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暴哥
來源:暴財經pro原創
豬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也會成為反內卷的目標。
財聯社報道,為加快推進生豬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水平,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擬於7月23日在北京召開推動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會議邀請牧原、新希望、正大、德康、雙匯等頭部企業參會。
隨後,一份關於農業部生豬會議主要內容流露出來,大概意思如下:
1、會議的核心目標:主動控制7-8月份豬價漲幅(避免“自然漲價”),以換取四季度的豬價穩定不暴跌。
2. 實現手段 – 產能與供給調節:加速能繁母豬淘汰:明確要求在場企業帶頭落實;目標是將能繁母豬數量降至3950萬頭;強調此舉是透過減少短期產能,換取行業的長期可持續盈利。
嚴格控制生豬出欄體重: 要求將出欄體重嚴格限制在120-125公斤區間;尤其強調要向120公斤靠攏(壓低體重上限);(潛在關聯) 配合母豬淘汰共同作用,旨在減少階段性豬肉供給總量。
會議核心是要求企業帶頭加速淘汰能繁母豬(目標3950萬頭)並嚴格控制出欄體重(目標120公斤),以主動抑制7-8月傳統漲價期的豬價上漲幅度,從而避免四季度豬價可能出現的大幅下跌,保障行業長期盈
暴哥總結起來就是:控產能,降體重,限二育,一方面是穩定豬肉價格,避免豬肉的週期性帶來的價格大波動;另一方面,短期內最顯著的還是提振豬肉價格。
總而言之,反內卷的風終於還是刮到了豬圈。
截至目前,反內卷的行業已經從光伏//煤炭/建築/工程機械/鋼鐵/水泥/汽車 延伸到了豬肉。
問題來了,為啥要提振豬肉價格了?
從行業角度看,豬肉反內卷,是為了避免價格戰而導致豬肉供給波動,最終影響生豬產能,豬肉的產能週期再反過來加劇豬肉的市場價格更劇烈的波動,說直白點就是為了行業的健康發展。
但當下最重要的是拉高物價,讓經濟走出通縮邊緣。
從月度CPI指數我們可以看到,2025年整個上半年,除了春節的影響CPI在正的0.5左右,其他月份CPI同比都在0以下。物價持續地下跌,整個上半年經濟始終沒有走出通縮的陰影。

今年,
我們CPI的目標是2%,按照現在這個趨勢,如果不盡快採取一些措施,這個目標大機率是實現了不了,甚至還差距甚遠。我們都知道,適度的通貨膨脹是經濟發展、人類進步的重要動力。
我們可以想想一下,如果錢總是變得值錢,會發生什麼?比如汽車,下個月買一定會比這個月買便宜一點,那大家一定不會現在買,而是把錢存起來。如果所有物品都是這樣,那大家一定不會選擇立馬消費,這時企業要掙錢就很困難了,企業家肯定不願意去貸款,去擴大生產,因為負擔會越來越重,經濟的車輪由此就會逐漸慢下來,最終所有人的收入都下降。通縮是非常可怕的,甚至超過了中度的通脹。只有當物價呈現一種緩慢上升的趨勢,有消費能力、投資能力的人才會消費、投資。因為錢存著會貶值,暫時沒有消費、投資能力的人,也能看到希望,物價雖然在漲,但非常緩慢,他們有信心透過奮鬥,讓工資追上通脹。
所以,化解通縮的根本目的,是讓經濟走向正迴圈,其入手是擴大內需,尤其是提振消費。只有消費繁榮、總需求旺盛,企業產品才能夠賣出去,然後企業盈利才能好轉,才能夠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然後才促進市場繁榮,從根本上解決通貨緊縮。
為了讓經濟適度通脹,經濟走上更高的發展速度,長期措施就是提高社會福利,讓大家更願意消費;短期有效辦法就是降息,把錢從金融機構趕出來,用更低的利率來讓大家去消費。
目前看,這兩個方法效果都不佳,目前我們的存款和貸款利率降了又降,中長期利率已經進入1時代,但大家還是拼了命的存錢。截止6月末人民幣存款餘額320.17萬億元,同比增長8.3%。上半年人民幣存款增加17.94萬億元,對應的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只增加12.92萬億元。
怎麼辦?
只能祭出奇招,直接找到一些行業,讓這些行業產品漲價。比如那些產品的在PPI裡佔比中較高,讓這些企業減少供給、或直接漲價,這樣PPI就回升了。PPI回升了,就會慢慢傳導至CPI。
但是這個過程還是太慢?我們就得拿出更大的奇招,讓效果更快、更明顯。
此時,豬肉就成了我們提振CPI的更大奇招。
雖然,近幾年豬肉佔CPI的權重一直在下降,但豬肉價格始終對CPI有著舉足輕重影響,可謂是CPI的牛鼻子。
透過減少豬肉供給,讓豬肉漲價,保持CPI的一定幅度提升,製造出通脹預期,讓消費更願意消費(不消費錢就貶值),最終讓整個CPI回到目標區域,這樣似乎通貨緊縮就被輕鬆化解了。
邏輯上就是,透過某個物品的價格上漲,帶來CPI的回暖,製造通脹預期,刺激更多消費,實現通脹目標。
只過不,暴哥對於這樣的奇招還是抱有懷疑態度,畢竟全社會總需求沒有擴張,只是透過簡單的壓縮供給,帶來了短期的價格上漲,實際上沒有增加就業機會,反而可能會減少就業崗位,打擊市場、減少居民消費能力。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暴哥寧願相信這個政策的初心還是出於對生豬行業健康發展的考慮,而不是簡單的為了拉昇物價。
不過暴哥發現,透過在眾多週期性大宗商品行業反內卷,還有另外一層意義。
我們在這些行業反內卷,一定會出價格上漲的效果,而這些週期性工業產業價格的上漲自然也會向全球供應鏈傳遞,那麼漂亮國也不能輕易的從大通脹的週期中走出來,他們的大boss也就會在政治上陷入泥潭。
如果東西兩個大國的博弈是長期的,這是不是也是一種籌碼?你們覺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