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還是大眾,lululemon們該如何選擇?

從最新一季的財報來看,lululemon 在自己發家地北美的業績增速,已經逐步放緩。不過,它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依然出色,受眾也日漸多元。
是的,lululemon 已經跳出「女性」與「瑜伽」的初始限定,正在瞄準更廣大的群體,比如生產男士襯衫。但 lululemon 的創始人直接表示,這樣的品類拓展違背了公司生產高質量運動服裝的初衷。那麼,為什麼 lululemon 還是執著於拓圈?
在消費和品牌領域有著豐富經驗的 Eva,從 lululemon 走向大眾的過程說起,又延展到更廣泛的體育品牌發展策略。
以下為對話要點,文末還有完整音訊,也可在各大音訊、播客平臺搜尋「吃喝玩樂了不起」收聽,不要錯過。
聲動活潑
lulumeon 最早給人的感覺是比較偏女性化設計的運動裝,但最近幾年,周圍很多人開始在非運動場合穿著 lululemon。所以它的品牌路徑是什麼?有哪些值得借鑑的策略?
Eva
其實 lululemon 的路徑還是比較經典的。就是首先從一個細分場景、細分人群切入;然後做一個大單品,成功之後就基於原來的細分人群去做更多的品類,來覆蓋這些需求。
lululemon 現在就在這樣一個程序中。它已經完成了第一個階段,就是在耐克、阿迪這樣的巨頭沒有覆蓋到的瑜伽場景裡脫穎而出,或者說佔領了一部分市場。接下來就是要擴大目標人群,往更大眾的方向走,比如今年請了賈玲做品牌大使,就體現了這樣的趨勢。
▲ 選擇賈玲作為品牌大使,被視作品牌進一步加碼大眾市場的訊號。|圖源:lululemon 官網
聲動活潑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很多穿 lululemon 的人,第一,未必運動,第二,運動時候未必會穿 lululemon。這代表了一種什麼樣的消費觀念?
Eva
lululemon 的盛行和「時尚運動風」有關。時尚運動風是近幾年比較流行的一種風格,就是把運動、戶外的風格帶入日常生活。lululemon 的風格屬於其中的一部分。
我們去看 lululemon 的發展歷程,一開始就是非常精英的。它最初的定位是「超級女孩」(super girls),最早是在矽谷大廠和矽谷投資人圈子裡流行起來的。瑜伽在北美本來就是在精英階層首先流行起來的運動,lululemon 創立的時候,就把自己和這種精英圈子裡的運動相掛鉤和捆綁,成為這種運動一個代表性品牌,這也會把品牌的勢能和定位拉得比較高,再加上它的價格和審美,也符合精英群體的需求,所以最早是在比較高階、小眾的圈子裡流行起來。
接下來,lululemon 首先走到大眾面前,是從瑜伽進入其他健身專案,在健身房裡,做其他運動的人也開始穿 lululemon。再接下來,隨著時尚運動風的流行,它又走入日常生活,被更廣大的群體看到。大家看到精英人群穿著 lululemon 從健身房裡走出來,進入辦公室,也會嚮往這樣一種鬆弛的生活方式和心態。
 目前,lululemon 在國內主要吸引的是都市中產階級。|圖源:搜狐
聲動活潑
但靠細分產品起家的品牌,擴大覆蓋人群和場景的同時,也可能會失去一部分忠實的使用者群。你怎麼看這種策略的取捨?
Eva
這在 lululemon 身上體現得很明顯。lululemon 原本強調瑜伽精神、正念等一系列更偏文化屬性的,也更吸引核心使用者的一些理念。但是當 lululemon 擴大使用者群時,它原來的核心使用者反而被現在北美很火的瑜伽品牌 alo 搶奪走了。他們會覺得 alo 更聚焦於瑜伽,更具有原來 lululemon 所具有的強烈的文化屬性。
但是 lululemon 做到這個規模,也需要繼續增長,而且它已經是一家上市公司,也不由原來的創始人所掌控,所以不可避免要大眾化。
大眾化本身並不是問題。比如耐克是大眾的,但過去這麼多年還是讓人感覺很酷,或者說在年輕人中仍然是具有精神感召力的。這需要品牌在走向大眾的時候,有面向大眾的具有感召力的口號或精神,而不止是存在於小眾圈層的一種精神。但 lululemon 從小眾走出來以後,目前還沒找到一個新的面向大眾有吸引力的敘事。
聲動活潑
剛剛說到很多品牌初期都是找到了一個相對小眾的,同時又有增長紅利的切口。但是為什麼這幾年,在跑鞋已經有很多選擇的情況下,Hoka、昂跑這樣品牌還能做起來?
小眾品牌運動鞋的出現,改變了往日耐克和阿迪霸屏的格局。|圖源:VICE
Eva
這些品牌都是在耐克等大品牌這幾年比較乏力的階段,增長得比較快。在大家對這些大眾品牌感到疲勞,覺得它們創新力不足的時候,小眾品牌的產品有一個比較有特色的外觀,在細分領域有某項功能,那麼消費者會想要嘗試。小眾品牌會有這樣一個紅利期。
聲動活潑
那長期來看,市場上的消費需求會被這些更專注服務細分場景的「屠龍少年」瓜分嗎?
Eva
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看。一個是這些細分品牌抓住了一個相對空白的市場,是當時巨頭沒有覆蓋的。那它們做了之後,對整個市場來說都屬於增量,對巨頭來說也屬於增量。這就談不上是誰瓜分了誰,而是大家一起在這個市場上取得了增長。好比 lululemon 是做女性市場的,原來耐克沒有做,那它現在也做女性市場,對整個市場都是一個增量。
另一個層面就是細分品牌瓜分了巨頭的市場。細分品牌要去擴品類,和巨頭肯定有非常多重疊。可能一些使用者會因為喜歡細分品牌和它的產品,不再選擇大品牌。在品牌層面上和產品層面上,巨頭需要去考慮的問題,就是怎麼能夠繼續保持酷的感覺。只要能夠在品牌層面上維持魅力,不見得就會被瓜分掉。
 lululemon 在瑜伽門類取得突破後,耐克等大品牌也開始推出相關產品。|圖源:耐克官網
而且,這些小眾品牌可能底子不太厚,很多走的是潮流路線或者時尚路線。那它們的生命力夠不夠持久?其實很多人也是存疑的。
聲動活潑
這些年在細分場景上冒頭的新品牌,多是憑藉單品單點突破,有產品力,但面對大眾消費者,並沒有品牌力。對於大牌而言,在新的細分領域,都保持住產品力和品牌力的優勢,也不容易。為了形成品牌矩陣,不少體育集團會選擇去做自己的副線或者副牌,比如阿迪達斯、李寧。
但安踏很明確是用收併購的方式,透過收併購整合了一個品牌矩陣,旗下有 FILA、始祖鳥和薩洛蒙等,看上去形成了一個比較穩固的品牌金字塔。
Eva
安踏採取的是多品牌戰略,成功是從收購 FILA 開始的。FILA 現在已經是集團旗下非常主力的品牌,和安踏主品牌年銷售額差不多。薩洛蒙和始祖鳥的勢頭也很好,但整體營收還沒有到支柱地位。
安踏主品牌的路徑其實是挺有意思的。原本大家會覺得安踏的定位相對低端,跟李寧相比的話品牌力更弱,但是採取了多品牌戰略後,大家知道了始祖鳥這些高階品牌也是安踏的之後,對於安踏主品牌的認知也會提升。
 安踏旗下品牌 | 圖源:安踏官網
隨著安踏規模的擴大,它主品牌的規模已經和李寧差不多了,也開始進攻一線城市的市場,有點類似於「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
這說明安踏的多品牌戰略不僅是有一個協同性,有更多增長的可能性,也不僅僅是降低風險,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主品牌獲得更好的增長。
反而李寧一直是單一品牌戰略,雖然它孵化了一些子品牌,比如「中國李寧」或「李寧 1990」,但用的都是李寧這個主品牌的名字,全要靠李寧這個品牌來帶。一旦這個品牌在品牌力上出現問題,所有子品牌都會受到影響。
聲動活潑
這些年在細分場景上冒頭的新品牌,多是憑藉單品單點突破,有產品力,但面對大眾消費者,並沒有品牌力。對於大牌而言,在新的細分領域,都保持住產品力和品牌力的優勢,也不容易。為了形成品牌矩陣,不少體育集團會選擇去做自己的副線或者副牌,比如阿迪達斯、李寧。
但安踏很明確是用收併購的方式,透過收併購整合了一個品牌矩陣,旗下有 FILA、始祖鳥和薩洛蒙等,看上去形成了一個比較穩固的品牌金字塔。
Eva
安踏採取的是多品牌戰略,成功是從收購 FILA 開始的。FILA 現在已經是集團旗下非常主力的品牌,和安踏主品牌年銷售額差不多。薩洛蒙和始祖鳥的勢頭也很好,但整體營收還沒有到支柱地位。
安踏主品牌的路徑其實是挺有意思的。原本大家會覺得安踏的定位相對低端,跟李寧相比的話品牌力更弱,但是採取了多品牌戰略後,大家知道了始祖鳥這些高階品牌也是安踏的之後,對於安踏主品牌的認知也會提升。
隨著安踏規模的擴大,它主品牌的規模已經和李寧差不多了,也開始進攻一線城市的市場,有點類似於「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
安踏旗下品牌。|圖源:安踏官網
這說明安踏的多品牌戰略不僅是有一個協同性,有更多增長的可能性,也不僅僅是降低風險,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主品牌獲得更好的增長。
反而李寧一直是單一品牌戰略,雖然它孵化了一些子品牌,比如「中國李寧」或「李寧 1990」,但用的都是李寧這個主品牌的名字,全要靠李寧這個品牌來帶。一旦這個品牌在品牌力上出現問題,所有子品牌都會受到影響。
聲動活潑
說回收併購,國內包括特步在內的鞋企和運動企業,其實都有類似的動作,去收併購更知名的品牌,為什麼安踏的品牌戰略給人感覺更成功一些?
Eva
首先安踏起步很早,成立就位元步和 361° 早。安踏做多品牌戰略也比較早,很多集團都是看到了安踏的成功,才去做收併購的。
收購本身也不一定保證成功甚至很多時候就是不成功的,還是要看具體的品牌。安踏收購 FILA 很早,是 2009 年,當時也是切中了大 logo 的潮流,在很多二三線市場賣大 logo,那時也是它增長最快的階段。
但到了 2019 年之後,市場也變了,再去收購這些老品牌,然後去復興它,要花的資源也更多。比如特步收購索康尼是在 2019 年,那時市面上已經出現了 Hoka、昂跑,薩洛蒙也在起來,市場環境更加激烈了。
聲動活潑
所以成功的收併購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否則也難以把主品牌帶到新高度。
Eva
很多集團在收購的時候,想要的就是快速變現。拿到一個品牌,就往裡放很多與品牌核心相關甚至不相關的產品,借這個品牌快速取得一些銷量,或是把它搬到電商、直播等快速變現的渠道上「收割」。而並沒有去真正從頂層去打造這個品牌,給它注入一些新的文化,新的品牌精神,然後從高往低、從上往下重塑這個品牌,讓它真正具有品牌價值。我覺得安踏是在做這件事的,包括對始祖鳥的改造,對薩洛蒙的復興。這是需要很長時間的,如果用比較短視的行為去操作,可能就不會取得成功。
另外,原先國際品牌是帶著很強的光環的,國內消費者有一種仰視的態度,現在我們自己的品牌做得越來越好,外國品牌的光環也在減弱。如果只是簡單收購一個國際品牌,這個品牌沒有很強的品牌特質,或是在細分領域沒有很強的認知,想要去復興,是不容易的。
如果這個品牌真的很好的話,不太會被買到,一般情況下買的都是不太行的。
歸根結底,不論是打造自己的品牌,還是收併購其他品牌,保持產品力和品牌力都是重中之重。
你會因為嚮往某種生活方式而購買某個品牌嗎?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們分享。
以上內容整理自
聲動活潑旗下播客「吃喝玩樂了不起
想更深入瞭解 lululemon 和其他運動品牌 
歡迎點選收聽
也可在各大音訊、播客平臺搜尋本期節目
監製/徐濤
編審/東君
設計/Mori
編輯排版/Xinghan
運營/George

更多有趣問題
歡迎來聲動活潑找答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