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性率持續上升!醫生:有人因此中招肺炎…近期這種傳染病高發!身上出現這些情況要小心

緊急提醒!
近期千萬小心甲流來襲!
最近,不少大人、
小孩紛紛中招甲流,
甚至有人因此“熬”成肺炎……
01
一行6人感染了5個,
甲流搞砸一家人旅行!
日前,凌晨1點,浙大二院發熱門診來了一位50多歲的李阿姨(化名)。就診時,李阿姨額頭上貼著退熱貼,面色有點泛紅,不停地咳嗽。
透過溝通,該院感染性疾病科龐瀾天醫生了解到,一週前,李阿姨一家6人去省外旅遊,不料,到那第二天,他們便出現了發熱、咳嗽、喉嚨痛及全身肌肉痠痛等症狀,體溫一度飆到39度幾,硬扛了幾天後,見病情沒有好轉,便到當地醫院就診,被診斷為肺炎後,選擇返回杭州治療。
李阿姨
我們在當地接受了一些治療,但體溫仍居高不下。家中同行的6個人,有5個人都先後發燒了。
根據李阿姨的描述,龐醫生高度懷疑她得了傳染性較強的呼吸道疾病,於是,為她安排了血常規、肺部CT等檢查。
李阿姨肺部CT影像
檢查結果顯示,李阿姨血常規白細胞數目為3.6*10^9/L,其中淋巴細胞百分比高達65.5%(正常值為20%-40%),C反應蛋白為12.5mg/L(正常值<10),兩肺炎症(由於肺炎的主要表現為靠近兩側胸膜的多發磨玻璃影,符合病毒性肺炎甲型流感病毒核酸呈陽性。
也就是說,是甲流搞砸了李阿姨一家人本該圓滿的旅行。
經對症治療,李阿姨的病情明顯好轉。
事後,該院醫生表示,2025年1月初,浙大二院發熱門診接診流感樣病例(體溫≥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的患者)的甲流陽性率高於三成。
02
流感病毒陽性率繼續上升!
有資料顯示,以甲流為主!
2025年1月2日,中國國家流感中心釋出了第837期中國流感監測週報(2024年第52周)。
監測資料顯示,本週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繼續上升以A(H1N1)pdm09亞型(甲流的一種)為主。全國共報告171起流感樣病例暴發疫情。
2024年12月26日,中國國家流感中心釋出了第836期中國流感監測週報(2024年第51周)。
監測資料顯示,本週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繼續上升以A(H1N1)pdm09亞型(甲流的一種)為主。全國共報告156起流感樣病例暴發疫情。
2024年12月19日,中國國家流感中心釋出了第835期中國流感監測週報(2024年第50周)。
監測資料顯示,本週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繼續上升以A(H1N1)pdm09亞型(甲流的一種)為主。全國共報告114起流感樣病例暴發疫情。
可見,最近這段時間,流感來勢洶洶啊!甲流尤其“洶湧”!
防範甲流,迫在眉睫!
那麼,我們究竟該拿什麼保護孩子?萬一不幸中招甲流,又該怎麼辦?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快跟著安全君一起系統地認識甲流,做好預防,進而遠離甲流侵襲!
1
什麼是甲流?
甲流是甲型流感的簡稱,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流感病毒按其核心蛋白可分為甲、乙、丙、丁四種類型。
快戳影片↓↓↓
瞭解甲流、乙流!
在人群中呈季節性流行的流感病毒是甲型(甲型H1N1亞型和甲型H3N2亞型)和乙型(Yamagata系和Victoria系)流感病毒。
相較於乙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在自然界中的宿主眾多,更易發生突變或重配,造成其在人群中快速傳播。
2
人感染甲流後有何症狀?
人一旦感染甲流,主要表現為發熱、頭痛、肌痛和全身不適,體溫可達39-40℃,可有畏寒、寒戰,多伴有全身肌肉關節痠痛、乏力、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常有咽喉痛、乾咳,可有鼻塞、流涕等。
部分患者症狀輕微或者無症狀,兒童的發熱程度通常高於成人,新生兒可僅表現為嗜睡、拒奶、呼吸暫停等,無併發症者,病程多呈自限性,多於發病三到五天後,發熱逐漸消退,全身症狀好轉,但咳嗽、體力恢復常需要較長的時間。
3
得了甲流怎麼辦?
感染甲流後,最好的治療方法之一就是及時就診,遵醫囑用藥。
如果自行用藥,此時,大家一定要注意,一般人群可對症使用退熱、止咳等藥物。一旦出現持續高熱不退、呼吸困難、嚴重嘔吐、腹瀉等症狀,務必要及時就診。
重症高危人群或病情較重時,請立即前往醫院就診,不宜自行服用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如奧司他韋、帕拉米韋)進行抗病毒治療。因為奧司他韋這類抗病毒藥物屬於處方藥,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同時,一定要多喝水,多休息。
4
日常如何預防甲流?
及時接種流感疫苗
及時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和控制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
做好個人防護保護環境衛生
▪  注意保持室內環境衛生,定期通風,可適當消毒,如對門把手、扶手等重點部位定期清潔與消毒。
▪  注意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如飯前便後要洗手,儘量避免用髒手觸控眼睛和口鼻,保持良好的手部衛生;咳嗽或打噴嚏時,用上臂或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不與他人共用毛巾、口杯等日常用品。
▪  在流感流行季節,儘量少去人群密集場所活動,避免接觸到呼吸道感染患者。
▪  去公共場所或前往醫院就診時,患者及陪護人員要正確佩戴好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注意日常營養堅持健康生活
▪  飲食規律,營養到位。
▪  保證睡眠充足,避免過度勞累。
▪  加強體育鍛煉,以增強身體抵抗力。
▪  保持心情愉悅,樂觀積極,有助於身心健康。
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文章轉自:學生安全教育平臺
內容綜自:杭州交通918,浙大二院,中國國家流感中心,攝圖網等。刊載此文是出於傳播知識傳遞資訊的目的,若有侵權,請及時聯絡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