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丨黎曉梅
編輯丨劉恆濤
2025年1月29日,在北京衛視春節聯歡晚會上,加速進化Booster T1人形機器人出現在小品《愛,微笑和機器人》節目中,Booster T1辦公、跳舞,和演員李宗恆、徐藝真互動,還展示了經典的“葉問蹲”。

同一天,加速進化CEO程昊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一則讀書筆記:蘋果是少數幾家能夠同時開發高質量軟體的硬體公司之一。大多數硬體公司專注於硬體產品本身,軟體只是硬體的附屬。蘋果將軟體作為長期的戰略,而不只是硬體產品的附屬。
“如果當初iOS開放給所有廠商,移動網際網路的格局會變成什麼樣?”程昊問。
2023年成立加速進化,程昊不想只做人形機器人本體,他更希望為開發者提供“可靠的人形機器人本體+易用的開發平臺”,降低人形機器人的開發門檻,構建如同蘋果一樣的開發者生態。
成就一個機器人生態平臺,這是一個商業帝國級的想象空間,程昊憑什麼?

針對科研市場痛點,打造開發生態壁壘
加速進化現階段的商業定位是,為高校和科研行業的學生、科研人員等開發者,提供通用人形機器人本體和開發平臺,實現“硬體+軟體+開發工具”的生態構建。
程昊既有跨國巨頭的技術背景,又有國內大廠的商業化經驗,也許是這種經歷,讓他選擇了這個看起來更加務實的定位。
程昊是北京人,2006年進入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學習,2013年,碩士畢業後,他判斷人形機器人離落地還太遠,於是進入感興趣的軟體行業,擔任亞馬遜研發工程師。2014年,程昊建立了智慧日程管理APP“朝夕日曆”,三年後,朝夕光年之後被字節跳動收購,程昊進入位元組擔任飛書產品副總裁。
在程昊心中,始終懷揣著人形機器人的夢。他說,在過去的工作生涯中,每當面臨選擇時,他都會下意識選擇離機器人更近的選項。
2023年大模型出現後,人形機器人發展迎來了新的轉機。8月份,程昊和趙明國教授投身具身智慧浪潮,加速進化正式開始運營。

但人形機器人的商業落地並不容易,目前整個行業還未實現大規模出貨,停留在小規模試點階段。程昊也認為,人形機器人仍處於早期探索階段,離大規模落地還需要3-5年。
比起還在試點的工業、物流和家庭場景,高校和科研行業是更成熟的應用方向。一位人形機器人研究員對創業邦表示,目前工業場景還在試點,國內的人形機器人企業,早期的訂單大都來自高校、科研行業,用來做技術實驗,或是被企業買來“裝點門面”。人形機器人還未形成真正規模化的商業需求。
這是因為開發者對人形機器人的要求沒那麼高。開發者主要利用人形機器人本體研究硬體結構、開發演算法和科研展示,人形機器人哪怕缺乏穩定性,也不會造成太大的代價。但是在工業、家庭場景中,人形機器人的操作差之毫釐,就很可能造成巨大的生產損失,或者影響使用者體驗。
“面向開發者市場,是最有望能出‘標準品’、能量產的場景之一。”程昊說道。
高校人形機器人開發者不少。截至2024年,國內外通用人形機器人整機商業公司約為150家,國內超過80家,其中超過半數來自高校的學生和教師創業。其中,僅安徽省涉及人形機器人的高校院所研發團隊就超過10個。
但目前,一個初學者從0開發人形機器人的難度很大。
程昊舉例,人形機器人的本體、關節、系統、工具鏈都是難點,開發門檻很高。“很多AI學者肯定都是想碰人形機器人的,但他們一進來可能就崩潰了,因為沒有靠譜的硬體、工具、搭建環境也要很長時間。”
全國政協委員、蕪湖機器人產業發展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許禮進曾表示,機器人產業缺乏類似手機行業中的iOS、安卓和鴻蒙的技術底座,未形成開發者生態,導致產業應用開發成本高,限制了大規模化高速增長。
加速進化打算填補人形機器人開發者生態的空白,做機器人領域的蘋果公司。程昊表示,“本體和演算法目前都不太能構建壁壘,但開發生態我認為是能構建壁壘的,行業需要很可靠的本體和易用的開發工具。”

讓開發者兩小時配置好環境,一天完成簡單任務
以硬體為基礎,逐步發展出軟硬體結合的生態系統,是蘋果公司的發展路徑。加速進化的基石也是出色的人形機器人硬體能力。
依靠清華團隊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多年的積累,加速進化成立不到4個月,就研發出了第一代工程機BR001。
但BR001走10分鐘就會發熱,摔一下就壞,行動也很遲緩。為了開發出效能更強大的人形機器人,加速進化將“踢足球”作為人形機器人的訓練重點。核心是讓機器人進行高難度的足球運動,找到薄弱點,倒逼運動控制演算法突破。程昊有個理念:“不敢摔機器人的公司,做不好機器人”。
2023年12月,加速進化迭代出了BR002人形機器人,機器人髖關節有三個可360°旋轉的關節,這種設計擴大了機器人的運動範圍,突破傳統關節限位的約束,能讓機器人完成橫向劈叉、縱向劈叉等高難度動作。
獨特的關節設計與加速進化團隊運控演算法的結合,成了BR002復現Atlas旋轉起身動作的關鍵。
2024年4月,波士頓動力推出了電驅版Atlas,Atlas能原地旋轉起身、平穩行走、360度全身旋轉,引發全網熱議。兩三天後,加速進化的BR002 機器人就完美復現了“旋轉起身”這一動作,影片在全網超200萬次觀看。
2024年8月,加速進化在世界機器人大會上,首次對外亮相了Booster T1人形機器人。這款機器人身高1.2米、體重約30公斤,可持續行走2小時,站立4小時,還能完成踢球、俯臥撐、葉問蹲等動作。
加速進化Booster T1是一款專為開發者打造的人形機器人,並且其硬體效能已經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在2024 RoboCup機器人世界盃上,與美國、德國、韓國等強隊較量中,Booster T1連勝多場,共進24球,並獲得技術挑戰賽亞軍。

在演算法方面,加速進化打造出了一套運動演算法開發平臺,平臺透過將不同構型和動作需求的演算法拆解、重構,降低了運動控制的開發門檻,使開發者能夠輕鬆部署感知、決策、運控等模組演算法。加速進化的開發平臺還支援對其他機器人本體使用。
過去,研發一款新的人形機器人產品,從立項到釋出的週期通常為1-3年,單項功能的開發根據難度也要幾天到數月,複雜環境配置功能甚至能花一年。程昊希望,加速進化的平臺,能讓普通本科生兩個小時內配置好環境,一天內完成機器人揮手等簡單任務,一週就會踢足球。

全球化佈局,海外出貨量佔50%
加速進化為何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實現如此快速的進步?核心還是公司團隊在這個領域的沉澱。
雖然成立時間短,但加速進化核心團隊,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已深耕二十餘年。加速進化首席科學家趙明國教授,是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的研究員,也是機器人控制實驗室和無人系統中心類腦機器人中心的主任。程昊是趙明國教授的學生,加速進化團隊約50人,核心成員主要來自清華機器人控制實驗室、以及頂尖的機器人足球隊“清華火神隊”。“清華火神隊”人才濟濟,走出了“商湯三劍客”徐持衡、李誠與陳宇恆,以及程昊、董浩、侯一凡等國產人形機器人的人才,程昊也曾擔任過“清華火神隊”隊長。
從2023年到2024年,加速進化完成了種子輪、Pre-A輪兩輪融資。

老股東英諾天使創始合夥人李竹評價,“加速進化擁有深厚紮實的機器人技術積累,以及成熟的創業團隊,在產品定位上以面向開發者市場為主,是很好的差異化競爭策略。”
儘快實現商業化,也是程昊繃著的一根弦。
2024年10月,加速進化正式對外出貨。程昊透露,Booster T1國內定價為每臺19.9萬元,海外則是3萬美元左右。他認為,這是一個使用者能接受、同時保證公司正常經營的健康價格。
目前,加速進化的產品已經在國內、中東、歐洲、日本、韓國、美國、印度等地,出貨了數十臺人形機器人,海外出貨量佔比50%左右。程昊預計,到2025年,加速進化將實現數百臺人形機器人出貨。
“如果將人形機器人賽道的競逐視為一場馬拉松,那麼加速進化的目標是,趁著競賽的視窗期剛開啟,做到細分行業第一,然後一直保持在第一梯隊。”程昊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