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畫出一本夏日“吃瓜圖”,治癒了無數人的心靈

她是一位100多年前的通靈畫家,
以身體為媒介與超自然力量進行對話,
用畫筆向人類傳遞來自高維世界的資訊。
點選以上影片,瞭解她的故事!

他將傳統美學、山水園林融會貫通
在作品中締造了一個有趣的人間
夏日“吃瓜”圖鑑
炎炎夏日,西瓜消暑。
夏天自然離不開西瓜,可是你見過用西瓜造的世界嗎?
比如說西瓜樂園、西瓜鞭炮,西瓜櫻桃、西瓜舞龍、西瓜乒乓桌,還有真正意義的吃(西)瓜群眾…
聽起來是不是很不可思議?
但這就是人氣畫家——魚山飯寬——畫中的西瓜世界。
談及創作初衷,很樸素也很簡單。
“每個難耐的夏天,我都靠‘西瓜’續命,因為不愛吹空調,我就把整個夏天都畫成了西瓜的模樣”。
因為魚山飯寬不愛吹空調,於是我們看到了治癒系畫集——《夏天只是西瓜做的一個夢》。
西瓜果盤,西瓜冰飲,小人暢飲西瓜洋。

瓜皮作面,瓜肉作頁,吃瓜群眾撕皮啃肉,酣暢淋漓。

西瓜堆裡,洩出“一丈紅”,西瓜瀑布,傾倒清涼。

挖去一塊肉,鑽進瓜房中,適合避暑,適合長談。

枝藤掛綠蛹,破繭成瓜蝶。兒童急走追紅蝶,定睛一看,神似西瓜。

一片西瓜,一幅山水畫。西瓜是山水,山水是西瓜。

綠色海草和紅色魚群,海洋世界裡也有西瓜。
以瓜為崖,西瓜世界人們的終極目標大概就是登上瓜頂。
瓜中有風月,萬物皆自閒。
生動、有趣、富有想象力,

這是很多人對《夏天只是西瓜做的一個夢》的評價。

而恰逢炎炎酷夏,更多人表達想要直接住進畫裡。
這就是魚山飯寬締造的西瓜世界。
因為這一系列的圖過於生動有趣,魚山先生還被央視專訪。
很多人很好奇——
是怎麼樣的一個人,才能畫得出如此天馬行空,妙趣橫生的作品。

01
無意畫家
魚山飯寬
魚山飯寬,真名曾仁臻。

喜歡上畫畫,喜歡山水畫,只是因為在眾多畫作中多看了它一眼——
宋代畫家范寬的《溪山行旅圖》。
於是,中國人血液中的山水情懷和他本人血液中的作畫基因被喚醒。
再加上,曾仁臻從小在鄉野中長大,與自然為伴,對山水田園,草木山石有著特殊的情感。
畫畫,成為了他對話大自然的方式。

魚山飯寬是他給自己起的筆名,有魚則有水,有水則有山,飯寬是為范寬諧音。
看似講究,實則隨意。
畢竟,想要寄情山水的人,向來不拘泥。
跟大多數人一樣,魚山飯寬懵懵懂懂地讀書上學,跨過中考和高考。
大學,魚山飯寬選的是建築專業。
因為建築專業,能夠讓他一直畫畫。

但是,他知道自己想畫,想畫什麼樣的畫,成為什麼樣的畫家,一開始並沒有答案。
大學畢業後,曾仁臻在一家建築工作室工作。
一次機緣巧合的機會,曾仁臻在北大聽了董豫贛老師的課,還一起考察了多座園林。曾仁臻被園林設計深深吸引。
他認為,園林可以作為探索中國傳統美學的一個媒介。
畫的基調定了——中國傳統美學。
自此,曾仁臻一發不可收拾地鑽進園林考察中。
猶猶豫豫是因為目標未定。
這一次,他毅然辭職,帶著一本《江南園林志》,在2個月內逛了100多座園林。
2個月,每天從日出到日落,魚山飯寬都浸在園林中。
有些破敗的園林進不去,就翻牆進去,無論是殘垣斷壁,還是精巧別緻的園林,都能將他帶進一個別樣的精神世界。
“如果你進入一個完整的園子,在一開門的那一刻,你就知道自己進入了一個獨立的世界。”
或許,正是這個獨立的世界,引出了魚山飯寬的造園思維和美學思維。
他將山水自然、建築美學和傳統元素,融會貫通,造出了一個有趣的人間。
魚山飯寬把這個過程叫做:“造境”。
而這個有趣的人間,俘獲萬生。
02
萬物皆可畫
生命本該如此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行路所得,幻化成構思,躍於紙上,躍於自然間。
這些年,魚山飯寬相繼出版了《幻園》、《草間》、《造境記》、《字間浮生》等爆款作品。

他在作品中締造的有趣人間,不斷地治癒著世界。

如果人變小了,住進花草山野間,該是怎樣的風景?
那應該是西瓜作土坡,狗尾巴草當高蹺,呼朋引伴,徜徉山野。

夏天,我們總愛抬頭,望藍天白雲。
但是你有想過在雲邊開窗,看雲下的風景嗎?
如果沒有,魚山帶你感受雲下的日子。
手機,於我們只是通訊玩物。
但在魚山的畫裡,可以是任何。

樹葉作鼓,作提琴,蘆葦輕捶作風琴,風起聲響,人奏與風相附和。
大自然中的樂房,栩栩如聲。

魚山放任想象,在他創造的樂園中,魚是會飛的,雲可以是黑的,“山水”需要被打掃,草地上能划船…
看什麼都很稀奇,又看什麼都不稀奇。
魚山飯寬不僅玩畫,他還玩字,玩古詩。
字與詩詞也是他畫作的元素和創作源泉。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惟見長江天際流。
看完終於知道為什麼家長和孩子尤其鍾愛魚山飯寬了。
認字,作畫,學詩詞,一個不落。枯燥的學習變成了對美的欣賞。
夠震撼了。

但是最令我心水的,是魚山飯寬的山林觀察者系列。
他沒有把有趣人間侷限於紙硯,他把想象搬進了自然。
手持顏料版,遨遊山野間。萬物皆可畫,隨地大小畫。

樹幹上突起的小包,是兒童的蹺蹺板。

土牆垂下的野草,是攀巖的繩索。
突出的小石頭,附上小人,就是驚險的絕壁懸崖。
樹上兩個嵌入的竹子,就是山林小人的天梯。
飽經風霜的樹間,一把斧頭一個人,就是另外一個悲傷的故事。
路邊的井蓋,真好啊,有人死裡逃生。
兩棵只有一支細杆的綠植,也能支起一張吊床。
有蛙坐井觀天,魚山世界中,有人趴桶撥野草。

太生動了,來到魚山飯寬的

《山林觀察者》

,就不捨得出去了。

魚山飯寬曾說過,他心中的山水是像北宋郭熙所說的那樣:可行、可望、可居、可遊。
從作品中,我們也看到了他一步步獲得了“可行、可望、可居、可遊”的山水。

從尋找山水,觀山水、遊山水、再到如今的創造山水,玩山水。

他說:
“當你看到鳥兒歡快地叫,一隻蝴蝶自在地飛,你會覺得,生命本該如此”。

03
中國風傳統文化
在實踐中傳播和昇華
非熱愛,不遺傳。
魚山飯寬熱愛傳統文化,也敬畏自然。
他遨遊自然間,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將中華傳統文化帶給大家,傳播出去,甚至是觸達孩子。 
魚山飯寬的作品,都是毛筆作畫。
“堅持用毛筆可能就意味著你抓住了中國傳統這種視覺表達”。
他的畫裡,不僅有自然山水,還有非遺傳承、神話故事、詩詞歌賦、畫盡傳統文化,也將傳統文化畫出了新生命。
他的畫作不僅出現在書籍上,螢幕裡,還出現在山野間,扇面、陶瓷、盆器、紙杯…
以及,他在用他的創作內容告訴孩子——世界也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
很多人好奇,魚山飯寬源源不斷地創作思路從何而來,魚山飯寬淡淡回應:發自內心。

“別人看我想象力好像很豐富,天馬行空,但這些想象都是基於一個非常實際、長時間的調研,以及走過看過的自信。”

“如果說我畫的東西有一點點動人的地方,都是來自於自己長時間的體驗、觀察。當一個人發自內心想把一種東西傳達出來,就自然而然會有很多有趣的表達。”

是的,用心,用熱愛去做一件事,才會有觸達內心的表達。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在魚山飯寬的畫作裡的小人物,都是紅臉。
有人猜想這是他對西瓜的執念,但是魚山飯寬的回應卻很真實:
“因為我本人是一個容易害羞的人,一害羞就臉紅”。

你不解他為什麼能創造有趣人間,其實,魚山飯寬就在畫裡。
魚山飯寬自己說過:這書中的每一幅畫,都是我們嚮往的生活。
他就是如此地愛生活,愛自己,愛感受,才會有遠遠不斷的創造,才能源源不斷地輸送驚喜。

而魚山先生帶給人的驚喜,三言兩句講不完,三畫兩文呈現的也只是冰山一角。

你要自己翻開他的作品集,走進他締造的山野叢林間,才能真正感到它的精髓——
生命本該如此,天馬行空,無拘無束,去探索,去創造。

魚山飯寬不止一次發出邀請——歡迎你來我的畫中,和山石樹木,溪水魚蟲。

這一次,亦可跟西瓜一起做一個夏天的夢。
又或許,在草間尋找四季
夏天只是西瓜做的一個夢》
醉美西瓜書套裝——簽名&團扇&書籤
《草間四季》
藝術治癒系畫集
漫畫文藝書籍
長按掃碼,即可選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