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GURE 12/05
瓊瑤去世,鋪天蓋地的標題在各大社交平臺出現:
“一個時代落幕了。”
作為“愛情”代言人,無數人曾從瓊瑤劇裡感知到“愛”,然後轉向現實生活中品嚐到“情”。
不過,最近幾年,眾人對於瓊瑤作品的評價逐漸兩極分化。
有人伴隨著瓊瑤小說長大,感念她帶來的愛情和冒險,讚賞那些“轟轟烈烈、瀟瀟灑灑”、灼熱到極致的人生觀。
也有人嘲諷瓊瑤文矯情兮兮,充斥著“愛情至上”的戀愛腦情節,與當下“智者不入愛河”的價值觀背道而馳。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年代的敘事必然有其不同的侷限性。
雖然瓊瑤小說裡有不少臺詞,放到今天來看,三觀雷人。
可仔細品讀我們不難發現,瓊瑤在刻畫女性形象方面,亦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
她能塑造出楚楚可憐的菟絲花,也能寫透柔軟之下的堅韌和勇敢。
她能描繪女人為了爭寵機關算盡的畫面,也能寫出女性之間的惺惺相惜和欣賞扶持。

提起瓊瑤劇,《還珠格格》一定是個繞不開的話題。
無論是古靈精怪的小燕子,還是知書達理的紫薇,兩個主角都曾吸引過不少人的注意。
可當再次重溫故事,卻忽然讀懂了晴兒的溫柔善良、自尊自愛。
對於命運,她力爭上游,從不自怨自艾。
作為親王遺孤,晴兒一沒有親人照拂,二沒有家族支撐,在勾心鬥角的深宮裡如履薄冰。
即便如此,她也不曾依靠賣慘博取同情,而是時刻察言觀色,用自己的高情商解決難題,體己待人,在後宮中站穩腳跟。


有一個片段讓我印象深刻。
小燕子在太后面前亂背“情詩”,“橫也是死,豎也是死,哼哼唧唧,唧唧哼哼”,胡話張口就來,把看重禮儀的太后氣的不輕。
關鍵時刻,晴兒靈機一動,將詩改成了討太后歡心的順口溜。


既幫助小燕子免受處罰,又逗樂了太后,還讓皇帝擺脫了左右為難的困境,一舉三得。
她出生於宮鬥之中,卻從不參與其間,而是運用自己的智慧,與人為善,與己為善,活得出淤泥而不染。
對於感情,她敢大膽追求,也懂自尊自愛。
年少時期的晴兒對爾康暗生情愫,為了心中所愛,她敢直接向爾康展露自己的心意。
和老佛爺從五臺山回來後,面對許久不見的爾康,晴兒迫不及待詢問爾康近況:
“爾康,你好嗎?你快樂嗎?”


真誠中流露出炙熱,將自己的愛慕大方展現。
發現爾康心有所屬後,她也絲毫不曾糾纏,選擇成全。
甚至在太后有意成全的賜婚面前,果斷拒絕:
“聰明如我,怎麼會讓自己夾在中間,去坐冷板凳呢?那豈不是太貶低我自己了嗎。”
“難道我不配擁有自己的爾康嗎?”


比起愛人,她更懂得愛己。
她不願意讓自己變成一個苦大仇深的怨婦,陷入情情愛愛的深沼中難以自拔。
而是在看清事實後,果斷抽離,珍視自己的心意。
所以在故事的結尾,晴兒才能等來心裡眼裡只有她的蕭劍,擁有屬於自己的“爾康”。


聰明、溫柔、熱情、自愛,如此種種,怎麼算不上是一個驚才絕豔的“大女主”呢?

瓊瑤劇中,另一個繞不開的存在,就是《情深深雨濛濛》。
當大家還糾結在“如萍”和“依萍”誰更惹人喜愛的爭執中時,新世紀女孩——方瑜,已經活出了無數人心中的理想女性模樣。


她仗義正直,面對不合理的事,敢據理力爭。
看到爾豪給依萍送生活費後遭到冷眼對待、怒不可竭的模樣,方瑜直言不諱,直指爾豪的冷漠和自負:
“你雖然是送錢去給依萍,但是充滿了高姿態和優越感。
當她不肯接受那筆錢時,你掉頭就走,好有個性。”


她明辨是非,跟隨己心,從不人云亦云。
喜歡上爾豪後,就算知道他有著很多風流往事,方瑜也坦然接受,表示自己不在乎過去,只在乎未來。
哪怕依萍在她面前細數爾豪的不堪,甚至試圖以“遺傳論”勸說她分手,方瑜也不曾動搖分毫,反而犀利回懟:
“爾豪有你爸爸的花心遺傳,你不也有你爸爸的遺傳?”



她理智勇敢,不拘泥於兒女情長,當斷則斷。
從始至終,方瑜的愛情觀都是全劇的一個點睛之筆。
追愛時奮不顧身,離開時理智果斷。
在幫助可雲找回記憶後,方瑜發現可雲重新愛上了爾豪,而爾豪也陷入兩難的處境。
見過了兩人你儂我儂的濃情蜜意,方瑜在深思熟慮後向爾豪提出分手,理由是:
“我沒有你,還可以有別人,但可雲沒有你,就沒辦法生活了。”


這絕不是退縮,而是不願意將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共情和體諒。
比起依萍和如萍,方瑜在愛情中完整保持了清醒的自我意識。
這份當斷則斷、毫不拖泥帶水的魄力,我想,哪怕是身處在新時代的我們,估計都很難做到。

《一簾幽夢》裡,曾有過不少震碎三觀的對話和情節。
“你失去的只是一條腿,紫菱失去的可是愛情啊!”這句離譜的臺詞到現在都還飽受詬病。


劇中的綠萍作為一個受害者,在經歷車禍截肢、丈夫出軌、妹妹背叛之後,變得暴躁極端,卻被主角們責怪為“瘋女人”。
當年,不少人對於這個角色頗具同情,覺得她拿的人設堪稱瓊瑤筆下的美強慘之最。
但是,如果你以為美強慘只會消極頹廢,在世人憐憫的目光中悽苦度過餘生,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綠萍這個角色自有其犀利尖銳的一面,為全劇輸出了大量金句,堪稱新世紀最強嘴替。
她罵離心的丈夫:“你要娶的不是我,而是我失去的那條腿。”
她罵背叛的妹妹:“我斷了一條腿是不好看,但總強過跟人家有一腿。”


她罵出軌的父親:“我之前不知道我最疼愛的妹妹為什麼背叛我,現在知道了,因為背叛會遺傳啊。”


她罵楚鐮、紫菱、費雲帆是“三人行”:“你們三個,實在是奇怪的生命共同體,一個得到她的身,一個得到她的心。”
她罵遭到背叛還妄想挽回的母親:“要他所有財產統統歸你,然後把他掃地出門,媽,我不是在教你怎麼挽回爸爸。”
她像一把鋒利的刀刃,毫不猶豫揭開掩蓋在一聲聲虛情假意之下的偽善,讓所有人無地自容。
這種“與其憋屈自己,不如膈應別人”的做法,在當時或許是離經叛道,但放到現在來看,又何嘗不是另一種拿了爽文劇本的特立獨行。


鏡頭一轉,當大家都以為綠萍只能永永遠遠做個惡毒女配時,她偏偏迎來了“成長弧光”——
和楚濂離婚,放下了對愛的執念,重新編排舞蹈,站上舞臺,在自己熱愛的領域發光發熱。
綠萍終於悟到,人生不應該執著於已經發生的殘缺,還有很多其他的可能,可以非常精彩,非常有意義。


這才是瓊瑤透過綠萍想要告訴女生們的真相:
讓我們成為哪種人的並不是我們的能力,而是我們的選擇。
選擇能讓你深陷泥潭,亦能讓你重燃光芒。

在瓊瑤的筆下,我們能看到的遠不止男女之間的情情愛愛,還有多種多樣的女性樣本,和自發流露出的女性思考。
現代劇中的“大女主劇”看起來確實過癮,然而回到現實生活中,卻並非人人都能做得了“大女主”。
反而是那些擁有著各種缺點,卻依然堅韌勇敢、不屈著迎難生活的女性形象,更令人動容。
她們當然不完美,可恰是這份不完美,才讓她們顯得愈加真實,愈加有血有肉。
如今,86歲的瓊瑤已經翩然歸去,但我相信,由她所塑造的那些女性角色,必將留作永恆的經典,留在春風化雨的人間,繼續綻放。
PS:評論區說說,你最喜歡的瓊瑤角色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