武閱,一起合作在北京的山區進行野生動物調查。我們給這個調查起了一個名字:北京山野探索計劃
我們想透過這個計劃回答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北京的山上有哪些野生動物?”,第二個是“它們過得好嗎?”
1
北京的山在哪裡?
在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北京的山到底在哪裡。
北京超過60%的面積都是山區。北京北部的平谷區、密雲區、懷柔區、延慶區、昌平區屬於燕山山脈。北京西部的房山區和門頭溝區,屬於太行山脈。
地圖上的這些方塊,標記的是我和貓盟合作在北京進行調查的區域。東側的是平谷區,北側是懷柔區,西北側是延慶區,緊挨著延慶南面這個是昌平區,最西側這個是門頭溝區,西南側是房山區。我們把北京主要的山區都覆蓋到了。
下面給大家看看北京的山景。
這是北京懷柔的帽山。
這是懷柔的黑坨山,秋天的樹林五彩斑斕。
l這是懷柔的頭道梁,初冬很多樹的葉子都掉了,黃色的樹是花葉落葉松。
這是北京平谷的群山。
平谷紅色的岩石。
北京延慶冬日的峽谷,有的河已經封凍了。
有些地方水流很急,還沒來得及結冰。
這是我們在門頭溝的椴木溝拍的。這是一個峽谷,非常狹窄,走在裡面能看到上面很窄的“一線天”。
2
撿屎和放紅外相機
接下來,我會講一些我在懷柔調查野生動物的經歷。
這是我在懷柔發現的野生動物痕跡。這兩條紅線裡面是一條獸道,是野生動物走出來的。右上角是豹貓的糞便,根據糞便裡未消化的毛髮,可以猜測這坨糞便的“屎”作俑者是誰。右下角一粒粒的是狍子的糞便。
在北京這樣的特大城市還能發現這麼多野生動物的痕跡,我又驚又喜,2023年,我跟朋友借了10臺紅外相機,安裝在北京懷柔的山區。
這裡是我使用紅外相機拍到的一些野生動物:
第一排(從左到右):花面狸、豹貓、貉
第二排:豬獾、亞洲狗獾
第三排:中華斑羚、狍
調查過程中也發生了很多有趣的小插曲。
有一次我在佈設紅外相機的時候,腳下的落葉堆裡有一窩紅螞蟻,順著腳爬到脖子裡咬我,難受得要命,所以我佈設完相機就趕緊跑了,把一個雙筒望遠鏡落在了相機前。幾個月後,我又回到這裡回收紅外相機資料,發現有一隻豬獾,每天晚上都來到紅外相機面前“把玩”望遠鏡,望遠鏡還在原地沒有被玩壞,所以我拿了回去,豬獾也失去了心愛的玩具。
玩望遠鏡的豬獾
有一次我們的嚮導帶著他的小狗阿虎,跟我一起上山,忽然阿虎不見了,後來又聽見一陣像油鋸鋸木頭似的巨大聲音,我問:“這個山裡面還有人用油鋸砍樹嗎?”,嚮導聽了一下說:“這不是油鋸的聲音,是一群野豬在叫。”
他馬上意識到,可能他家的阿虎去找野豬了,一隻小狗哪裡是野豬的對手啊?趕緊把它叫了回來。好在我們順利地把阿虎叫回來了,也沒有和野豬發生正面衝突。
我們看不到野豬,但能聽見嚮導急切地喚回小狗
今年前不久我的一個隊友,還在平谷的山區裡遇到過野豬,當時相隔也就10米左右,他學老虎叫,把野豬嚇跑了
3
北京的野生動物
下面我們來看看北京的山裡有哪些野生動物。
狍是一種好奇心非常強的動物,它看到了紅外相機,就會湊到前面去仔細地觀察。
我們經常聽到人說“傻狍子”,其實狍子一點都不傻,狍子很機警。但它看到東西以後就會長時間的盯著,這就給了獵人傷害它的機會。
這是中華斑羚的幼崽。
山裡的人叫斑羚“野山羊”,它的蹄子有特殊的構造,非常適合在陡峭巖壁上攀爬。在北京西部的房山、門頭溝這些地形陡峭的地方,中華斑羚比較多。
前面我們講過了野豬,野豬的繁殖力很強,現在很多地方都沒有大型捕食者了,所以它們迅速地繁殖起來,我在懷柔放的紅外相機,有一段影片拍到了12只野豬。野豬很好奇,也非常警覺,鼻子又靈。野豬的社會性很強,小野豬會在打鬧玩耍中,建立起社會關係。它們是很聰明的,所以不要說“蠢得像豬”,這是對豬的汙衊。
野豬喜歡拱地,它們不僅會在落葉堆裡、土裡翻吃的東西,還會把溼泥拱起來,躺在上面乘涼。這些活動對生態系統產生了很多影響,比如它把泥土挖得疏鬆,有利於植物和泥土裡的小動物生存,再比如樹種掉到落葉層上,經過野豬的翻拱,種子就會越過落葉進入泥土,從而幫助種子發芽。
北京有兩種獾:豬獾和亞洲狗獾。豬獾和狗獾有什麼區別呢?豬獾的鼻子是粉色的,狗獾的鼻子是黑色的,豬獾的下巴是白色的,狗獾的下巴是黑色的。豬獾行動的方式更像豬,老是低著頭在土裡翻拱,狗獾行動更像狗,鬼鬼祟祟地來回找食物。
豬獾粉色的鼻子在地上拱來拱去
狗獾躺在地上撓癢癢
開始我分辨這兩個也挺吃力的,尤其是晚上紅外相機拍的是黑白影像。但是看多就會發現,氣質完全不一樣,豬獾的氣質就是豬的氣質,狗獾的氣質就是狗的氣質
北京還有貉,有時被錯誤地稱為“狸貓”或者“浣熊”。
一丘之貉”這個成語是怎麼來的呢?據我瞭解,可能是貉自己不擅長打洞,冬天鑽到豬獾、狗獾的洞裡避寒。到了冬天,古人有時候會看到豬獾、狗獾和貉住在一起,就把它們當成“同道中人”,稱作“一丘之貉”。
歷史上,北京有不少的赤狐,但近些年來赤狐越來越少了,我們今年僅僅在北京懷柔和門頭溝兩個區記錄到了赤狐。原因未明,可能跟打獵有關。
這是豹貓,是北京現存唯一的野生貓科動物,也是國內分佈最廣的野生貓科動物。
豹貓拉完便便以後還聞了一下。
北京還有唯一一種靈貓科的動物,也是國內分佈最廣的靈貓科——花面狸,也叫果子狸。它可能是2003年爆發的非典型肺炎病毒的來源,因此果子狸把“吃野生動物”的問題提上了公眾議題。近年由於氣候變化等原因,果子狸的分佈有向北擴散的趨勢。
巖松鼠是北京山區最常見的一種松鼠。
在秋天巖松鼠會把吃不完的種子埋到地下,作為儲備食物,但巖松鼠的記性沒有那麼好,總有一些種子留在地下,獲得發芽生長的機會。所以巖松鼠埋種子的行為也有助於森林的更新。
我們的調查中最奇怪的發現是一隻獼猴,北京並不是獼猴的自然分佈地,我們猜測它是養殖場或者動物園裡逃逸出來的。
我們也發現了北京野生動物面臨的危機。
比如盜獵,我們拍到了走路一瘸一拐的狗獾,它可能是像野豬一樣,被偷獵者的陷阱傷了腳。當地老鄉告訴我們“過去這個山上水很多,但是這些年山上都沒水了”,這可能是氣候變化的結果。還有人獸衝突,比如豹貓吃了農民的雞,農民就會把它毒死。
出現在山裡的挖掘機
還有開發的問題,我們的紅外相機拍到了在山裡施工開路的挖掘機。施工開始後,這個地點很久都沒有再拍到過動物。
4
北京野生動物的未來
這張畫是我們理想中的,生態系統健康的北京山野,是未來北京的山的“藍圖”。天空上有金雕,懸崖上有中華斑羚,山坡上有褐馬雞,山谷裡面有野豬、勺雞、赤狐、豬獾、豹貓這些物種,溪流裡有黑鸛,還有貓盟一直關注的旗艦物種華北豹。
華北豹的自然棲息地之一就是太行山脈,太行山脈一直延伸到北京的西部山區,房山、門頭溝這些地方。在河北和山西還有相對健康的華北豹種群,所以貓盟提出要“帶豹回家”,透過生態修復,讓華北豹回到北京。
雖然北京的野生動物面臨種種生存問題,但好在我們的力量也更強大了。最早我是孤身一人在山上做調查,如今已有很多志願者加入了我們,跟我一起在山上佈置紅外相機、反盜獵。我們還在做青少年自然教育的工作,我們想在孩子心裡埋下一些種子,等他們長大以後,也成為北京山野的保護者。
最後我給大家看一下,在北京的山野裡,野生動物和人類到底有多近。這段影像拍攝於2024年6月28號下午5點,過了一個小時的6點,一隻中華斑羚就走了過去。
與登山者出現在同一地點的斑羚
還有這段影像也是在懷柔拍到的,這是一隻豹貓,它站在山上,俯瞰下面城市裡的萬家燈火。
這個情景很像美國洛杉磯的美洲獅和印度孟買的豹,人類與野生動物的距離有時近在咫尺
未來在2000萬人口的超大城市旁邊,城市裡的人和山上的野生動物如何共存,需要我們繼續去探索,也需要更多夥伴的加入。共同為了北京的生態,為了野生動物的未來而努力。
-End-

成為貓盟月捐人,共守中國荒野
………關於北京的野生動物,你還可以讀………

長按二維碼關注貓盟,記得給我們標🌟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