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家,開始反抗特朗普

原創首發 | 騎鯨出海
作者 | Chester

特朗普的關稅威脅,首先嚇到了美國老百姓。
密歇根大學最新發布的消費者信心調查顯示,美國消費者對未來一年的通脹預期達到了4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美國人民已經開始恐懼即將到來的通脹。
有外媒報道,不少美國消費者在關稅的反覆調整中“感到陷入癱瘓狀態”,“完全跟不上節奏”。耶魯大學預測稱,美國的服裝價格在短期內可能飆升60%以上,基礎藥品價格可能上漲12%,食品價格上漲2.6%。而一個普通美國家庭的花銷成本,將因新關稅而上漲大約4700美元。美國多地已經出現了恐慌性的“囤貨潮”。
而在大洋彼岸,中國賣家早在今年2月那波10%關稅加徵潮中,就開始了漲價的準備。
4月18日,Temu和Shein均釋出宣告,將從2025年4月25日起進行價格調整。並督促顧客,“趁現在價格還沒漲,趕快下單”。
沒有退路的美區賣家
2月初,特朗普首次宣佈加徵關稅以及T86清關取消之後,漲價就已經成為了許多跨境賣家的共識。當時,各大物流商向賣家預收關稅,多退少補所產生的各項成本,賣家們都不得已轉移到美國消費者身上。
有賣家說:“大家要麼趕緊提高售價,要麼提高運費,打價格戰我們不會贏的。”可預期的漲價潮,也讓美國網友跑到小紅書來抱怨:“(關稅)只會傷害普通美國人。”
美國是跨境圈最大的市場:Temu最早上線美區,TikTok在美國有最多使用者,亞馬遜以美國為主…….各平臺的大量賣家都從美區起家,相比新興市場,美區體量大、購買力高,這讓美區賣家難以割捨。
2月初10%的關稅尚且能夠以漲價應對,但4月3日,特朗普宣佈的54%關稅,直接讓各大賣家群一片哀嚎:天吶,美區還能做嗎?
Temu賣家阿明早已開始佈局其他市場:“不能坐以待斃,等川普發善心吧”,但美區一直在他的生意中佔比最大,4月3日當天,距離4月9日的關稅政策生效還有6天時間,在調整方向的同時,他決定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政策的反覆讓美區賣家捉摸不定,但也顯示出賣家群體對美國、甚至對特朗普的盲目期待。分析認為:“市場過去所犯的錯誤就是普遍盲目樂觀,因為大家都希望有交易機會。”
阿明是眾多Temu全託管賣家的一員,在2月份T86宣佈取消之後,不少全託賣家也因為T86的“光速復活”而對全託的未來繼續盲目樂觀。而在宣佈本次關稅加徵的同時,特朗普終於給T86判了真正的“死刑”:5月2日起,T86清關正式取消。
其實,即使沒有拜登或者特朗普取消T86,各大平臺也早已將大量流量導向半托,而大批賣家也跟隨平臺,開始從“全託+航空直郵”,轉向“半托+海運海外倉”。儘管如此,就像許多賣家難以放棄美區市場一樣,全託的低成本讓不少賣家很難做出轉型的決定。但這一次除了T86的取消,還有關稅的全面加徵,這讓全託賣家失去了所有退路。
“全託還有未來嗎?”——一位賣家在Temu交流群裡發出了疑問,馬上就有同行回答:“沒有了,單量哐哐掉,利潤哐哐掉”。
阿明的目的非常明確——繼續漲價:“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都是由美國消費者承擔。”
賣家們也在群商討對策:
“可以低申報降低稅率?”
“不行,(關稅政策)剛開始,低申報容易被查。”
“頭程運費肯定要飛漲了。”
“那就漲價、降傭,讓他們自己人買單。”
漲價也是一門學問
不僅商家對美區難以割捨,對於美國消費者來說,就算加了關稅漲了價,還是得買中國商品。
一位從中國進口鋼鐵製品的美國老闆,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自己的經歷:進口一臺中國造的金屬機箱,生產加上噴塗處理,不計運費的話是250美元,在特朗普加關稅後,他開始向美國製造商詢價,得到的卻是“500臺起訂”,或者“不含噴塗處理與運費1200美元一臺”等答覆,甚至給了圖紙美國廠商也生產不出來。
但作為商家,漲價也是門學問。“漲價還得看競品是不是有默契一起漲。之前曾經和同行說好不內耗低價競爭,結果來了個攪局的。”一些亞馬遜賣家也坦言,為了維持競爭力,他們計劃儘可能延緩漲價。
在關稅面前可以不漲價的,往往是有海外倉庫存的商家,一名義烏商家告訴騎鯨出海,“現在我們在美國的海外倉還有大概一個月的庫存。這批賣完之後,如果還是這麼高的關稅,那後續肯定是要漲價的。”
供應鏈也是成本與價格控制的關鍵。相比走航空直郵的賣家,海外倉本土發貨的賣傢俱備更大的供應鏈優勢,也因此具備了更高的抗風險能力。即使在關稅加徵的情況下,漲價幅度也不會太大。賣家阿森認為:“(海外倉賣家)就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只不過,可能原本一百元的成本變成了110、120,但是(漲價後的價格)對於美國的高收入群體不會有什麼影響”,阿森認為:“美國的很多政策是有利於中上層的精英人士的。”
特朗普實際上也對關稅加徵帶來的物價上漲非常清楚,據外媒報道,特朗普在今年一月時堅稱“關稅不會引起通貨膨脹”,2月終於承認“短期內價格可能會上漲”,3月,特朗普又改口稱“會有一點擾動”。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指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對中產階級家庭造成的衝擊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最大的,特朗普政府的關稅計劃“完全沒有考慮周全”。
不少美國消費者已經開始瘋狂地、儘可能多的囤積商品,他們擔心一旦關稅開始生效,美國零售品價格將迅速上漲。
大洋彼岸的中國商家也在積極響應。要麼搶時間給海外倉補貨,要麼計劃將大的訂單拆分成小包分批發貨。不少原本做B2B批發的商戶,甚至在最近反其道而行之,試水美區跨境電商,爭取趕在5月2號T86清關取消之前,搶奪最後一波政策紅利,保住物美價廉的優勢,“希望趕上最後一班免稅車”。
5月2日之後,甚至5月2日之前,關稅與T86還會有什麼變動仍然是個未知數,就連美國人都猜不透自己家的總統而瘋狂囤貨。阿森保持著自己的判斷:“美區賺的就是渠道,拼價格是走不動的。”
對供應鏈的大調整
渠道與供應鏈的韌性,決定了在關稅面前,能漲得起價的除了大賣就是大牌。
作為出海頭部品牌,同時也是跨境大賣,安克創新自2022年起,就開始預判外部的政策變化風險,並開始制定預案。在關稅落地生效之前,安克創新除了美國本土倉儲庫存之外,還從分佈全球多地的物流倉儲網路加速向美國“補貨”,利用現有庫存緩衝短期的成本壓力。
據外媒報道,自4月3日以來,安克創新在亞馬遜平臺出售的商品中,有五分之一提高了售價,127件安克創新商品的平均價格上漲了18%,其中有大部分在4月7日特朗普宣佈再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50%關稅後漲價。像安克創新近期釋出的Anker 25000毫安時充電寶,在亞馬遜美國站上的售價已從原本的88美元漲至110美元。安克創新曾表示,由於自身具備的一定議價能力,使其得以實施漲價策略,“關稅是短期過路費,產品才是長期通行證。”
美國市場同樣是出海頭部品牌泡泡瑪特的重點。面對關稅,泡泡瑪特營運長司德表示:“關稅確實對我們會有一定的影響,但沒那麼大。我們內部做預算的時候,其實對關稅有更壞的預期,所以其實我們提前已經做了很多準備。”潮玩行業同樣具備較高的毛利率水平,這讓泡泡瑪特並沒有選擇立即漲價,但司德表示未來還是可能考慮漲價來應對關稅。
歸根結底,無論是安克創新與泡泡瑪特,品牌與產品力才是漲價的真正底氣。但與此同時,除了海外倉儲,泡泡瑪特與安克創新也在佈局全球化生產,以此提高供應鏈的韌性與抗風險能力。
泡泡瑪特已經在東南亞佈局生產,目前越南的生產比例已經達到了10%左右,泡泡瑪特同時還在其他國家尋找優質的供應鏈,逐漸增加海外生產的比例。
據安克創新的管理層透露,在對美出口的安克產品中,近半數已實現海外生產,主要依託東南亞供應鏈體系,同時正加快推進全球柔性供應鏈戰略。
但無論供應鏈如何轉移,終究也回不到美國本土,相反,隨著關稅反制措施的實施,將有800萬美國人的就業將受到衝擊。
但特朗普似乎正急於證明“美國製造”正在“再次偉大”。就在賣家們正在為關稅焦頭爛額的時候,特朗普還抽空在亞馬遜開了店鋪,專門售賣其周邊產品,如服飾、傢俱以及紀念品等等,並且明確宣稱所有產品均在美國本土生產。
在特朗普的亞馬遜店裡,一頂經典的“MAGA小紅帽”售價47美元。而在去年競選期間,這頂帽子只賣40美元,而在亞馬遜的第三方中國賣家店裡,同款的帽子只賣15美元。原來,帶頭漲價的竟然就是特朗普本人。
看來,關稅這筆“過路費”,還沒能滿足特朗普的胃口。

想要獲取跨境電商深度洞察內容,點選關注我們公眾號!
如需加入我們讀者交流群,請掃以下二維碼,志同道合,深度交流。
商務合作 | 加微信:JinjiaoB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