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Succy
轉載:國際科學
活動預告+錄取大資料分析報告

長按海報,備註城市,掃碼新增小助手報名
直播預告
在動物界,性別偏好不僅僅是繁殖的需要,它還深刻影響著社會結構的穩定性和生存策略。
社會性別偏好是指動物在社互動動中對異性或同性個體的選擇傾向,這種傾向在不同的環境和壓力條件下可能會發生變化。
近期,西安交通大學王昌河教授團隊與西南醫科大學康新江教授團隊合作,透過一系列創新實驗,揭示了多巴胺能神經元在社會性別偏好中的關鍵作用,為我們理解這一複雜現象提供了新視角。

研究團隊採用成年雄性和雌性小鼠作為實驗物件,確保小鼠處於非發情期,以排除性激素對行為的影響。
實驗中使用了一種三箱社交測試裝置,分別設定了中心區、目標區和空置區。
目標區內放置了雌性或雄性小鼠,研究人員允許實驗小鼠自由探索10分鐘,並記錄它們在不同區域的停留時間,以分析對雌性或雄性小鼠的偏好。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還引入了生存威脅訊號,比如狐狸尿的主要成分三甲基噻唑啉(TMT)和條件恐懼實驗的刺激,觀察小鼠在這些威脅條件下的社交偏好變化。
研究的關鍵在於對多巴胺能神經元的探索。
透過使用病毒載體(如AAV-Cre),研究人員特異性標記了腹側被蓋區(VTA)中的多巴胺能神經元,並結合熒游標記技術觀察其投射路徑。

結果顯示,在正常條件下,VTA多巴胺能神經元向伏隔核(NAc)的投射對雌性偏好起到重要作用;而在生存威脅下,這一投射的活性增強,進而導致小鼠對雄性的偏好。
具體而言,在無壓力的情況中,雄性和雌性小鼠均表現出對雌性小鼠的偏好。
然而,當小鼠暴露於壓力源,如TMT或情境恐懼條件時,它們的社交偏好發生了顯著變化,轉向對雄性小鼠的偏好。
雄性小鼠在壓力條件下的雄性互動時間比例從約34%增加到56%,而雌性小鼠也表現出類似的變化。

這一研究的另一個重要發現是,多巴胺迴路的放電模式在性別偏好的調節中起著關鍵作用。
在雄性小鼠中,啟用VTADA-NAc投射的相位性放電促進對雌性的偏好,而緊張性放電則轉向對雄性的偏好。
雌性小鼠的社交偏好同樣受到多巴胺能神經元放電模式的影響:快速的光刺激增強了對雌性的偏好,而較慢的刺激則增加了對雄性的偏好。
更進一步,研究人員發現多巴胺受體在性別偏好中的重要角色。
透過增強D1受體的多巴胺訊號傳導,小鼠表現出對雌性的偏好;相反,在面臨威脅時,D2受體介導的訊號則促使小鼠轉向對雄性的偏好。
這些發現揭示了多巴胺系統如何透過不同的受體途徑靈活調節社會行為,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需求。
透過探索小鼠社交行為背後的神經機制,我們不僅能更好地理解動物的社互動動,還能為人類的社交行為和心理健康提供啟示。
未來的研究將繼續深入這一領域,揭示更多關於社會行為的神秘面紗,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身與他人之間的複雜關係。
參考文獻:
DOI: 10.1126/science.adq7001
2025美本及多國申請工具書

更多精彩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