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書吳呱呱 · 主播 | 童顏


前段時間,關於“結婚該不該考慮另一半的家境”的話題,衝上微博熱搜,引發上億網友關注。

一位網友評論說:
“一定要考慮另一半的家境。 因為類似的生活環境,相應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興趣,愛好都會比較接近,這也是家庭穩定的一個很大基礎。”

的確,步入婚姻前,我們都曾以為彼此的愛意,足以抵擋生活裡一切磨難。
一屋兩人三餐四季,足夠驅散生活裡所有霧霾,奔赴婚姻。
直到踏上婚姻路才發現:在瑣事的蹉跎下,風花雪月早已隨風消逝,婚姻並不像我們嚮往的那麼美好。
我們不止一次思索著,到底是什麼維繫著婚姻,又是什麼使婚姻破裂?
其實,維繫一段婚姻需要很多因素,摧毀一段婚姻興許有很多緣由。
但高質量的婚姻,一定離不開“門當戶對”。

-
金錢觀:你怎樣花錢,就有怎樣的婚姻
如果說,愛情是風花雪月的你儂我儂,那婚姻便是充滿煙火氣的柴米油鹽。
物質基礎,決定了婚姻的質量;
對待金錢的態度,也考驗著婚姻的長度。
重要的便是夫妻彼此,能否擁有相同的金錢觀。
一檔情感調解節目裡,鄧女士講述了自己與丈夫因金錢而引發的諸多矛盾。
生活中,鄧女士幾乎把大部分收入都花在喜歡的東西上。
而丈夫卻更喜歡精打細算,希望把錢花在“刀刃上”。
平日裡,大到孝敬雙方父母,小到日常生活,兩人幾乎都會產生分歧。
可以說,兩人只要涉及到錢的事,很少能夠達成一致。

這讓鄧女士十分壓抑,也讓丈夫深感疲憊。
原本幸福的婚姻,也在這一次次的爭吵中消耗殆盡。
簡·奧斯汀曾說:
“只考慮金錢的婚姻是荒謬的,不考慮金錢的婚姻是愚蠢的。”
錢雖然不是最重要的,但金錢觀卻尤為重要。
一段走得長遠的婚姻,少不了夫妻在金錢觀上的門當戶對。
金錢觀相融的夫妻,總能讓每一分錢都花出默契,在花錢的同時提升幸福感,讓感情更加熾熱。
結婚前大膽談錢,才能提前知曉兩個人的錢能不能花到一塊,預知婚後的質量。
這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也是對婚姻最大的敬重。
哲學家、思想家王明明曾說:
婚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結合
更是一種精神的契合和情感的交融
婚姻應當建立在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的基礎上
王陽明還強調婚姻中的忠誠和信任
👇點下面圖片和王陽明一起修煉內心、知行合一
不限年齡、不限階段
只要你想學就能加入!

-
家庭觀:婚姻好不好,看父母就知道
心理學家諾費奧說:
“父母的相處模式,是孩子最開始瞭解婚姻的入口。”
儘管生活中的我們,都對婚姻擁有自己的態度。
但不可否認的是,每個人的原生家庭,也在無形中影響著自己對婚姻的期待。
生活中,我們對待婚姻的態度,多少會受到父母的影響。
就像父母的相處模式,日常的生活細節、說話方式、行為表達……
很多的細枝末節,都在影響著一個人的家庭觀,甚至是未來婚後的模樣。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總說,結婚好不好,看對方家庭就知道。
之前看過楊絳的一則故事。
楊絳的母親是一位知識女性,畢業於名校,擁有穩定的工作。
但卻在與父親結婚後,選擇迴歸家庭。
她父親感念妻子的付出,結婚幾十年,兩人從未有過爭吵。
為了不讓母親感到失落,父親常常和她分享自己的工作趣聞,贈送禮物製造驚喜。
在楊絳眼裡,父母就像一對老朋友。
她的家庭觀,也是在父母相濡以沫下慢慢形成。
與錢鍾書結婚後,她做出了和母親同樣的選擇,放下自己的學業,與他前往異國進修。
數年來,她細心地照料錢鍾書。
他們一生仰慕與愛戀對方,過著與楊絳父母相似的琴瑟和鳴的生活。
薩提亞曾說:
“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父母相處的模式就是孩子學習的模式。”
倘若父母相敬如賓,凡事有商有量,子女也會有樣學樣;
但如果父母把婚姻當成戰場,婚後子女也將會把婚姻當修羅場。
所以說,婚前不僅要認清對方,更要看清對方父母的相處模式。
這是一種小心機,也是對婚姻的一種負責。
畢竟,婚姻到最後拼的不僅是人品,還有門當戶對的家庭觀。


-
教育觀:認知差,決定婚姻的幸福度
狄更斯曾說:
“在婚姻中,沒有任何懸殊差異能超過思想和信念的差異。”
細水長流的姻緣靠的不只是情深意篤,還有兩人在文化水平上的門當戶對。
網友@小七果表示,自己的婚姻猶如一潭死水,好多次想離婚。
原來,小七果畢業於重點大學,而她老公只有初中文化。
不一樣的教育程度,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麻煩。
她想給孩子報課外學習班,老公覺得成績差不多就行了;
她習慣睡前閱讀,可老公卻更喜歡刷短影片、玩手機。
甚至還笑她讀書這麼累,不如多刷短影片、看看劇放鬆。
不僅如此,他們的朋友圈也截然不同。
翻看老公和朋友的聊天對話,無一不是出門旅遊,分享有趣故事;
但自己和朋友聊的卻是如何自我提升。
時間一長,小七果甚至覺得自己和老公無話可說。
的確,接受教育的程度,決定著看事情的角度和對世界的認知。
倘若無法產生共鳴,只會讓彼此感到痛苦。
這樣的婚姻,註定是一場災難,註定無法走遠。
正如蔡康永所說:
“我印象中的門當戶對是包括了自身的教育階級和文化背景,談戀愛的時候一切都很浪漫。 結了婚之後,因為他們能夠交換的話題越來越少。 所以很多夫妻不是不愛對方了,而是他們的社會圈無法融入。”
生活從來不缺少矛盾,再相愛的人也會有摩擦。
但教育觀相近的夫妻,總能試著求同存異,學著包容和尊重對方,把日子過得熱氣騰騰。


-
婚姻觀:心態對了,婚姻就對了
曾看過一個故事。
民國著名外交家顧維鈞與一代名媛黃蕙蘭喜結良緣時,曾是上流社會的一段佳話。
可這段婚姻,最終還是提前散場。
究其緣由,無非是兩人的婚姻觀不同。
在顧維鈞眼裡,黃蕙蘭只是適合結婚的物件,可黃蕙蘭卻是帶著對愛情的憧憬,步入了婚姻殿堂。
兩個婚姻觀不同的人生活在一起,自然會因為對婚姻有不一樣的態度和期許,而日漸疏離。
婚後,顧維鈞一心撲在事業上,經常早出晚歸,對她也不是很親熱。
而黃蕙蘭則期待著顧維鈞給自己想要的愛,結果卻在一次次期許中心灰意冷。
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活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婚姻觀,對婚姻的期望和態度也不盡相同。
就像有人會為了結婚而結婚,而有的人則是為了愛而結婚。
有的人願意把更多精力放在對方身上,而有人會把餘力花在自我提升上。
不一樣的婚姻觀,必定擁有不一樣的婚姻。
真正幸福的夫妻,應該是婚姻觀一致的。
他們總能適時地給對方想要的,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爭執,在餘生裡互相滋養,一同奔赴嚮往的生活。
婚姻不是兒戲,請先熟知對方的婚姻觀,看看是否和自己相同,再步入婚姻。
很多時候,壓垮婚姻的並不都是原則性的大問題,而是雙方不同的婚姻觀。
▽
伏爾泰說:
“使人疲憊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鞋子裡的一粒沙子。”
漫長婚姻路,佈滿了暗礁和風浪,它無時無刻不在考驗夫妻雙方的配合度。
雖說,人這輩子,無論和誰結婚都是和自己過,可和誰結婚真的不一樣。
婚前請拋卻戀愛腦,置頂門當戶對,理性做抉擇,別讓門不當戶不對,成為婚姻裡的沙子。
只有和門當戶對的人步入婚姻,愛意與熱情才不會過快地被生活的平淡消耗掉。
在平淡的年歲裡相依相守,共同化解歲月的詰難,成為彼此最堅強的後盾。
點個在看,2024年,願你我都能在萬丈紅塵裡,覓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
部分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