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AI”公務員上崗 2025-04-22 20:24 鳳凰網財經 來源|央視網綜合幸福福田微信公眾號、每日經濟新聞、南方日報、深圳特區報、中國廣州釋出微信公眾號 目前,福田區已上線11大類70名“AI數智員工”,覆蓋政務服務全鏈條。 近日,深圳市福田區率先推出基於DeepSeek開發的AI數智員工,首批70名“上崗”。 深圳首批“AI公務員”正式上崗 據介紹,深圳福田這70名新員工可實現: 1、公文格式修正準確率超95%,稽核時間縮短90%,錯誤率控制在5%以內; 2、“執法文書生成助手”將執法筆錄秒級生成執法文書初稿;民生訴求分撥準確率從70%提升至95%; 3、“AI招商助手”企業分析篩選效率提升30%…… 除有DeepSeek通用能力外,AI數智員工還結合各部門各單位實際業務流程,量身定製個性化智慧體,首批滿足240個業務場景使用。 目前,福田區已上線11大類70名“AI數智員工”,覆蓋政務服務全鏈條。透過240個政務場景終端的精準解析,構建“需求-訓練-場景應用-迭代”閉環生態體系,聯合Dintal數智員工實現“技術穿透業務”的智慧化服務升級,覆蓋公文處理、民生服務、應急管理、招商引資等多元場景。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表示:“深圳福田區這一舉措是政務智慧化轉型的積極嘗試,具有顯著的創新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未來,更多的政府部門和機構將會引入AI技術,實現政務服務的智慧化和自動化,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至於“AI公務員”是否會搶了人類“鐵飯碗”的問題,王鵬認為不必過於擔憂。雖然AI的應用可能會對某些傳統崗位產生影響,但也會催生出新的職業和就業機會。 多地已將DeepSeek應用於政務系統 值得注意的是,據深圳特區報報道,2月16日,深圳市基於政務雲環境面向全市各區各部門正式提供DeepSeek模型應用服務,實現了基於DeepSeek的人工智慧政務應用一體化賦能升級。此前,2月10日深圳已完成DeepSeek R1(671B)滿血版模型在政務雲上的部署,並於2月13日組織開展全市使用操作培訓,成為全省首個基於政務雲信創環境下全市範圍部署應用DeepSeek的城市,也標誌著深圳政務服務智慧化水平再上新臺階。 據不完全統計,近一週時間已有超過200家企業宣佈接入DeepSeek,覆蓋基礎電信企業、雲計算、晶片、金融、汽車、手機等多領域。其中,包括華為、阿里、百度、騰訊、京東等在內的多家雲平臺宣佈接入DeepSeek大模型,約20家車企宣佈在智艙場景或AI運營領域完成與DeepSeek的深度融合。多家券商、銀行、公募基金也表示已接入DeepSeek大模型。甚至微軟、英偉達、亞馬遜等世界級雲計算巨頭都宣佈接入DeepSeek。 過去幾年,大模型的商業運營模式主要是付費使用,價格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而這次,DeepSeek主打一個公開免費,想用拿去用——格局打開了!看看這個車機系統接入DeepSeek的應用案例:司機隨口一句“我累了”,智慧系統就善解人意地關閉車窗、調整座椅靠背、開空調、換氛圍燈,還設定好了叫醒服務。設想一下,如果各行各業都接入了大模型,這樣的日子是不是有些心動呀? 此外,多地宣佈已將DeepSeek應用於政務系統。青橙融媒2月15日報道稱,近日,呼和浩特市大資料管理局組織內蒙古大資料產業發展集團技術團隊,完成了DeepSeek-R1在政務外網的本地化部署。據微信公眾號“贛州改革”2月14日訊息,日前,江西贛州市已完成政務環境DeepSeek系列大模型部署,成為全省首個成功部署上線該大模型的地級市。此外,無錫市資料局2月16日在其微信公眾號上宣佈,近日,無錫在省內率先實現政務信創環境下DeepSeek-R1-671B全尺寸模型部署,透過融合通用大模型的泛化能力與政務資料集專精優勢,為“城市大腦”注入更強大的AI動能,正在重塑城市數字治理的智慧化版圖。 據微信公眾號“中國廣州釋出”2月16日訊息,近日,廣州市政務服務和資料管理局在政務外網正式部署上線DeepSeek-R1、V3 671B大模型。訊息稱,本次大模型上線工作依託數字廣州創新實驗室實施已完成DeepSeek-R1等模型深度適配國產硬體,將透過政務專網算力推動人工智慧大模型在民生政策解讀系統、12345熱線工單分派等政務領域應用,政務辦公、城市治理、民生服務等多個熱門政務領域已率先探索應用DeepSeek模型最佳化工作和服務場景。 AI公務員是否會搶了人類“飯碗” DeepSeek這樣回答 DeepSeek: AI公務員上崗是否會搶了人類“鐵飯碗”是一個複雜且多維的問題,涉及技術進步、就業結構、社會政策等多個方面。以下是一些關鍵點來分析這個問題: 1. AI的優勢與侷限性 優勢:AI在處理大量資料、執行重複性任務、提高效率和減少錯誤方面具有顯著優勢。例如,AI可以快速處理檔案、分析資料、提供決策支援等。 侷限性:AI目前仍無法完全替代人類的創造力、情感智慧和複雜決策能力。公務員工作中涉及的許多工,如政策制定、公眾溝通、危機管理等,仍然需要人類的判斷和同理心。 2. AI對公務員崗位的影響 部分替代:AI可能會替代一些重複性、標準化的工作,如資料錄入、檔案稽核等。這可能導致某些低技能崗位的減少。 崗位轉型:隨著AI的引入,公務員的工作內容可能會發生變化,更多地向高技能、高創造力的方向轉型。例如,公務員可能需要更多地參與政策設計、公眾服務和複雜問題的解決。 效率提升:AI可以幫助公務員更高效地完成工作,從而提升整體公共服務質量。例如,AI可以用於最佳化資源分配、提高決策的科學性等。 3. 就業市場的調整 新崗位的創造:AI的引入可能會催生新的崗位,如AI系統維護、資料分析師、AI倫理專家等。這些崗位需要新的技能和知識。 技能提升的需求:隨著AI的普及,公務員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以適應新的工作環境。政府可能需要提供更多的培訓和教育機會,幫助公務員轉型。 4. 社會政策與倫理考量 就業保障:政府需要制定相應的政策,確保AI的引入不會導致大規模的失業。例如,可以透過再培訓計劃、社會保障體系等方式來緩解就業壓力。 倫理與隱私:AI在公務員系統中的應用也帶來了倫理和隱私問題。例如,如何確保AI決策的公平性、透明性,以及如何保護公眾的隱私資料。 5. 長期展望 人機協作:未來的公務員系統更可能是人機協作的模式,AI負責處理資料和執行任務,而人類則專注於決策、創新和公共服務。 社會適應:隨著技術的進步,社會需要逐步適應新的工作模式。政府、企業和個人都需要共同努力,確保技術進步帶來的紅利能夠惠及所有人。 結論 AI公務員的上崗不一定會完全搶走人類的“鐵飯碗”,但確實會對就業市場和工作方式產生深遠影響。關鍵在於如何透過政策調整、技能提升和社會適應,確保AI技術的引入能夠帶來更多的機遇而非威脅。未來,人機協作將成為主流,公務員系統也將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進化。 *本文不代表鳳凰網財經觀點,轉載已獲授權。 👇【 熱門影片推薦 】👇 點選在看 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