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機場程式碼是怎麼來的?揭秘機場程式碼背後的冷知識|亮馬橋小紀嚴選

小紀有話說:
坐飛機時,你有沒有注意過,在機場、機票和行李票上經常出現由三個大寫英文字母組成的程式碼?比如NKG、HGH、HKG……
它們其實是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制定的機場程式碼,相當於各大機場的“小名”。
IATA是一個航空貿易協會,成立於1919年,會員包括全球340家航空公司,為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的機場提供支援服務。給各個機場分配程式碼的任務,也是由它主導的。
IATA總部位於加拿大蒙特利爾(圖片來源:Montreal International)
在上世紀30年代,那些航空業比較先發的國家就開始使用機場程式碼了,只不過那時的程式碼大多為兩位字母。機場程式碼的優勢是簡潔,想想看,比起Los Angeles Municipal Airport,LA是不是更加醒目?這不僅方便機場工作人員識別,也利於機場與塔臺溝通。
不過,隨著全球機場越來越多,兩位字母組合的程式碼開始不夠用了。於是,IATA在上世紀60年代正式推出由三位字母組成的程式碼制式,也順便將命名大權攬入手中。
非IATA會員申請一個程式碼需要繳納7520美元,約5.4萬元;IATA會員只需繳納1850美元,約1.3萬元(圖片來源:Australian Frequent Flyer by Matt Graham)
機場程式碼的命名其實沒有什麼強制要求,只要不重複即可。通常來說,機場需要向IATA提交幾個備選程式碼,然後經IATA評估並授權。雖說沒什麼強制要求,但大多數機場程式碼的選擇都遵循了一些規律。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把科學帶回家”(ID:steamforkids)
撰文 | 劉六七  審校 | Cloud

源於城市名或機場名

最佳的機場程式碼是機場所在地地名的前3個字母,這樣乘客看到3個字母就可以與它的地理概念聯絡起來,清晰又直接。比如北京首都PEK(北京英文舊稱PEKing)、上海虹橋SHA(SHAnghai)、廣州白雲CAN(廣州英文舊稱CANton)。
後來新建的機場由於地名中的前三個字母已經被佔用,只能從名字中選取,不過也算清晰,像是大連周水子DLC(DaLian,China)、寧波櫟社NGB(NinGBo)等。

廣州白雲機場根據程式碼推出新口號“我們能”,這也是其服務宗旨“Care All Needs”的縮寫(圖片來源:網路)

直接把機場名字的縮寫當代碼也是不錯的選擇,比如巴黎夏爾戴高樂CDG(Charles De Gaulle)、成都天府TFU(TianFU)。
不過,還是由於不能重複及先到先得原則,當上海浦東機場落成時,更加理想的PUD(PUDong)或PUG(PUdonG)已經被佔用,所以浦東只能退一步將U變形為V,將程式碼設為PVG。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2號航站樓;PUD是阿根廷德塞阿多港機場,PUG是澳大利亞奧古斯塔港機場(圖片來源:Wikipedia by Windmemories)

想改程式碼?難! 
可以想見,三個英文字母肆意拼配很可能出現比較尷尬的組合,像是美國弗雷斯諾優勝美地機場的FAT(肥胖)、俄羅斯彼爾姆大薩維諾機場的PEE(尿尿),或新加坡樟宜機場的SIN(罪孽)。
這些機場有沒有想過換程式碼?很有可能。
但IATA指出,考慮到機場程式碼資源緊張,且改變程式碼需要對系統進行大規模調整,所以除非涉及安全問題,原則上不允許改變程式碼。

從蘇丹棟古拉機場到葡萄牙卡斯凱機場是從DOG到CAT,儘管沒有這班飛機(圖片來源:airfare watchdog)

不過這裡也有一個例外。
蘇城(Sioux City)是美國艾奧瓦州一個9萬人的小城市,那裡的機場程式碼是SUX,讀起來有點像Sucks(爛透了)。為了擺脫這個不太文雅的程式碼,當地政府曾在1998年和2002年兩度申請對其進行更改。
最終,蘇城機場的直接管理部門聯邦航空管理局鬆了口,並根據機場的名稱Sioux Gateway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新程式碼——GAY。蘇城表示“謝謝,不用了”,轉而開始擁抱SUX的稱呼,甚至還將FLY SUX(糟糕地飛)的標語放到了機場官網上,不失為一種自嘲般的幽默。

現在蘇城機場因為SUX程式碼變得更加出名,機場甚至推出了相關的文創產品(圖片來源:flysux.com)

加拿大機場幾乎都是Y
如果飛往加拿大,你會發現這個國家幾乎所有的機場程式碼都以Y開頭。

加拿大主要城市的機場程式碼(圖片來源:Map of the Week)

在民用航空時代開啟之前,加拿大的火車站擁有兩位字母的車站電報程式碼。此外,每個地區還有專屬的兩位字母無線電信標。
當一座機場建成時,機場直接將所在地的車站電報程式碼或無線電信標用作機場程式碼。由於天氣情況對航空業影響較大,航空管理部門在有氣象塔的機場的程式碼前加上Y(Yes),在沒有氣象塔的機場的程式碼前加上其他字母。
到了上世紀60年代IATA在全球推行三字程式碼時,加拿大便直接採用了“有無氣象塔+車站電報程式碼/無線電信標”的格式。

多倫多皮爾遜機場(Toronto Pearson)程式碼是看似毫無關係的YYZ,實際上YZ是機場所在地Malton鎮的車站電報程式碼(圖片來源:CBC)

不過也有一些例外,比如當機場程式碼已經被佔用時,他們就會把第一個Y改為Z。還有一些加拿大機場的程式碼沒有遵循以上任何一條規則,甚至連機場工作人員都不知道程式碼出處,看起來只是隨機選擇了三個字母而已。

不夠用了!

一些城市同時擁有兩座及兩座以上的機場,這時候,IATA就會為它們發放一個城市程式碼,比如倫敦LON。購票時,乘客輸入LON就可以看到大倫敦區域內全部6座機場,免去了一個個查詢的麻煩。

買機票時輸入BJS就可以同時出現北京首都機場PEK和北京大興機場PKX兩座國際機場(圖片來源:Wikipedia by Arne Müseler)

隨著全球機場數量越來越多,可用的機場程式碼資源則越來越少。理論上,3個字母可以有17576種組合,而現在已被佔用的程式碼高達11300個,而這還只是考慮了民用機場的情況下。

如果將全球的軍用機場、通用機場等也考慮進去,IATA的三字程式碼肯定不夠用,所以市面上還存在著一個由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頒發的四位字母機場程式碼。

ICAO機場程式碼數量更多,但它主要在航空從業者之間使用,普通乘客不常看到。

ICAO程式碼第一位代表地球上某一大區域,第二位代表大區域中的某一國家,第三和四位代表國家中的不同機場(圖片來源:Pilot Institute)

下次乘坐飛機時,不妨留意機票上代表目的地機場的三個字母,猜猜它們為何得名,體驗一下“命名學”的樂趣吧!
*參考資料:
[1]https://aertecsolutions.com/en/blog/how-iata-and-icao-airport-codes-are-created/
[2]https://www.airwaysmag.com/legacy-posts/how-airport-codes-work
[3]https://www.iata.org/en/iata-repository/pressroom/fact-sheets/fact-sheet-iata-location-codes/
[4]https://www.reddit.com/r/awardtravel/comments/8dzto8/why_canadian_airport_codes_start_with_y/
[5]https://www.latimes.com/travel/la-tr-airportcodes-2008jul06-story.html
*文章來源於把科學帶回家,ID:steamforkids,原創文章版權歸微信公眾號“把科學帶回家”所有,轉載請聯絡 [email protected],點選下方名片,滿足你的好奇心!
*頭圖及封面圖來源於“ivy”。
溫馨提示:雖然我們每天都有推送,但最近有讀者表示因平臺推送規則調整,有時候看不到我們的文章~
歡迎大家進入公眾號頁面,右上角點選“設為星標”點亮⭐️,收藏我們的公眾號,新鮮內容第一時間奉上!
*文章觀點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機構立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