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來or不敢用?大型調查揭示科研人員對AI的態度

原文作者:Miryam Naddaf
科研人員表示,雖然他們很想利用AI來讓研究更快、更簡單、更可及,但他們需要更多支援來探索AI的各種可能。
研究人員認為,生成式AI工具已經在某些任務上比人類更加勝任。來源:Getty
出版機構威立(Wiley)對70多個國家近5000名研究人員開展的調查顯示,今後兩年裡,在手稿準備、經費申請撰寫、同行評審等流程中使用人工智慧(AI)將變得很普遍。
該調查請研究人員回答他們目前如何使用生成式AI工具——包括ChatGPT和DeepSeek這類對話機器人——以及他們對該技術的各種潛在應用有何想法。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研究人員認為AI對科研和發表將越來越重要(見“可接受的使用”)。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認為,在給出的AI使用場景中,AI在20多個任務中的表現已超過人類,包括綜述大量論文、歸納研究結果、發現書寫錯誤、檢查抄襲以及整理引用。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認為接下來兩年,在43個使用場景的34箇中,AI將成為主流。
來源:ExplanAItions report, Wiley
Sebastian Porsdam Mann在哥本哈根大學研究科研中使用生成式AI的實踐性和倫理,“這個改變顯然已經迫近,”他說,“會受此影響的人——其實是所有人,只是程度不同——都需要開始做出應對。”
總部位於美國新澤西州的威立2月4日線上釋出了調查結果。威立的AI成長團隊的高階副主席和總經理Josh Jarrett表示,他希望這些結果能為尋找AI工具開發機遇的創新機構和初創公司提供一個路線圖。“人們已廣泛接受AI將重塑科研領域。”
用得不多
該調查採訪了全球4946名研究人員,27%的都是事業早期研究人員。可能意外的是,Jarrett說,結果顯示人們在日常工作中並沒有大量使用這些工具。只有45%的第一輪受訪者(1043名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在研究中確實用過AI,他們說最常見的用途是翻譯、校對和編輯手稿(見“AI的用途”)
雖然這1043名受訪者中,81%的人表示他們用過OpenAI的ChatGPT,無論是個人還是工作用途,但只有1/3的人聽說過其他生成式AI工具,如谷歌的Gemini和微軟的Copilot。不過,不同國家和學科之間差異明顯,中國和德國的科研人員,以及計算機領域的科學家在工作中用AI的最多。
來源:ExplanAItions report, Wiley
大部分調查受訪者表示有興趣加大對AI的使用。約72%的人想在接下來的兩年用AI準備手稿——包括寫作糾錯、抄襲檢查和整理引用等任務。62%的人認為AI在這些任務中已經超過了人類(見“誰幹得更好:人類還是AI?”)
約67%的受訪者還表示想嘗試用AI處理海量資訊,比如幫助綜述文獻、概括論文、處理資料。處於事業早期的研究人員比更高資歷的同事更有興趣用AI寫經費申請和尋找潛在合作者。“這些都是越有經驗和資歷越容易的事,”Porsdam Mann說,“使用AI能平衡一下這裡的落差。”
不過,研究人員不太確信AI處理更復雜任務的能力,如發現文獻中的研究空白,選擇投稿期刊,推薦審稿人,或是建議相關引用文獻。雖然64%的受訪者對於今後兩年將AI用於這些任務持開放態度,但大部人認為人類在這些領域依然優於AI。
來源:ExplanAItions report, Wiley
障礙與機遇
雖然對AI工具的興趣急速增長,但該調查指出,研究人員需要更多支援以獲得使用AI的信心。近2/3的受訪者表示,缺乏指南和培訓導致他們對AI的使用到不了他們想的程度(見“心存顧慮”)。研究人員也擔心使用這些工具的安全性:81%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擔憂包括AI的準確度、潛在偏見、隱私風險,以及這些工具的訓練不夠公開透明。
Jarrett說:“我們認為出版機構等有很大的義務來安排相關教育。”約70%的受訪者希望出版機構能提供清晰的指南,說明哪些AI使用是可接受的,69%的人認為出版機構應幫助他們避免錯誤和偏見。
來源:ExplanAItions report, Wiley
“必須開展一些集中式培訓,這種培訓應為強制,就像良好臨床實踐培訓在全球的強制性一樣。”參與該調研的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重症監護營養學家Tejaswini Arunachala Murthy表示,“我們準備好了時間。我們準備好了學習,我們也很想學,”她說,“所有這些AI研究員需要培訓我們,告訴我們如何使用。”
威立目前正在採訪更多研究員,根據意見更新它自己關於AI使用的指南,並計劃在接下來幾個月釋出。這些指南將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理解如何在科研中安全使用AI,包括何時需要人類監督,以及要做哪些披露。“我不認為誰可以推薦這個工具,不推薦那個工具。”Jarrett說。這裡的目標是“給出一般指南,告訴人們如何保證安全,並開始分享最好的做法”。
原文以How are researchers using AI? Survey reveals pros and cons for science標題發表在2025年2月4日《自然》的新聞版塊上
© nature
Doi:10.1038/d41586-025-00343-5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自然系列”(ID:nature-portfolio
凡本公眾號轉載、引用的文章 、圖片、音訊、影片檔案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此產生相關後果,由版權所有人、原始釋出者和內容提供者承擔,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