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油罐車不洗直接裝食用油!躲過了地溝油躲不過它,10年前就有人曝光過….

民以食為天,吃到嘴裡的東西要是出了問題,那就是大問題了。
見過反覆利用的地溝油和用腳踩出來的老壇酸菜,本來以為已經“見多識廣”了,沒想到現在還能有更猛的——罐車卸完煤制油直接裝食用油。

這件事這兩天鬧得沸沸揚揚,不過可能還有人不知道,我們先來簡單介紹一下。
幾天前,新京報報道稱,記者在透過深度暗訪、長期跟蹤且深入調查之後發現,國內很多罐車司機為了節約幾百塊錢的清洗費,在換貨時不清洗罐體就直接裝運食用油,而這些罐車都是裝過煤制油的。更有罐車司機表示,食品類液體和化工液體運輸混用且不清洗,已經成為了罐車運輸行業裡公開的秘密。
而報道中直接點名了一些知名企業,其中包括兩家龍頭企業:匯福糧油集團和中儲糧油脂(天津)有限公司。
隨後,幾家公司旗下的食用油品牌淘寶旗艦店系列食用油被發現下架,客服回應稱是因為倉庫問題。
這下可把不少人嚇慘了,食用油可以說是做菜的基礎,感情我們因為信任選擇大品牌,結果直接被當成變形金剛汽車人了?
據官方媒體報道,煤制油罐車裝食用油對人體健康的損害主要來源於重金屬,如二價鎘、無機砷、六價鉻、無機汞和鉛,此外還有有機化合物,如苯、甲苯、二甲苯、甲醛、多環芳烴和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等。
而這些汙染物在人體內長期慢性積累,會干擾正常生理功能,對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心血管系統、免疫系統和生殖系統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嚴重的話甚至會致癌、致畸或致突變。
例如,長期攝入被汙染的食用油會導致血脂升高,從而增加冠心病、高血壓和腦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煤制油中的某些成分,如苯或氨基苯,具有潛在的致癌性,長期攝入可能增加患癌風險。
事件公開後直接霸佔了微博熱搜榜。
而據官方最新回應,針對媒體反映的“罐車運輸食用油亂象問題”,國務院食安辦高度重視,組織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交通運輸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糧食和儲備局等部門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成立聯合調查組徹查食用油罐車運輸環節有關問題。對於違法企業和相關責任人,將依法嚴懲、絕不姑息。同時舉一反三,組織開展食用油風險隱患專項排查,調查處置結果將及時公佈。
1
就算是清洗了罐車也不能裝食用油!
煤制油罐車不清洗就拿去裝食用油所以惹了大禍,那如果清洗了就能裝了嗎?
答案是也不能。
有媒體採訪了一位在罐車行業有多年經驗的“專家”,其表示煤制油和食用油,必須使用兩種油罐,按照規矩是絕對不能混用的。別說是兩種油換著裝,就算食用油長期放在一個罐子,也需要格外注意清洗,用久了會有危害。
而清洗也不簡單,食用級和化工級清洗的規格都不同,洗一次得耗費時間不說,還得花上幾百上千元,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人鑽空子的導火索。
2
“公開的秘密”到底該由誰來負責?
在本次事件中,很多人關心到底誰應該負直接責任,首先要明確的是運輸企業應負主要責任。運輸企業在裝載、運輸和交付過程中,未能嚴格遵守相關法規和安全標準,導致煤油罐車被用來運輸食用油,這種做法直接給消費者的健康帶來了嚴重威脅。
運輸企業應當承擔以下幾方面的責任:
1、安全管理責任:運輸企業未能有效管理運輸車輛的使用和清潔。
2、質量控制責任:運輸企業未能在運輸過程中對載運物品進行必要的質量控制和檢測,未能及時發現並防止汙染的發生。
3、法規遵循責任:運輸企業未能嚴格遵守相關法規和標準,未採取足夠的措施防止汙染。
4、資訊披露責任:運輸企業在事件發生後未能及時、準確地向有關部門和公眾披露資訊,延誤了事件的處理和控制。
在此基礎上,其他相關方也應承擔一定責任。監管部門監管不力,沒有確保企業嚴格遵守安全標準和操作規程。
圖片來源:介面新聞
此外,食用油生產企業同樣也負法律責任,因為他們沒有對運輸環節進行嚴格監督和控制,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同樣的道理,下游的收貨方,同樣有義務對收到的油進行檢查,而他們沒有做到。
也就是說,環環相扣,從上游到下游統統沒有負起責任,結果最終倒黴的是消費者。
而最可怕的是,有網友發現這個問題早在2015年就有記者曝光過,距離現在已經快有10年……
圖片來源:觀察者網
3
僥倖心理互害,冤冤相報何時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