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女生的數學成績是從什麼時候拉開距離的?

 6.21‍‍‍
知識分子
The Intellectual

跟蹤前沿進展,掌握最新動態

一手掌握一週重大科技新聞
撰文 | 姚湧  小學森  廬州月
責編 | 既來知  
●                   ●                   

1
男生女生的數學成績
是從什麼時候拉開距離的?

圖片來源:pixabay.com
中小學一個較為明顯的現象是,女孩的數學成績普遍低於男孩,尤其是在高年級。但是,在嬰幼兒期,男孩和女孩在數字和空間認知水平上不相上下那麼這種數學的性別差異是從什麼時候顯現的呢?近日巴黎西岱大學P. Martinot團隊在《自然》Nature雜誌發表了他們對法國所有一年級和二年級2653082學生語言和數學為期4年的縱向評估結果。統計顯示,男孩和女孩在入學時表現出非常相似的數學成績,但在入學4個月後男孩的數學優勢就開始明顯顯現。這些結果在調查的4年表現一致,並且與小孩的家庭、班級或學校型別以及社會經濟水平等因素關係不大。儘管學校教育與年齡相關,但該團隊分析發現,數學水平的性別差距是隨著學校教育而不是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的。也就是說,彌補這種男女數學水平的差距需要學校層面最佳化相應的教育策略。
文章連結: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9126-4

2
年少不知多護腦,錯把奶茶當成寶
圖片來源:Freepik.com
果糖玉米糖漿以其低廉的成本和舒爽的口感深受食品生產商青睞。據瞭解,一杯500毫升奶茶有20-30克糖漿/果糖。但近些年來,高果糖食品和飲料對健康的危害(例如會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日益凸顯近日,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Justin S. A. Perry團隊發現,高果糖飼餵的雌性小鼠所生的後代和暴露於高果糖的新生小鼠的大腦小膠質細胞的吞噬活性降低,不能有效“清掃”神經發育產生的“廢棄物”,而新生小鼠小膠質細胞中果糖轉運蛋白GLUT5的缺失完全逆轉了小膠質細胞吞噬功能障礙,表明高果糖透過抑制小膠質細胞的吞噬作用直接影響新生小鼠神經發育。從機制上講,高果糖透過GLUT5提高小膠質細胞的果糖攝取量。過量果糖在細胞內被代謝為6-磷酸果糖,使得糖代謝偏向能量合成較少的糖酵解途徑,最終造成小膠質細胞的低吞噬狀態。行為學實驗也顯示,出生早期接觸高果糖的小鼠在青少年時期會出現焦慮樣行為,這種影響在GLUT5缺陷小鼠中得到了緩解。相關論文於611日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
文章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9098-5
3
肥胖的人為什麼對香氣撲鼻的美食難以抗拒?
圖片來源:pixabay.com
色、香、味等美食自帶的感官感知可以刺激食慾,也對進食起到一定的調節作用近日,德國科隆大學Sophie M. Steculorum團隊就發現一條食物氣味調節雄性小鼠進食的神經通路。該團隊發現,食物氣味能強烈啟用內側隔核medial septumMS選擇性地激活了MS穀氨酸能神經元MSVGLUT2MSVGLUT2神經元具有雙相調節能力:探測到食物氣味後短暫啟用,在食物攝入後長期抑制。這一特性與食物的熱量值和成分無關。該團隊還發現,MSVGLUT2神經元接收嗅球olfactory bulbOB直接投射。有趣的是,在進食前選擇性的刺激上述投射會降低瘦小鼠的進食量,但不會影響飲食誘導的肥胖小鼠的進食。也就是說,OBMSVGLUT2神經元的投射通路參與了高熱量飲食誘導的食慾亢進和肥胖發展。相關論文於611發表在自然·代謝Nature metabolism雜誌
文章連結:
https://doi.org/10.1038/s42255-025-01301-1 

4
你的呼吸與眾不同

圖片來源:pixabay.com
呼吸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是由極其複雜的大腦網路調控的。眾所周知,每個人的大腦都是獨一無二的,那麼人與人之間的呼吸模式也應該千差萬別。近日,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腦科學系Noam Sobel團隊開發出一種可穿戴裝置,能24小時精確測量和記錄參與者每個鼻孔的鼻氣流。研究人員發現,僅依據鼻腔氣流模式就可以以96.8%的準確率97名參與者進行識別。換句話說,人類鼻腔氣流也能作為個體識別的指紋該團隊還發現,個體的鼻息指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穩定,並表現出與語音識別相當或更優異的個體識別能力。此外,鼻息指紋”也能個人的生理狀態如覺醒水平和體重指數)和認知特徵(如焦慮水平、抑鬱水平和行為傾向)提供指示資訊。相關論文於612日發表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雜誌。
文章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cub.2025.05.008
5
白天多吃水果蔬菜有助於晚上睡眠
圖片來源:pixabay.com
眾所周知,白天吃得好,晚上睡得香。多項研究表明,高質量飲食和更好的睡眠體驗存在關聯。近日,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Marie-Pierre St-Onge團隊收集了34名30歲左右的美國年輕人的201項飲食-睡眠資料。經過統計分析後,研究人員發現,白天攝入更多的水果、蔬菜和碳水化合物,而非糖類,與較低的睡眠片段化指數相關,即參與者的睡眠更沉更舒適。相反,白天吃更多地紅肉和加工肉類與更多的睡眠紊亂存在關聯。從營養角度來看,白天攝入更多地膳食纖維和鎂,參與者晚上的睡眠中斷髮生越少。水果、蔬菜和碳水化合物相結合也是健康飲食模式的代表。相關論文於6月11日發表在《睡眠健康》Sleep Health雜誌。
文章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sleh.2025.05.003
6
奈米微塑膠顆粒是如何破壞腸道微環境的?

圖片來源:pixabay.com

此前我們曾報道過,一升瓶裝水中竟含數十萬個奈米塑膠NanoplasticsNP顆粒。這些微塑膠顆粒廣泛分佈於人體多個組織具有潛在的健康風險近日,我國臺灣省一研究團隊發現NP在小鼠腸道中的積累改變了腸道miR-501-3pmiR-700-5p的表達,降低了細胞緊密連線蛋白ZO-1蛋白(MUC-13的表達,進而造成腸道通透性增加此外,NP提升了源於杯狀細胞的細胞外囊泡EVmiR-98-3pmiR-548zmiR-548-3omiR-548d-3pmiR-148az-5pmiR-12136miR-101-3p的水平,這些小RNA同樣干擾ZO-1的表達。NP還會誘導腸道微生物群失調,表現為瘤胃球菌Ruminococcaceae丰度升高和杯狀細胞EV特徵改變;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細菌會“吞食”NP,其EV抑制MUC-13的表達。相關論文於610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
文章連結: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59884-y
親愛的讀者們,不星標《知識分子》公眾號,會錯過每日科學新知!星標《知識分子》,緊跟前沿科學,一起探索科學的奧秘吧!

請戳上圖卡片新增星標

關注《知識分子》影片號
get更多有趣、有料的科普內容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