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聯商專欄
撰文
/老刀
編輯/蔡建楨
無論運動鞋服還是後期的商務皮鞋,一代“鞋王”貴人鳥在本世紀之初的那十幾年裡是大名鼎鼎的知名品牌。很多70後80後人群都消費過貴人鳥的產品,主打一個高性價比。
如今的貴人鳥,已經退市,甚至開始轉型農業,曾經的“A股運動鞋服第一股”徹底隕落不見,令人唏噓,背後又帶給我們哪些思考?
01
貴人鳥為何更名為金鶴農業?
天眼查顯示,1月9日,貴人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貴人鳥”)名稱變更為金鶴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金鶴農業”)。
金鶴農業的最大股東為黑龍江泰富金谷網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泰富金谷”),專注大米銷售、糧食貿易、倉儲加工等業務,涉及糧食供應鏈平臺和訂單農業合作等多個維度。
此舉意味著,貴人鳥不僅僅在業務上徹底“改弦更張”,甚至連貴人鳥這個品牌也被徹底拋棄。
一個做運動鞋服的品牌,為什麼跨界做農業去了?事實上,這並非突然,而是醞釀已久。
早在2024年3月22日,貴人鳥釋出公告稱,因“公司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於1元”,公司收到上交所終止上市的決定,摘牌日為3月29日。這意味著,貴人鳥在去年三月份就已經徹底離開A股市場。
退市只是其中一個插曲。2021年4月,啟動破產重組的貴人鳥開啟跨行業“自救”,引入重整投資人泰富金谷,後者將糧食業務注入。公司法定代表人李志華被稱為東北的“糧食大亨”。隨後,以運動鞋服起家的貴人鳥便開始了向糧食貿易轉型的道路。
2022年7月,泰富金谷透過購買貴人鳥集團(香港)有限公司20.36%的股份成為貴人鳥控股股東,李志華成為實際控制人;2022年8月12日,經董事會選舉,貴人鳥公司的實控人由創始人林天福易主為李志華,李志華出任貴人鳥公司董事長,公開資料顯示,李志華關聯的企業多達23家,且這些企業大多涉及糧食業務、食品銷售以及農業管理等相關領域。
2023年9月,貴人鳥發公告宣佈,其打算最佳化調整公司經營業務,逐步退出運動鞋服業務。
一是以糧食業務作為未來主要經營發展方向,協調公司各項資源和力量,優先、重點做大做強糧食業務;二是對運動鞋服業務進行最佳化調整,根據公司實際經營情況,透過包括但不限於授權許可、出售、租賃等方式進行“貴人鳥”“Prince”等品牌資產和其他各項運動鞋服相關資產的處置,並逐步退出運動鞋服業務。
也就是說,面向市場層面的“貴人鳥”品牌依然有可能存在,只不過金鶴農業有可能像當下的南極人等品牌一樣,將貴人鳥的品牌資產用於貼牌,出租給其他鞋服生產工廠,榨乾品牌在市場既有知名度的最後殘存價值。

近年來,金鶴農業正在向鮮食米飯賽道佈局,旗下有多個子品牌。
2024年1月,金鶴鮮食米飯專案在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正式簽約並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計劃建設多條高標準的鮮食米飯生產線,目標是成為中國第一的無菌鮮食米飯品牌。2024年11月,“金鶴鮮食米飯”首款產品開始在抖音、小象超市等平臺銷售。
據北京商報的報道,鮮食米飯在我國雖然還處於起步階段,但已有多家企業和品牌開始發力,包括即時配送平臺盒馬、叮咚買菜、小象超市等,以及金龍魚等糧油品牌、農夫山泉旗下的“母親”牌、韓國希傑旗下的美食品牌“必品閣”等。
所謂的鮮食米飯就是一種“成熟的米飯”,屬於預製菜的一種,加熱後即可快速食用。根據共研產業研究院的資料,2023年我國預製米飯行業市場規模達到32.56億元,同比增長7.99%。預計到2030年,中國預製米飯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46.66億元。鮮食米飯從出庫到端上餐桌主打一個更方便快捷,省卻了煮飯時間,而且最後的成品相對比較標準化,不會出現米飯過硬或過軟的情況,這樣的方便米飯更適合眾多的B端餐飲企業選用。
02
一代“鞋王”為什麼隕落?
1987年,貴人鳥創始人林天福經營著一個家庭作坊,主要給國際品牌做運動鞋服代加工。2002年林天福正式推出自有品牌——貴人鳥。一如晉江系商人身上的敏銳和“賭性堅強”,林天福同樣敢拼敢搏。
當其他運動品牌紛紛選擇體育明星作為形象代言人的時候,貴人鳥最早提出了“運動時尚”概念。2002年,貴人鳥邀請劉德華擔任品牌形象代言人,品牌迅速在競爭激烈的體育用品市場搶佔一席之地。次年,張柏芝出任形象大使,品牌熱度持續攀升,還斬獲“產品質量國家免檢”等諸多榮譽。
貴人鳥成為中國運動品牌中最早走向“時尚化”訴求的品牌,這樣的時尚化意識,比安踏後來的“運動時尚”概念至少提早了十年。
貴人鳥在當時還贊助了超級綜藝節目《超級女聲》、《快樂男聲》。貴人鳥提出“運動快樂”的體育精神,樹立了鮮明的青春品牌個性,因此在年輕人中名聲大噪。靠著“娛樂明星+廣告+品牌”的模式,貴人鳥很快脫穎而出,成為運動時尚的代表。
2008年北京奧運會掀起的全民體育熱潮,又給貴人鳥添了一把火。貴人鳥砸重金贊助多支國家隊,成為業內贊助國家運動隊數量最多的體育用品品牌。

圖源:貴人鳥微博
2014年,貴人鳥迎來高光時刻,成功登陸上交所,成為“中國A股運動鞋服第一股”。上市一年後,貴人鳥股價最高達到了69.37元,市值突破400億元,遠超李寧,是同為晉江鞋業的李寧、361度市值的4倍以上。創始人林天福也因此身價暴漲,榮膺“泉州首富”。
上市即巔峰,可能是很多中國公司的宿命。貴人鳥登陸A股之後,林天福的戰略開始變得“混亂失焦”。
“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的貴人鳥在高光時刻沒有持續深耕自己的運動服飾品牌,反而是切入賽事運營、體育經紀、體育服務、體育培訓等多個領域,這樣的斜切橫跳,讓貴人鳥浪費資源,迷失主航道。2017年到2019年間,貴人鳥跨界投資泛體育行業,投入了體育基金、西班牙足球競技公司、保險、體育博彩、各種體育APP和電競戰隊,甚至還有網紅和保險公司。其中,代價最為高昂的是貴人鳥花了2.4億元成了虎撲的二股東。結果,2017年虎撲上市折戟,成了貴人鳥的巨大累贅。2018年,貴人鳥與虎撲分道揚鑣,清倉了後者的所有股權。
2015年到2017年之間,貴人鳥的總投資已超過20億。與此同時,貴人鳥主營業務收入與資產總額也一路下滑,淨利潤從2015年的33.18億元,直降至2019年的淨虧損10.18億元。2015年至2020年,貴人鳥資產負債率從50.6%激增至99.26%。僅五年時間,因盲目擴張、投資失敗、主業不穩,貴人鳥一度瀕臨退市,創始人林天福也從泉州首富到債務纏身。
到2020年的時候,貴人鳥市值縮水超過96%,僅剩不足15億元。同年,貴人鳥被債權人申請破產重整。重整後,貴人鳥嘗試調整業務,2022年7月,貴人鳥以自有資金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上海米程萊貿易有限公司,發力糧食貿易業務,開啟“運動鞋服+糧食貿易”的雙主業經營模式。
2022年,貴人鳥全年業績由盈轉虧,全年營收為21.08億元,同比增長48.56%,淨利潤為-941.4萬元,同比下降102.61%。林天福也陷入困境,從泉州首富淪為被限制高消費物件。
2024年3月22日,ST貴人收到上交所終止上市決定書,因長達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於1元,觸及退市底線,停牌前股價僅0.67元/股,市值大幅縮水至11億元。

圖源:貴人鳥微博
昔日“A股運動鞋服第一股”為何會最終走到這一步?
2021年,彼時還是貴人鳥董事長的林思萍一席話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其中的原因,“貴人鳥在上市之前是以貴人鳥品牌為主,而上市之後從運動服裝直接跨入到體育產業領域,做了大量產業投資,投入了大量資金,於是產生了負債。而當整個金融政策導向發生變化時,公司現金流就出現了問題。”
“還是要踏踏實實地做實業,步子不要邁得太大。”林思萍說。
03
運動鞋服市場的三大變化
近年來,國內運動品類市場競爭極其激烈,大量聚焦於更為細分賽道、注重獨特運動場景的新品牌憑藉鮮明的認知而強勢崛起,成為挑戰曾經傳統知名運動品牌的重要力量。
據天貓官方資料顯示,2024年雙11期間,斐樂、耐克、阿迪達斯、北面、安踏、駱駝、lululemon、jordan、迪桑特、李寧、斯凱奇、NEW BALANCE等12家品牌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成交破億。
在這些品牌中,傳統的耐克、阿迪、甚至安踏、李寧等這些運動品牌似乎已不新鮮。而FILA(斐樂)、lululemon(露露樂檬)、迪桑特,包括未上榜的On昂跑、被稱為中年男人三件寶的戶外品牌始祖鳥、可隆等都成為新的半運動、半休閒化的新寵。
這些崛起的運動品牌更加細分和聚焦,例如迪桑特憑藉滑雪、鐵人三項和高爾夫等運動專案,贏得了運動愛好者的廣泛讚譽;而蘭帕達(Lapierre)和iGPSPORT等品牌,則在騎行領域嶄露頭角,憑藉出色的裝備和專業的技術支援,贏得了騎行愛好者的青睞;On昂跑則專注於跑步領域。
當始祖鳥、可隆等品牌從小眾市場走向大眾視野時,不少消費者開始尋找更為小眾、更能彰顯身份認同的品牌。在瑜伽市場中,美國品牌Alo Yoga和Vuori正以強勁的發展勢頭,而lululemon更是成為跑步、瑜伽運動等能彰顯年輕女性好身材,體現運動活動力不可替代的緊身衣品牌。

筆者認為,國內運動鞋服市場的發展趨勢呈現以下三個方面的顯著特徵:
第一,越來越細分。一些新銳品牌從某些特定的小眾場景切入,成為這個領域的新鮮品牌。比如lululemon就是最典型的成功案例,從跑步、瑜伽、飛盤等這些女生熱衷的運動場景開始滲透。
第二,運動時尚化。這也導致運動服飾的邊界與時尚休閒、甚至商務休閒的邊界越來越模糊。比如始祖鳥這樣的戶外服裝,以衝鋒衣為經典大單品,慢慢從運動變成休閒時尚品牌。
第三,相對於傳統的全品類運動品牌,新銳品牌的形象認知更加鮮明,更容易被年輕人接受。這些個性鮮明的小眾品牌擅長營造場景,擅長打造更為年輕和時尚的品牌形象,相對於傳統運動品牌的大眾化氾濫和品牌老化,小眾品牌創造了更為新鮮的潛在體驗。
回到本文的主角貴人鳥,作為十多年前的經典運動品牌,即使依然聚焦於運動,在今天的市場格局下恐怕不太有生存的空間土壤,與貴人鳥面臨同樣困境的運動品牌依然不在少數,包括同為晉江系的361度、匹克,甚至還有鴻星爾克、德爾惠、特步等等,境況恐怕都不太樂觀。
新生的浪潮生生不息,時代的眼淚恐怕不止貴人鳥一個。儘管他們在時代的洪流中漸漸“老去”,但曾經帶給大家的青春回憶,無法用任何價值來衡量,轉型也未嘗不是一件壞事,也祝願他們能重啟新的篇章。

歡迎關注聯商網影片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