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從過去幾年世界各國對待俄羅斯的態度出發,聊一點國家外交決策與社會人性相關的話題。
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後,俄羅斯的國際形象迅速跌入谷底,尤其隨著“特別軍事行動”陷入困境,俄國和普京儼然到了牆倒眾人推、破鼓萬人捶的地步。
對俄羅斯國家和其境內公司、個人的制裁究竟有多少呢?
總之數不勝數,遠遠超過伊朗、朝鮮等任何一個黑名單國家。
不僅如此,美國還將全部發達國家/地區以西方陣營的形式做了團結整合,從歐洲、東亞到北美、大洋洲,均參與了對俄製裁。
以新加坡為例,它跟俄羅斯隔著十萬八千里,歷史上根本沒有什麼恩怨可言,也參與了對俄製裁。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訪美期間表示:這不是選邊站,而是捍衛基本國際原則和國家利益。
這樣的說法是否能講得通呢?
講得通,但也僅僅只是講通了一點點。
借用印度前國家安全顧問梅農的一段話:
“是的,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違反了國際法,但這不是第一個違法行為。坦率地說,你可以看看每年有多少入侵案件被提交給安理會,而安理會最終又能使這些案件中的多少合法化——如果你看一下數字就會知道,它變得越來越少。”

為什麼非洲、中東爆發的許多戰爭淪為一本爛賬無人問津(過去幾年不少第三世界國家都羨慕烏克蘭獲得的關注度和高額援助),而烏克蘭卻能成為香餑餑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美國和歐洲在乎烏克蘭。
對歐洲來說,烏克蘭事關自身安危與“新蘇聯”是否復活。
對美國來說,俄烏戰爭是其精心策劃用來削弱俄羅斯的關鍵一環。
美歐在國際政治中的影響力太大了,許多國家是因為在意美歐的態度才“關心”烏克蘭的。
A在意C,並不是因為真的在意C,而是A在意的B在意C。
以日本為例,烏克蘭爆發戰爭跟它有什麼關係呢,就算有也關係不大。
再如新加坡、澳洲、紐西蘭和我國臺灣地區,它們感受到來自俄羅斯的威脅了嗎,又為何出頭制裁俄羅斯呢,當然是因為美國。
從這個角度講,隨著不那麼在意烏克蘭的Trump上臺,未來一段時間我們將能夠看清楚西方陣營對俄對烏態度的真面目。
不難揣測,像日本、加拿大、澳洲、紐西蘭、新加坡等,它們的對俄態度會趨於緩和。
2025年1月24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在眾院全體會議上發表演說時表示,儘管(日俄)兩國關係正經歷“艱難時期”,但東京仍致力於在解決現有分歧後與俄羅斯締結和平條約——這簡直是要重拾安倍的“友俄路線”。
韓國因牽扯到《朝鮮出兵的影響》,立場顯得更加微妙一些,不過之前軍援烏克蘭的說法已按下不表。
跟日韓類似,一些西歐國家(如西班牙)和南歐國家(如義大利)也沒有那麼在意烏克蘭,它們之所以抹不下臉面,是因為心裡十分在意歐盟。
畢竟歐盟作為一個整體正堅持挺烏,身處其中的國家不好意思唱反調。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部分東歐國家——這幾個國家內部都有強大的親俄力量,只不過在拜登時期西方陣營大團結的背景下被暫時壓制了。

美俄沙特談判,歐洲和烏克蘭被排除在外。
由各國對烏克蘭的態度向外延伸推理,過去幾年立陶宛、捷克等國不遠萬里跑到臺灣地區去刷存在感,並不是因為它們愛臺灣,而是它們在意美國的態度,想表忠心給華盛頓看。
那美國人是不是真的“愛臺灣”呢?
其實也不是,美國心裡在意的是中國大陸。
因為在意中國大陸,因為中國大陸在意臺灣,所以美國才在意臺灣。
剛剛過去的2月14日,面對美國有可能拋棄的烏克蘭的情況,賴清德表示“我們是棋手,不是棋子”。
說來滑稽,臺灣其實只有在跟大陸打交道時才能夠成為“棋手”。
因為大陸是真正在意臺灣的,在“一中原則”前提下涉及兩岸問題的談判時,大陸願意儘可能傾聽、尊重臺灣的意見——即使實力已經完全不對等。
以2015年新加坡兩岸會晤為例,為了維護島內脆弱的自尊心,大陸同意在全球媒體高度聚集的情況下遠赴新加坡進行“對等”見面,某種意義上是非常非常照顧臺灣感受了。
反過來說,一旦兩岸無法開展高質量對話,臺灣被迫圈進中美博弈時,它就只能是棋子,隨便找個美國議員或退休閣員都可以對臺灣頤指氣使。
有個廣為人知的故事:
Trump第一任期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在其書中描述,Trump特別喜歡舉例譬喻,他曾指著麥克筆尖稱“這是臺灣”,然後比向橢圓形辦公室中那張歷史悠久的堅毅桌——“這是中國(This is China!)”,並做出用筆尖劃傷堅毅桌的動作。
如果這都不算棋子,什麼算棋子呢?

2022年4月美國幾名議員竄臺,當蔡致歡迎詞時美國人翹著誇張的二郎腿,還不停抖動(左一女士為時任AIT臺北辦事處處長孫曉雅)。
由國家回到個人。
A在意C,並不是因為真的在意C,而是A在意的B在意C,或者A因為在意B所以在意C。
舉個例子:某人是一家公司的骨幹,老闆對他照顧有加,請問老闆是真的在意他嗎?
很顯然不是。
老闆在意的是公司本身,因為某人能夠為公司創造價值,所以才會關心他,對他噓寒問暖、升職加薪,極少有老闆會真正在意員工這個人。
某種意義上講,假如公司老闆或單位領導能夠在九成考慮工作的同時有一成真正關心員工,作為下屬就應該謝天謝地了。
反過來同樣如此,如果公司倒閉、老闆破產,員工只會不顧一切要求賠償,而不會有絲毫的留戀與憐憫。
人生在世,真正無條件在意你、關心你的人很少很少,只能說屈指可數。
這個道理個人要懂,國際政治中作為國家或地區,同樣要懂。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織造短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