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稅一波三折,賣家進退兩難。
從2月份以來的關稅風波,終於在5月12日的聯合宣告之後迎來了結果,美方對中國的關稅降至30%,24%對等關稅暫停90天,報復性關稅全部取消。
不僅關稅回落,賣家們最為關切的小額包裹的命運也似乎迎來轉折:白宮官網釋出行政命令,修正價值低於800美元的小額包裹的從價關稅稅率,從120%降低到54%,維持每件小額包裹100美元的從量關稅,同時也撤銷原計劃從6月1日將小額包裹物品從良關稅從100美元提高至200美元。
這大大超過了市場預期,不少跨境賣家的焦慮終於得到了緩解:“物流應該會降價了,不用糾結產品降不降價了。”
一名小賣家在社交平臺寫到:“5月2日,全託管死了,5月12日,全託管又活了。”但也有美區賣家在騎鯨出海的交流群中說道:“T86最好別回來了,最好Temu的全託管也別回來了。”
不想讓Temu全託管活過來的賣家其實很好理解,畢竟Temu全託管的“卷”到極致的低價,試過的賣家的很少有不罵的。但是對於沒有資本與實力配置海外倉,嘗試半托管的小賣家來說,全託管自發貨幾乎是他們唯一的小成本創業方式。眼看著全託管有復活的可能,這位小賣家有繼續以小包直郵的模式投入美區的打算。
而對於可以海外倉發貨的賣家來說,關稅的起伏似乎沒有發生過一樣。
Kris是一家玩具企業的跨境電商運營,他向騎鯨出海說到:“我們公司的玩具不算便宜,但是我們也不做跨境小包,即使現在只剩下54%的稅率,加起來還是不便宜。尤其是對於那些白牌低價產品來說。”自從特朗普加關稅以來,Kris公司的產品在美國亞馬遜上沒有漲過價,“這段時間全靠公司在美國的海外倉在清庫存,所以價格一直沒漲。”
漲價是一門學問,畢竟要代替賣家面對美國海關,不少物流與貨代企業,在特朗普加關稅之後就先應聲漲價,先代收稅金,再多退少補成為他們當時的共識。但賣家們面對上漲的物流成本卻不敢貿然而漲,畢竟在平臺上漲價就意味著店鋪與商品流量的下降,商家們希望的是“要漲大家一起漲”,但如果“有攪局的,那就玩不下去了”。
一位做廚房小家電的賣家就很困惑:“明明物流等等成本就漲了15%,同行怎麼還能繼續降價,我漲還是不漲價?”另一個主營戶外傢俱的賣家也感到無奈:“關稅調整之後,競品價格一週就變三次,我一旦跟不上節奏,轉化率直接腰斬。”
因此價格漲不漲還要看物流和貨代,在騎鯨出海的跨境電商分享群裡,有的貨代與物流服務商也在關稅下降後,主動和賣家們告知了降價的準備,美區賣家們終於鬆了一口氣。
有的賣家也在社交媒體上對物流貨代們也頗有微詞:“關稅都降了115%了,貨代們降價資訊怎麼還沒發過來呀?漲價倒是積極得很。”貨代和物流服務商其實也有點憋屈:“等政策落實之後馬上就下降,不是說來一個通知馬上就要下調。有的客戶也不理解,貨物在運輸途中有時間差,剛看到降關稅就來提降價,你也得看是什麼時候發的貨呀。”
儘管物流費用的下降也可預期,但賣家們還不敢貿然降價,低價的全託管其實也很難捲土重來,畢竟對等關稅暫緩的90天內,談判結果如何?特朗普還會不會反覆無常?尚未可知。而嚐到了海外倉和半托管甜頭的賣家們,也無所謂了。
有位財經博主用一句話“省流”地解讀了關稅的回落:“就當什麼都沒發生過。”
但這一個月裡的觀望、糾結、焦慮,讓賣家們很難當這一切都沒發生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