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選下方“有書”,關注【影片號】
專屬直播好禮等你來拿


文 | C媽 · 主播 | 童顏
來源 | CC爸媽(ID:cc-bama)

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除我之外的一家四口,三個全陽了。
▼以下從左到右,分別是(DD、CC、婆婆、孩子爸)

一天,孩子爸說我婆婆陽了,左防右防,誰也不知道為什麼第一個陽的是她。
我婆婆比我們全家任何人都謹慎,我跟孩子爸還會堅持每天帶娃到沒人的地方放個風;
我婆婆怕得大門不敢出、二門不敢邁,所以,誰都搞不懂,她怎麼陽的?
第二天,孩子爸又說,CC也陽了。
又過了一天,孩子爸說,他自己也陽了。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除了漂泊在外的我,到現在,我們家唯一沒陽的,是DD。
原本我們最擔心的就是他,人又小還沒接種疫苗。
你們大概要問,你們全家都陽了,你咋這麼淡定?
因為就在我出來的這10天,我們整個城市都淪陷了。
前幾天就說孩子爸科室4/5都陽了一遍,我們自己工作室的小夥伴,也都陽過一圈了。
很多小夥伴家裡也幾乎是老老少少,挨著個燒了一個遍……
最後連工作群,都變成了“陽性病友交流群”。

到現在,真得問問,整個城市誰還沒陽了?
朋友圈流傳甚廣的段子:

以前是怕陽,不敢出門。
現在是沒陽,不敢出門。
沒陽的小夥伴都表示,看著身邊一個個陸續陽,陸續康復、也沒啥傳說中的後遺症,與其整日提心吊膽,不如趕緊陽完得了!
而這種心理,隨著看到越來越多身邊人,真實分享完自己的經歷後,日益強烈。

病毒走到現在,真的是走到了“致病性減弱、傳播性增強”。
三年了,我們真的快要熬出來了(當然我身邊人案例並不代表全部)。
作為“先驅者”,他們現在的經歷,大家在未來的1-3個月,可能也都會經歷。
突然迎來這一天,相信很多人都有點兒懵,不知道下一步怎麼辦。
所以,也想用這些經歷提前給大家打個預防針,吃個定心丸——真的,不要怕~
今天,來說幾個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
以前說怎麼防,今天說一說,陽了之後的問題。

陽了的症狀
真正的病程呢,跟各種渠道傳的差不多,但是也跟自己的身體狀況有關。
先來說說我家裡的症狀:
最先出現症狀的是我婆婆,也是症狀最輕的人,頭暈、頭疼了兩天,連燒都沒燒。CC燒了三天,吐了一次,主要就是喊頭疼頭暈。 孩子爸,最初是低燒,然後頭疼、眼眶疼、關節疼,也燒了3天。 DD,現在能吃能睡,沒有任何症狀。
再來說說我身邊的小夥伴:
免疫力好的,最開始就是嗓子幹,注意哦是嗓子幹,幹到晚上睡不著,幹到懷疑人生。
這個時候沒有什麼好辦法,也不用吃藥,就是喝水,喝好多水。
辦公室最先核酸查出來陽性的小夥伴就只有這個症狀。
症狀持續2天,雖然核酸還是陽,但是好在身體上沒有任何不舒服了。
大多數人呢,基本上就是從發燒開始的。
一開始的時候也是體溫持續升高:
▼12月7日17:23

▼同一天:17:43

▼同一天19:09

▼同一天21:50

▼第二天7:46

一般最高體溫都能達到39℃以上,伴隨頭疼、渾身痠疼、乏力等症狀,持續1-2天。
退燒之後的症狀每個人各有不同,有的是咳嗽,有的是鼻塞、流鼻涕。
但是,據小夥伴們說可能是跟自己平時的身體情況有關。
平時感冒的症狀容易咳嗽的,後期的症狀就會是咳嗽,平時容易鼻塞流涕的就是鼻塞流涕。
因人而異。
這些是大家交流病情的過程中截圖的:

最後我還讓他們幫忙做了個總結:

整個病程一般需要持續一週的時間。
基本都是前兩天最難受,後邊症狀就逐漸減輕了。

其實,根據目前的資料和周圍人感染後的情況來看,新冠對孩子的影響反而是最輕的。
西班牙有一篇關於兒童奧密克戎感染的多中心研究,《兒童Omicron (B.1.1.529)變異體的臨床特徵: 西班牙的一項多中心研究》。

從資料顯示來看,孩子的主要症狀是發熱、咳嗽、流鼻涕和嘔吐等,少部分孩子會頭疼、嗓子疼。
但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目前的資料,都顯示兒童感染奧密克戎後的臨床症狀較輕,病程也短,基本3-4天結束,發生肺炎、發展為重症的比例較低。
我身邊的孩子們包括CC,都比成人的症狀輕一些。
真正高風險的人群是:
8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基礎病的人群(包括年輕人);沒有打疫苗的老年人。
雖然大多數感染者都是非重症,但也要留意,一旦出現這些症狀,需要去醫院:
超過24小時無法進食,超過12小時無法飲用任何液體;排尿不頻繁; 嚴重感覺到胸痛或胸口不舒服; 皮膚冰冷、溼冷或臉色蒼白; 神志不清或昏厥; 經過藥物治療後體溫仍連續3天持續高於38.5; 幼兒小於2個月出現發燒; 兒童出現嗜睡、持續抗食、餵養困難、持續腹瀉或嘔吐等; 孕婦出現頭痛、頭暈、心慌、憋氣等症狀,或出現腹痛、陰道出血或流液等異常情況; 老人原有基礎病明顯加重且不能控制等。
出現以上情況,要立即就醫。

陽了之後,首先做什麼?
-
第一點:肯定是隔離
雖然奧密克戎的威力不大,但是傳染性真的很強,一般都是一家子一家子的中招。
所以千萬也不能輕視,家裡一旦有成員被感染,最重要的還是要隔離。
雖然,只要有一個家人出現感染,其他人逃脫感染的機率很低,但一個一個來,總好過一起病倒強。
更何況,康復了也有復陽的可能啊。
所以,隔離防護還是要做好。
家裡有獨立衛生間的房間作為被感染者的單獨隔離點最好,如果沒有也要儘量隔離開,與家人共處戴好口罩,分開用餐。
如果家裡沒有兩個獨立衛生間的,被感染的成員上完衛生間之後一定要記得消毒。
如果被感染的是孩子,成年人照顧者也要做好防護工作,口罩、手套什麼的全都安排上。
-
第二點:消毒
家裡有成員感染,為了保證其他成員的安全和反覆感染,最重要的工作要數消毒了。
雖然總強調病毒感染後要注意消毒,但因為不同物品和不同地方需要的消毒液濃度不同。
所以,很多人其實消毒並不到位,要麼濃度過大不安全,要麼濃度過低沒效果。
針對不同物品的消毒方法,我幫大家整理成如下表格:


陽了要不要吃藥?
得了新冠就一定要吃藥嗎?
其實,並不是。
無症狀感染者無需用藥治療。
至於出現症狀的朋友,也千萬不要病急亂吃藥。
新冠不可怕,可怕的是錯誤用藥。
就最近,孩子爸醫院裡就收到了很多因錯誤用藥導致的急性肝損傷入院患者。
陽了之後,並沒有特效藥。
抗生素、消炎藥都不行,大家不必為了預防而吃藥,也不必剛出現點症狀,或是檢測出自己陽了後就趕緊找藥吃。
一般來說,如果發現自己出現症狀,在第二天症狀比較嚴重的時候可以適當地根據症狀用藥;一些處方藥要諮詢醫生後使用。
因為所有的藥物都是為了緩解症狀的,並不是消滅新冠病毒。
所以,當你的症狀嚴重,影響日常休息了,那就根據症狀來選擇對應的藥物緩解症狀。
比如:
發熱超過38.5,使用退燒藥布洛芬或對乙醯氨基酚;鼻塞嚴重,生理鹽水洗鼻,配合鼻塞藥物(不能連續使用超過3天); 咳嗽嚴重,可以吃點右美沙芬、鹽酸氨溴索等; 嗓子疼,多喝水,含點清清涼涼的潤喉糖……
比起吃藥,其實多喝水,多休息,少摳手機,吃好睡好,對於病情恢復會更有利。
千萬不要感染了,還熬夜看球、刷手機,給原本就在受攻擊的免疫系統,拖了後腿。

陽了一次後還會再陽嗎?
會有後遺症嗎?
可以肯定的是,感染新冠後是有再次感染的風險的。
而關於最近傳得比較熱的,反覆新冠會攻擊人體免疫系統,或者新冠有很多後遺症,都需要我們更加科學地去看待。
後遺症這詞聽上去就比較恐怖,在國外大家把它叫做“長新冠”,說白了,就是沒有痊癒完全,病毒影響的時間比較長。
但只是比較長而已,且因人而異。
其實,不只是新冠,很多其它的疾病都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後遺症。
哪怕是感冒,也可能因為心肌炎後遺留心律不齊等問題。
抵抗力差的人,流感也會斷斷續續咳嗽一個月才見好。
至於對免疫力的影響呢?
奧密克戎主要侵害的是人體的呼吸道,目前並沒有直接的證據顯示它會直接破壞人體免疫系統。
相反,目前的很多研究顯示:
新冠和其它大部分病毒一樣,免疫正常的人,在感染新冠後,可以獲得一定抗體;
相應地獲得一定時期的免疫保護,短期內降低感染風險,即使再感染症狀也會更輕。
英國有一項研究顯示,感染過的人員相對於未曾感染的人相比,再次感染的風險會降低。
當然,就新冠來說,它是一種比較新的疾病。
我們目前對它的瞭解還不夠全面,研究也不算透徹,究竟感染後是否存在更長遠的問題,還需要我們繼續研究和探查。
最後還想說,大家心態其實可以放平些的。
不要過度焦慮,當然也不要擺爛。
雖然之後,一直不感染的機率挺低的,但誰也不想做那個身先士卒的人。
尤其是,人到中年,渾身都是軟肋:尚且年幼,需要照顧的崽兒、七八十歲一身基礎病的老人。
倒不擔心自己,就是擔心家人感染。
哪怕在網上看著別人說的再輕鬆,就當感冒一樣對待就過去了。
但當父母的都懂,哪一次孩子生病大人不得掉一層皮?
更何況一家老老少少幾口人同時感染,太讓人心力交瘁了。
所以,還是想囑咐大家,心理上做好會被感染的強大準備,行動上咱自己還是要做好防護。
平常多運動、作息規律、飲食均衡,先把抵抗力提上來。

作者:C媽,來源:CC爸媽(ID:cc-bama),“中國父母學習計劃”推行者,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C媽-報社育兒編輯;養娃需要雞湯也需要指南,公益普及嬰幼兒餵養、睡眠、疾病、心理知識。有書經授權釋出,轉載請聯絡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