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燕公子
一夜醒來,深圳公務員的天塌了——
新來的同事不吃不喝不摸魚,甚至能24小時背誦《民法典》。
2025年2月,深圳福田區宣佈70名“AI公務員”正式上崗:公文修正準確率超95%,稽核速度提升90%,錯誤率壓到5%以內。
它們基於DeepSeek大模型開發,能秒級生成執法文書初稿、一鍵分撥民生訴求,甚至化身“AI招商助手”,5分鐘篩選出32家『專精特新』潛力股,連老闆的法院執行記錄和半夜給誰微博點贊都扒得明明白白。
看到這些資料,公務員們幾乎要哭了:“這貨連格式錯誤都能揪出來,年底評優我拿什麼和它比?比誰更會寫‘已閱’嗎?”

天天說這個“卷王”那個“卷王”,看了AI公務員的工作效率,你才會知道“卷王”的“王”字,含金量到底有多高。
1.朝九晚五終結者。當你在凌晨3點焦慮孩子醫保卡丟失時,人類公務員可能正夢見“文山會海”,但AI客服已秒回:“已掛失!附近24小時自助終端在XX路,打車費預計15元。”
別說政務單位的朝九晚五了,就是血汗工廠996,也頂不住AI這麼卷。畢竟,凡胎肉身,怎麼拼得過永不斷電的虛擬守護者?
2.來自記憶大師的降維打擊。南山區李先生想補繳社保,剛掏材料準備“自證清白”,AI直接調出他2023年的醫保斷繳記錄,還貼心提醒:“一起補了吧,否則退休金少拿200塊。”
別說李先生了,連我這個旁觀者看了要熱淚盈眶,在這個人人都忙於趕路的世界,誰會有精力關心一個陌生人的過去和未來?而AI,卻比前任更懂你的“歷史遺留問題”。
3.精準高效到讓人類自閉。“執法文書生成助手”把筆錄秒變公文,民生訴求分撥準確率從70%飆到95%,連“安全生產演練指令碼”效率都提升了100倍。
從此不再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而是人外有AI。我們加班三天寫的報告,AI三分鐘就能搞定,並且是連標點符號都不會出錯的那一種。
4. 貼心小意不輸情感大師。人類公務員常說黑話 :“材料不全回去等通知。” AI公務員會這麼說:“檢測到您缺3份材料,已傳送補交指南到手機。”
人類公務員常說黑話:“這個問題不歸我們管。” AI公務員會這麼說:“已為您轉接XX部門,預計2分鐘內回覆。”
實際上,不止公務員,當未來已來,AI上場,所有的職場,都躲不過一場大逃殺:AI的“魔爪”正伸向各行各業,就看你是被驅趕的那一個,還是駕馭它的那一個。
比如客服界,日復一日的 “親,在的呢”對AI而言毫無難度,它比人類更有重複的耐心。比如資料分析員,區區 Excel函式算什麼?AI直接給你拉滿透視表。
比如金融民工,AI已能30秒分析完企業財報,還能順便預測老闆下週會不會跑路。再比如PPT紡織工:DeepSeek+R1模型能一鍵生成大綱,搭配Kimi秒出PPT。
以前擔心AI搶飯碗,現在發現它連鍋碗瓢盆都端走了——但別焦慮,你看,它端走的全是洗碗刷鍋的累活和苦活。AI根本不是來搶飯碗,而是來發“外掛”的。
就像深圳推出的《政務輔助智慧機器人管理辦法》,AI被嚴格定義為“輔助角色”,每個“數智員工”都配有“人類監護人”。這波操作既防AI“越權”,又讓公務員從“重複勞動者”升級為“戰略指揮官”。
相比AI的穩定發揮,人類面對AI的態度其實更有趣,有人悲觀哀嚎“體制內都開始搞末位淘汰了”,也有人默默下單了“職場競爭力提升課”。
這荒誕又真實的場景,恰恰揭示了AI最隱蔽的“功德”,它用程式碼織成一條鞭子,抽醒了躺在舒適區裝睡的人類。
看看歷史就知道,人類每一次技術革命都會觸發集體焦慮:蒸汽機讓紡織女工罵街,計算機讓打字員失業。
1850年蘭開夏紡織工人砸機器時,絕對想不到子孫後代會坐在空調房罵Siri——人類對技術的恐懼,連劇本都懶得換。
但正是這種“飯碗危機”,逼著人類從體力勞動者轉型為機械師,從打字員進化成程式設計師。如今AI掀起的不是“失業潮”,而是“進化風暴”:
它把“溫水煮青蛙”的職場環境砸了個稀碎,強迫每個人直面靈魂拷問:“我的核心技能,能不能打過ChatGPT 4.0 Pro Max Ultra?”
焦慮是人類進化的燃料,AI就像職場裡的鯰魚,把沙丁魚們攪動得不得不支稜起來。
但請記住:AI能把《民法典》倒背如流,但它永遠回答不了“我媽和ChatGPT同時掉水裡先救誰”。
和AI賽跑?別逗了,人類真正的賽道叫“創造”。
全文完,感謝耐心閱讀,順手點個"在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