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有些奇怪,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我就說普京犯了大錯。日常文章中也經常用“菜鵝”,“大毛”來戲稱俄羅斯,這咋就變成“俄粉”了?要是按一個按鈕,能讓俄羅斯和美國同時內爆,各自分裂成數十小國。我肯定開開心心的按下按鈕,並祝分裂後的兩國人民生活愉快,相處和諧。我相信,中國網路上所謂的“俄粉”,幾乎都是這樣的。
雖然說這些“以烏粉”比較二極體,“因信稱義”,凡是觀點不一致的都打成異教徒。但宗教的狂信徒也不會認為不信基督教,就一定信伊斯蘭教吧。不“粉烏”,不代表“粉俄”呀。
這篇文章是寫臺灣的,從羅大佑《亞細亞的孤兒》這首歌說起,裡面有如下段落:
臺灣人有非常明顯的孤兒心態。理解臺灣人,需要理解這種孤兒找爹的心態。
臺灣人普遍覺得,自己被大陸所拋棄,是被拋棄的孤兒。親爹清政府不要我,就再找爹唄。隨後,就開始了艱難的“孤兒”百年找爹的歷程。1895年後的新爹自然就是日本人。臺灣人無可奈何,也只能認日本人這個新爹。
抗戰勝利後,臺灣一夜之間,從戰敗國,變成了戰勝國。大陸國民黨進駐臺灣,然後就是二二八。國民黨這個新爹狠狠收拾了臺灣人。臺灣人覺得“新爹”國民黨也對他們也不好。但武力威懾之下,也無可奈何的接受了現實。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臺灣被逐出聯合國,臺美斷交,大陸和美國迅速走近,進入“八十年代蜜月期”臺灣人又陷入了沒爹的痛苦,羅大佑的《亞細亞的孤兒》再次火爆。
國民黨垮臺,本地人開始獲得政治權力。中美80年代蜜月期結束,美國為了牽制中國大陸,重新擁抱臺灣,臺灣再次找到了心目中的完美新爹 – 就是美利堅合眾國。
臺灣人有很強的”孤兒找爹“的心態,中國網際網路輿論場的那些極端”以烏粉“,也是同樣。
2
這些“以烏粉”和臺灣人很像,也有很強的“找爹”心態。一定要找爹。沒找到爹就渾身不自在。
他們中的大部分,找到了美國當爹。當年的美國確實很了不起,有找爹心態的人,找美國很正常。找到了爹,就覺得自己了不起了,精神上脫離中國人了,可以居高臨下搞“啟蒙”了。
多年前,一位知名人物高呼中國要發展富強,必須被殖民三百年。真是奇哉,沒爹就這麼難受嗎?要找爹就自己去找,幹嘛拉上所有中國人。找到個爹,還要被爹抽三百年才罷休。這位知名人物,後來還得了個西方的炸藥獎,是不少“找爹一族”的崇拜物件。
有位網友發明了“殖人”這個詞。我覺得侮辱性太強,基本沒用過這個詞。不過,對上面這位名人來說,他的夢想就是做“三百年殖民地人”,用“殖人”形容他,應該算讚揚不算侮辱吧。有些人沒有在殖民地環境下成長,卻比殖民地人還“殖”。
那些一口一個“俄粉”,“黃俄”的“以烏粉”也是這樣。他們習慣必須有個“爹”,沒找到爹,他們渾身不自在。他們不相信世界上存在獨立自主的人格,覺得每個人都必須找個“爹”。他們眼中,如果沒有認烏克蘭當爹,就必然會認俄羅斯當爹,屬於“俄粉”,“黃俄”,“俄孝子”了。如果反對“推牆”,就必然是認政府當“爹”。
特朗普上臺後,美國這個“爹”要關起門,不認這些“乾子幹孫”了。這些“找爹一族”就受不了了,趕緊找新爹。歐洲意識形態接近民主黨美國,可以當爹,但武力不行。烏克蘭似乎武德充沛,補上歐洲短板,可以一起當爹。他們找到“新爹”就開始罵“舊爹”了。
殖民地的人,當二等公民當久的人,普遍都有這個心態。這些“精神殖民地人”,這種心態更嚴重。
幾十年前的改革開放初期,西方在物質文明上完全碾壓中國,那時候找個爹也情有可原。生活在現在的中國,還非要“找爹”,不至於吧。
3
臺灣人中的大多數有“孤兒找爹”心態,中國大陸人中的大多數,並沒有這個心態,站著而不是跪著。中國人覺得自己就是“爹”。
大多數中國人,在看國際問題時,不由自主的會把自己代入“棋手”的位置。今天這個世界,中國是棋手,美國也是棋手。
美國是中國的對手。所以,俄羅斯消耗美國的血條,就扶俄羅斯一把。烏克蘭甘當美國的炮灰棋子,自然鄙視嘲諷烏克蘭。如果烏克蘭有自己意志,不聽美國話了,那就希望烏克蘭雄起一把,千萬別慫,給美國添添堵。
俄羅斯靠著蘇聯遺產核武器,算半個棋手半個棋子。烏克蘭只能算棋子,棋手並不會對棋子投入太多的感情,美國拋棄烏克蘭,和丟一塊破布沒什麼區別。俄羅斯烏克蘭打的昏天黑地,中國人也只是吃瓜看戲。烏克蘭的GDP大概和南通差不多,賤到什麼程度,才會認烏克蘭當“爹”。當然俄羅斯也不咋地,不是啥好東西,認俄羅斯當“爹”的人,也很賤。
中國工業世界第一,人口和GDP世界第二,中國人頂天立地,自己就是“爹”,不需要“找爹認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