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感人相親故事!都是名校畢業,兩個離異80後穿越大半個中國再次領證

婚姻復讀生上岸了
(作者:木靈子)
題記
感謝理想島VIP這個乾淨澄明的平臺,讓兩個超大齡高學歷婚姻復讀生能跨越山與海,橫穿半個中國在上海相遇。歷經一年相戀磨合,在性格迥異和文理差異的小火慢燉中,感悟婚姻與生活的真諦。在不婚和難婚浪潮中,重拾婚姻勇氣,再次領證上岸。
這篇文章起心動念於相識一年後領結婚證之際,轉眼平淡而又幸福的婚姻生活又過去了一年,當婚姻生活越來越趨於我理想的平和篤定,終於有勇氣來完成階段小結。
如果說婚姻是人生最重要的親密關係修煉之一,那記錄下這段心理路程,除了七老八十可以翻出來看看我們曾經的模樣,這段平常而凡俗的經歷,或許也能給大家帶來些許對婚姻的期許。
Part1
大齡再婚還有可能嗎?
答案:Yes
婚戀平臺上初婚的案例數不勝數,而我和熊先生,是極少數大齡再婚且有勇氣將我們故事公諸於眾的。而且的而且,歷經一年婚姻生活磨合,沒有狗血沒有撕扯,反而幸福日益見增。
當我身邊同齡初婚朋友們開始進入婚姻感情淡漠期,單身大齡朋友們也開始放棄婚姻,選擇獨身生育和養育孩子。我想,還是可以說說我們的故事,我和熊先生也算是不婚不育浪潮裡的逆行者,而這個選擇的背後,是我們倆對婚姻情感的諸多思考和感觸。
出生在湖南的熊先生,和出生在雲南的我,跟絕大部分70後、80後小鎮做題家一樣,靠一路讀書改變人生軌跡。相差五歲的我們,分別從華中科技大學和中山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又分別在一線城市上海和廣州找了工作。不同的是,十多年前,熊先生在上海安家定居,而我則逃離廣州回到雲南。
那時自媒體盛行一種說法,逃離北上廣,要麼是在北上廣買不起房,要麼是在北上廣找不到屬於自己的愛情,要麼是身體扛不住高壓的工作。我屬於後兩種,天性浪漫愛自由,我以為回到雲南就能找到自己終生的歸宿。於是過去的十年間,我和熊先生就這麼天南地北的經歷各自的婚姻,然後又因為種種不得已的原因相繼恢復單身。
相識以後再回溯,這期間我們離得最近的距離,也許是熊先生單身期帶著家人去貴州旅遊,感受過西南人民的閒適安逸。也許是我一次次出差上海時,感慨過的魔都繁華和魔幻,以及《上海女子圖鑑》裡女性擇偶的失控感,再或者是公眾號《花神妙》裡諸多一線女性擇偶故事的現實感。他再次擇偶時,起初鎖定的是八七年及以下的湘妹子,覺得同一個地方的女孩子應該更能理解接受他的家庭觀。而我更傾向於定居成都,因為分公司在成都,二十多年的至尊閨蜜全家也定居成都,四川人巴適鬆弛的生活態度深得我心,會做飯會做家務的耙耳朵配偶全國有名。
但我們倆都沒想到,現代紅娘竟然委身在一個叫“理想島VIP”的小程式裡,我們倆天南地北的距離和人生,因它而改變了。
我2011年就在媽媽的鼓勵下上過江蘇衛視非誠勿擾,並因此成為百合網和世紀佳緣的VIP會員,平臺上系統自動或者被動發來的上萬條資訊也讓我瞠目結舌。雖然沒有在平臺上找到物件,但這段經歷讓我深刻領會到,我們這樣的大齡且有過一段婚姻的單身人群,一旦錯過大學和研究生這兩個最大的最佳擇偶池源,婚戀圈子要麼來自身邊親朋好友的介紹,大家在知根知底的同一圈層相互連結,要麼透過網路自媒體,跨越不同地域和圈層的限制。二者相比,網路婚姻平臺潛在的匹配物件數量更大。
可時隔十多年,各大婚戀平臺上會員魚龍混雜甚至隱身諸多殺豬盤,這些報道越來越多,以至於我對傳統婚戀網平臺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有次偶然看到一篇深度報道高學歷群體婚戀相親平臺的文章。想想也是,高學歷人群的婚戀是個很特別的群體,這個群體的特別在於一定是因為某種特別的原因,才錯失線下同學們的婚戀連結,轉而求其次於網路。
關鍵是這個平臺只有碩士和博士學歷才可以註冊(小編注:理想島VIP現已面向本科學歷開放註冊),這個群體的智商和學習力都是國家教育體制層層刷選過的,能讀到985的碩士博士,基本倒差不差。以往可能會覺得讀書過多的人服從性會太強,沒有魄力和勇氣去挑戰不一樣的人生,但年齡越大,我越相信讀書多的人會被教育得更具團隊意識,這是婚姻合夥人的基本素養。
帶著好奇,我立即註冊並開通了849元一年的VIP會員,並認真如實填寫了個人資料和介紹。開始搜尋範圍集中在成都和昆明,但萬萬沒想到的是,我的年齡太大了!是的,在一堆90後甚至00後的婚戀大軍裡,我一個85年的中年女性絕對鳳毛麟角,更何況還有過一段婚姻了。
從各大情感主播的分析角度而言,我這簡直就是婚戀地獄模式中的不可理喻模式,除了慘烈唯有慘烈。我媽說這次你要不試試比你小的,小十歲八歲都沒關係,你看這兩年電視劇裡的姐弟戀也挺多的,我們都可以接受。是的,媽媽,你們可以接受我很欣慰,可是婚戀平臺的弟弟們好像並不能接受哇。
比較好的一個變化是,十年前的我面對相親是很抗拒的,內心對浪漫愛情的憧憬讓我無法接納相親模式的層層資訊比對,但第二次擇偶的時候,我欣然接受。
十年前相親時,這些問題很容易打倒我。比如你公積金是多少?比如你家裡人身體都健康嗎?你家有兄弟姐妹嗎,幾個?我房子已經有兩套了,你願意幫我打理我的生意嗎?二十多歲時候,這些帶著世俗目的的問題往往讓我無從回答,更無法點燃對未來婚姻的期待。
這些問題會讓我擔心,婚姻原本就是漫長的人性相托,停留在表層的考量能讓一段婚姻走得長遠嗎?婚姻也好,愛情也好,總需要那麼一點點不計結果的偏愛
而十多年後的我,認為相親是可以快速瞭解一個異性是否適合走入婚姻的方式。網路平臺可以直觀篩選到很多詳細內容,比如畢業學校,學科背景,興趣愛好,家庭基本等等情況。
2022年8月下旬,那次出差上海逗留的時間較久,某天晚上鬼使神差,我把平臺地址更新為上海,想看看城市人口更多的這個城市,跟我年齡相符的群體樣本會不會更多些,心想即使年齡再大,應該也有可以跟我匹配的70後和80後。沒想到,命運的齒輪在那一瞬間開始轉動。
在平臺上認真篩選出三個跟我年紀差距在5歲的理工男,發出的好友邀請也都得到了回應,跟三位男士也都認真聊了天。短短幾天的微信聊天,發現其中一位跟我的話好像都聊不斷,什麼話題都可以聊得很坦率,聊我們彼此的家庭,聊感情的經歷和認知,聊不再糾結但沒有成功的上一段婚姻。那幾天李健正在開線上音樂會,我們還一起看了線上音樂會。
不得不佩服理工男的行動力,這位哥哥在互加好友後三天,立即發出了線下見面的邀請,而我也爽快的答應了。用他的話說,現在女生照騙很多,想看看我本人和照片差距大不大,而我是恢復單身後第一次跟異性相親,想看看我在婚戀市場究竟還有沒有市場價值。
有時候會跟朋友們開玩笑說,我是婚戀市場的一手筍盤進入二手市場,不怕沒市場,就怕遇不到合適的買家。而這次見面,徹底改變了我們倆人生下半程。
那天晚上他選了莫奈花園式餐廳,說符合我這個文科女生的氣質,我們餐桌旁的花朵被我隨手拍了存在手機裡。那晚發了個朋友圈,配的文字是:花要開在哪裡,風要吹向哪邊,種子會在哪裡生根發芽,你壓根不知道也無法預料
是的,現代社會的姻緣,你永遠也無法預料呀。而2022年9月1日,成為我們每年的見面紀念日。
(截圖由作提提供)
(截圖由作提提供)
Part2 
婚姻是可以覆盤的嗎?
答案是:Yes
在細述我和熊先生相遇在理想島的故事前,有必要回顧下我過往的情感經歷,它們讓我對親密關係的認知,從青澀無知走向成熟穩定。也正是對過往的總結,讓我真正讀懂婚姻的些許真諦。讓我在而立之年,還願意積極擁抱婚姻。並心懷初次戀愛般的熱忱再次走進婚姻,真正的接納婚姻裡的另一半,去建設我們共有的婚姻之旅。
是的,婚姻就是一場修行,也是一次考試。一次沒考好,不代表人生就此失敗。尤其讀書多的人,很多人的道德報包袱很重,覺得離婚再婚都是很無可奈何,甚至很有辱家門的事情。
而我的幸運之處在於,自始至終都有家人好友們做我堅實的後盾,不小心選了段實在過不下去的婚姻,結束是另一段幸福的開始。如果第一次不成功,那就發揮我們讀書人的優勢,積極覆盤,探索不同解題思路,找到自己的婚姻解題之法,破除婚姻BUG, 然後重選自己心儀的婚姻模式,再出發,總比深陷在婚姻泥沼裡無法自拔的人幸運。
覆盤我的第一段婚姻經歷,就像在還上輩子欠的債,從確定關係到兩人瞞著家裡領了結婚證,沒超過三個月。彼時我已經30歲,是媽媽眼裡超級晚婚的大女兒,是周邊同學朋友認為太過挑剔的女人。
淪為媽媽和身邊人眼中的大齡剩女,我自己其實是沒有太大感覺的,每個週一到週五都沉浸在自己喜歡的工作裡,週末和女性好友們爬山出遊聚會參加讀書會,既不輕易談戀愛,也感受不到婚姻和生育的急迫性。
除了媽媽週末每天兩通電話帶來的無奈感。她上午通常問今天跟誰出去玩哪裡玩,晚上例行問玩的怎麼樣,有沒有遇到合適的男生。而我的答案千篇一律,每次都是跟一圈女性朋友們一起。
直到我29歲這一年的母親節,媽媽終於按捺不住偷偷問妹妹,你姐是不是同性戀,為什麼她一直只跟女孩子一起玩?這個問題深深觸動了我——我已經單身太久,以至於我媽都懷疑我是同性戀了!
是啊,進入戀愛和婚姻的親密關係究竟有多難呢?在某個跟媽媽劇烈爭執後的深夜,我邊哭邊想,為什麼自己單身這麼多年,就是沒能擁有一段順其自然能走向婚姻的感情呢?
從小到大,我好像也不太缺情書和表白,初中時有男生偷偷把情書塞在課本里,被媽媽發現受到嚴厲批評,說我不務正業,但那時的我其實一心沉迷在武俠世界裡,青春懵懂但對同齡人的早期戀愛故事不太感冒。
高二開始的初戀延續到了大學,但異地戀和不成熟的情感相處方式,讓這段原以為會地老天荒的青春期戀愛,跟絕大部分人的初戀故事一樣散落在成長的風裡。
那結不了婚真的是因為太挑了嗎?在大家眼裡,我淪為大齡剩女的原因是太挑。
25歲從中山大學研究生畢業後在大型日化企業工作,顏值中等略上,性格明朗有趣,工作積極上進,原生家庭的感情也不錯,每個階段也都有人表白和長者的介紹。但不知道為什麼,直到兩個妹妹都相繼結婚和戀愛了,我還是單身。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我就顯得格外另類。
周圍猜測的聲音很多,媽媽身邊各種孃嬢阿姨親戚們認為我是想找個物質條件比較好的,逢年過節遇到都跟我說不要太挑了,差不多就可以了。周圍朋友同學們又覺得我太感性浪漫了,大家都在努力奮鬥的年紀,沒有多少人可以滿足我這個文藝女的要求。週末經常跟我一起爬山玩耍的朋友,則又覺得我太簡單了,每個週末出行都是跟女生一起,沒有機會去認識更多合適的異性。單位的領導們也都很關切我的個人問題,有想介紹自己兒子的,有認真幫我分析轉介紹的,我的情感婚姻常常成為辦公室同事聚會的話題。
那時候我的核心問題是,面對這麼多介紹物件們,為啥我遲遲進入不了更進一步的關係。終極問題是,我到底想找個什麼樣的人?以及我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說實話,在經歷第一段婚姻前,我對伴侶的要求和畫像是模糊的。每當有人問到這個問題,我都是模糊朦朧的歸結為他心性要夠好,我不想要一段會跟我吵架的婚姻。
小時候爸爸媽媽因為工作忙碌和孩子教育問題,會經常有爭吵,我潛意識裡所謂的心性好,簡單點來說,就是需要個情緒價值較高的人。我自己工作前景明朗,加上媽媽對我們姐妹的教育理念是,女性學習工作和生活家庭都需要兼顧,故而我對男性家庭責任擔當也並沒有太多要求和評估。
現在想想那時候的自己,面對婚姻豈止天真,簡直就是無知。無知以至於釀下人生中的一個大錯,那就是第一次婚姻,一地雞毛,好在已經過去。此生婚姻修行完成一次歷劫,反而讓我能沉靜下來捋一捋婚姻的本質是什麼呢?我自己的婚姻需求又是什麼呢?
從社會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婚姻是人類社會的階段性產物,是社會經濟重組的搭配方式。從玄學的角度來說,姻緣是上輩子情緣的延續,是此生的修行,是後世的積德。
從現代資訊學來看,所謂緣分就是婚戀大資料庫的偶然匹配,在相對時間相對地點遇到相對合適的人,資料集中度決定了婚戀匹配效率。對婚姻心存希冀的人而言,這道人生的門檻,需要找個合適的物件,才能攜手跨過去,戀愛和婚姻是一道需要兩個人才能共解的題。
於我而言,身處女性美妝醫美行業,讓我有機會接觸和見識到幾萬個中國各個省份各個階層各個年齡段的女性們,絕大部分女性的幸福感和情感婚姻的關聯度很高,無論身處單身,抑或戀愛和婚姻中。
看過聽過她們個人的故事,我想更適合我的,還是爸爸媽媽這種旗鼓相當,以對方為唯一的婚戀模式。攜手一生相互扶持,生兒育女兒孫滿堂,努力工作到退休,又一起相伴種花種菜看世界,年輕的爭吵成了現在的相互不可分離。
看到他們一群六七十歲的老人們攜手爬山歌唱,我突然明白了這一生幸福的奧妙,年輕時盡力去奮鬥,去用心養育兒女,讓自己健康到老,必將會收穫不一樣的幸福。這是我想要的。所以我還是要努力爭取符合自己期許的對的婚姻。
Part 3 
結語:婚姻復讀生上岸很難嗎?
難,而且很難。
在理想島VIP十多萬會員裡,從年齡來說僅佔1%群體的我和熊先生,婚姻能復讀上岸,難度約等於第一次高考僅大專水平的差生,第二次考上了國內TOP4或者C9。
但如果你問值不值得去試試,我會說,只要人生對愛還有希冀,對親密關係的修行還未完結,就要勇敢去試。
愛是剎那間的心動,是不計回報的接納和付出。而婚姻,則是在漫長的幾十年裡,一次次反覆去愛一個人。
記得第一次婚姻結束的時候,一位成都朋友拉著我的手說,恭喜你可以再次選擇了。這句話讓人醍醐灌頂,豁然開朗。是啊,婚姻是一種選擇,第一次沒有選好,那就覆盤再來
當然,也希望每一個還沒進入婚姻的女性,能勇敢而正確的選擇婚姻,幸福的過完我們這一生。即便選擇不婚,那也是帶著對婚姻客觀的認知和理解做出選擇。
真心希望90後、00後的年輕朋友們,能有更多的婚戀學習和教育,不要像我這個85年的大姐姐,婚姻還得復讀才能上岸!
理想島VIP使用者脫單故事
最新合集(2023年11月~2024年6月)
名校相親,用理想島VIP
截至2024年11月30日,名校相親平臺理想島VIP註冊使用者超20人。其中,雙一流高校及世界排名前300院校使用者佔比90%
理想島VIP僅面向碩博和本科學歷開放注理想島VIP核心功能是搜尋,想找什麼樣就找什麼樣。
掃碼登入看看?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