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30週年搞出來的一本書,《工程師之魂》,被廣泛流傳的是這個:

講真,這看起來就挺尬的,有一種恩情的感覺。
一個公司成功後,多多少少都會寫類似的東西,但是要寫的上檔次,寫的不至於什麼“做夢夢見
DM-i
”,然後搞了
DM-i
,看起來過於兒戲,而且讀者也根本不會相信,這是很差的營銷,這裡面的關鍵還是作者的筆力不足。
豆瓣的評價也很糟糕,就這應該還是公關過的。
比亞迪是我國很成功的公司,華為也是我國很成功的公司,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國出了那麼多成功的模式,卻依然還沒有所謂的“管理模式”?
你聽說過六個西格瑪,你聽說過精益生產,你聽說過阿米巴理論,德魯克、韋伯,但是你聽說過中國企業輸出什麼先進的管理理論嗎?
沒有。
為什麼沒有?是中國企業不行嗎?
如果是中國企業不行,那麼怎麼解釋這幾十年來中國出來了這麼多好公司?中國經濟的發展,是離不開這些好公司推動的。
簡單:唸經能力不行,你嫌棄不好聽?沒事:理論總結能力不行。
其實世界上到處充斥著這種現象,比如說一個美國經濟學家因為發展經濟學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發展經濟學是研究低收入國家或發展中國家經濟層面的發展過程,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美國人改善了幾個低收入國家的經濟?這個人又做出什麼貢獻?為什麼世界真正的崛起的發展中國家的人,卻沒有因為發展經濟學獲獎?
不是說沒幹出實事,是缺乏唸經能力。
唸經是一種能力。什麼叫“能力”?
《某金屬葉片模型加工》,這就啥都不是。《高精度複雜多維薄壁曲面精密成型技術研究》,這一看就高大上。這就是一個東西。
這是“先進全地型力量增強靜音戰術推車”,單價17萬美元。

這是這叫電動手推車,價格2400人民幣。

PDCA(迴圈式品質管理)用到基層就叫QCC(品管圈),用在生產策劃叫精益生產,用在專題改善叫六個西格瑪,用在環境管理叫5S管理,稍微換個環境,立馬就出了一個新概念。
那有人說,你這不忽悠嗎?
是忽悠,也不是。
正確叫法是:品牌傳播,品牌形象塑造。
我們就拿比亞迪的DM-i來說,為什麼比亞迪的DM-i那麼成功?比亞迪到底有何種神奇的能力,以至於趕超豐田?
其實說起來不復雜:中低速情況下,先用發電機將油發成電,然後再用電驅動電機,其餘多出來的電充入電池中。內燃機始終處於最高效率轉速。
為什麼這一套做得好?是因為“內燃機始終處於最高效率轉速”,而大多數的汽油車,因為路況等原因,內燃機效率再高,無法維持最高效率轉速屬於白搭。
那為什麼其他的企業,例如豐田,大眾不搞這個?
這些企業旗下有一大堆的供應鏈,比如說變速箱,DM-i是不需要這些東西的,像很多企業絞盡腦汁所想的惡劣工況的情況,DM-i都懶得考慮,比亞迪當然可以不考慮,反正變速箱之類的東西是比亞迪的弱項。
但是對於大眾,豐田之類的企業下面有一堆企業嗷嗷要飯吃,你說不用了,別說這些企業有意見,當地政府都有意見,開玩笑,這一堆人失業你養活?
所以我之前也有一個理論:百年企業就是一個國家的詛咒,原因也是如此,百年企業有太多漕工了,這些漕工或許過去是建立百年企業大功臣,但是時代變了,這些人變的不必要了,又裁不掉,不但多浪費了錢財,更重要的是逼得路線都出錯了。
當然我們如果去寫比亞迪的書自然是不能說這些話的,題頭的那些話也不能說,那應該怎麼說?
比如說參考輝格史觀,輝格史觀有什麼特點?
相信歷史是有方向的,是有一個進步性的,是不可逆轉地從落後向先進的,是有推動歷史進步的人和阻礙歷史進步的人的。
所以如果寫比亞迪的《工程師之魂》?
論述下面方面:
第一,推動產業發展的一定是技術,
第二,電動汽車是不可逆轉的大勢,
第三,比亞迪在N年前已經定下了技術模式。
比亞迪為什麼厲害?是因為比亞迪技術厲害,
比亞迪為什麼技術厲害?
是因為比亞迪在N年前已經定下的比亞迪技術模式,是技術模式帶動了比亞迪的騰飛。
因此比亞迪的崛起不是偶然的,而是必要的,比亞迪的崛起是註定的,是進步的,是符合歷史大趨勢的,是符合生產力發展方向的。
再看看《工程師之魂》的那個論述,什麼王傳福做夢夢見DM-i,這不開玩笑嗎?這看起來太過於偶然了,一定不能是偶然的,一定是必然的。
既然PDCA能變成豐田精益生產,那整點別的技術模式,套用在比亞迪身上,整個比亞迪技術模式一點都不困難。
這實際上並不需要多高明的唸經能力,我翻了翻那本書的作者。
秦朔。
復旦大學新聞系畢業的,在南風窗工作過,還擔任過第一財經日報的總編。只能說我國的人才真的是匱乏到一定程度了。
一個理論套個皮就成另外一個理論這屬於稀鬆平常,舉個例子:
日本企業叫“終身僱傭”,中國有鐵飯碗。日本企業叫年功序列工資制度,中國叫工齡制度,日本企業叫企業工會制度,中國叫職工代表大會。
該有多大區別?
然後就是造詞,舉個例子:
底層通脹,頂層通縮。
因為最近東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付鵬比較火,其實早先在微博上噴了不少,所謂的內部演講好多人都看過了,類似於下圖之類的東西在他演講裡面不計其數:





當他說到,最近一兩年最慘的是美國西海岸,矽谷,洛杉磯,舊金山的富人的時候,我覺得就不可思議,畢竟美股的情況大家也看得到,馬斯克,巴菲特之類的身價越來越高也是事實,只有普通民眾,這是從1980年到2024年的美國汽車銷量:

美國人口在2000年的時候才2.8億,現在3.3億了,人口增長了18%,在增長這麼大的前提下,從2019年後的任何時候,其汽車銷量都沒有趕上2000年到2007年,甚至還不如從2015年到2019年。
底層確實通脹了,畢竟卡羅拉現在什麼價?
收入跟得上通脹嗎?呵……另說了。
至於富人是不是最慘,能說出“富人最慘”我覺得都挺賽博朋克的。
但是這重要嗎?不重要,重要的是“底層通脹,頂層通縮”這個詞被傳播出去了,很多人是真的信。
其實手法沒什麼高明的:製造焦慮,很多營銷都用過了,但是用的巧妙就能產生強烈的效果,一堆人幫著穿。
關鍵詞
比亞迪
公司
中國
效率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