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公務員的天塌了

 來源: 燕梳樓
‍‍
一夜醒來,深圳公務員的天塌了——
新來的同事不吃不喝不摸魚,甚至能24小時背誦《民法典》。
近日,深圳福田區宣佈70名“AI公務員”入編,標誌著全國首個大規模“AI數智”系統的正式落地。
而這,或許只是一個序幕。
這些基於DeepSeek大模型開發的AI公務員,覆蓋公文處理、民生服務、應急管理、招商引資等240個政務場景。
能秒級生成執法文書初稿、一鍵分撥民生訴求,連老闆的法院執行記錄和半夜給誰微博點贊都扒得明明白白,價值拉滿。
關鍵是效率極高,而且不叫苦不叫累,也不要加班工資。公文修正準確率超95%,稽核速度提升90%,錯誤率壓到5%以內。
看到這些資料,公務員們幾乎要哭了:“這貨連格式錯誤都能揪出來,年底評優我拿什麼和它比?難道比誰更會寫‘已閱’嗎?
天天說這個“卷王”那個“卷王”,看了AI公務員的工作效率,你才會知道“卷王”的“王”字,含金量到底有多高。
第一,朝九晚五終結者。當你在凌晨3點焦慮孩子醫保卡丟失時,人類公務員可能正夢見“文山會海”,但AI客服已秒回:“已掛失!附近24小時自助終端在XX路,打車費預計15元。” 
別說政務單位的朝九晚五了,就是血汗工廠996,也頂不住AI這麼卷。畢竟,凡胎肉身,怎麼拼得過永不斷電的虛擬守護者?這意味著,機器人的普及應用不僅讓公務員沒了優越感,還會替代大量就業。
第二,比你更懂你自己。南山區李先生想補繳社保,剛掏材料準備“自證清白”,AI直接調出他2023年的醫保斷繳記錄,還貼心提醒:“一起補了吧,否則退休金少拿200塊。”
別說李先生了,連我這個旁觀者看了要熱淚盈眶,在這個人人都忙於趕路的世界,誰會有精力關心一個陌生人的過去和未來?而AI,卻比前任更懂你的“歷史遺留問題”。
第三,提高效率去冗員。“執法文書生成助手”把筆錄秒變公文,民生訴求分撥準確率從70%飆到95%,連“安全生產演練指令碼”效率都提升了100倍。
加班三天寫的報告,AI三分鐘就能搞定,並且是連標點符號都不會出錯的那一種。這就能理解為什麼美國要成立政府效率部了,冗官冗員不僅會影響運轉,還會帶來腐敗。
第四,服務貼心更溫情。人類公務員常說黑話  :“材料不全回去等通知。” AI公務員會這麼說:“檢測到您缺3份材料,已傳送補交指南到手機。”
人類公務員常說黑話:“這個問題不歸我們管。” AI公務員會這麼說:“已為您轉接XX部門,預計2分鐘內回覆。”你以為機器人沒感情?錯,它比那些尸位素餐的人類公務員有情有義多了。
此前我曾在某省會城市辦理開戶手續,便民中心的辦事員臉拉著老長,一會說你少這個一會讓你填那個,多問一句都沒耐心。這時旁邊的代辦機構就上湊上來說,給錢我幫你辦。

然後花了兩千塊錢一次就給你搞定了。所以我們總以為有些部門臉難看門難進,是他們天生就上班如上墳嗎?天生就跟家裡死人了一樣嗎?不,是他們背後利益勾結罷了。
實際上,不止公務員,當未來已來,AI上場,所有的職業都躲不過一場大逃殺:AI的“魔爪”正伸向各行各業,就看你是被驅趕的那一個,還是駕馭它的那一個。
比如客服界,日復一日的 “親,在的呢”對AI而言毫無難度,它比人類更有重複的耐心。比如資料分析員,區區 Excel函式算什麼?AI直接給你拉滿透視表。
比如金融民工,AI已能30秒分析完企業財報,還能順便預測老闆下週會不會跑路。再比如PPT紡織工:DeepSeek+R1模型能一鍵生成大綱,搭配Kimi秒出PPT。
比如司法系統。警察、法官、律師、檢察官都將受到衝擊。AI熟讀中外大法典,管你什麼人大法律系還是北大法律系,在AI面前都是小學生。想辦人情案門都沒有。
以前擔心AI搶飯碗,現在發現它連鍋碗瓢盆都端走了——但別焦慮,你看,它端走的全是洗碗刷鍋的累活和苦活。AI根本不是來搶飯碗,而是來發“外掛”的。
所以深圳引入AI公務員,其“鯰魚效應”不僅讓深圳公務員睡不著覺,也讓全國的公務員集體失眠。低層公務員怕失業,中高層公務員怕找不到感覺,以後再沒人溜鬚拍馬了。
美國有效率部,咱們有AI機器人。這都是砍向政府冗員的一把刀。但深圳也只是探索,其《政務輔助智慧機器人管理辦法》中將AI被嚴格定義為“輔助角色”。
也就是說,AI最終還是聽命於人。AI事實上也會拍馬屁,也會暗箱操作,這還是取決於背後指揮者的初心使命。所以AI勢必也會中央集權,避免失控。
相比AI的穩定發揮,人類面對AI的態度其實更有趣。有人悲觀哀嚎“體制內都開始搞末位淘汰了”,也有人默默下單了“職場競爭力提升課”。
這荒誕又真實的場景,恰恰揭示了AI最隱蔽的“功德”,它用程式碼織成一條鞭子,抽醒了躺在舒適區裝睡的人類。
看看歷史就知道,人類每一次技術革命都會觸發集體焦慮:蒸汽機讓紡織女工罵街,計算機讓打字員失業。
1850年紡織工人砸機器時,絕對想不到子孫後代會坐在空調房罵Siri。人類對技術的恐懼,連劇本都懶得換。
但正是這種“飯碗危機”,逼著人類從體力勞動者轉型為機械師,從打字員進化成程式設計師。如今AI掀起的不是“失業潮”,而是“進化風暴”:
它把“溫水煮青蛙”的職場環境砸了個稀碎,強迫每個人直面靈魂拷問:“我的核心技能,能不能打過ChatGPT 4.0 Pro Max Ultra?”
焦慮是人類進化的燃料,AI就像職場裡的鯰魚,把沙丁魚們攪動得不得不支稜起來,很難不引發集體焦慮。
這輪AI衝擊也給那些熱衷於考公入編的天之驕子提個大醒,未來打敗你的可能不是同事,而是AI。
和AI比情緒價值?別逗了,人類真正的賽道叫“創造”。

對此,您怎麼看?
期待您在留言區文明理釋出高見,留言點贊最高的朋友,掃碼文末投行君微信,可以獲得投行圈子精美商務揹包一個

感謝耐心閱讀,歡迎順手點個“在看”

投行圈子私密交流圈將打造投行圈最靠譜的人脈拓展平臺,並組建多個私域社群,根據會員職業及愛好,進入(投行業務交流、專業學習、股權投資、資管、業務推廣、上市公司高管、銀行、海外資產配置、單身脫單、摜蛋等等)相關社群。目前已超過5000位精英會員,各位老鐵速來掃碼集合。

要想每天都能看到我們的文章,記得點亮“星標”

 ↓點選關注投行精英對話視窗回覆“乾貨”,獲得投行乾貨大禮包

商務合作、投稿、資源對接,金融同仁入群請掃碼新增管理員投行-滌生。

我正在「投行圈子」和朋友們討論有趣的話題,你⼀起來吧?點選閱讀原文,加入投行圈子知識星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