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自:上海國際電影節
上海國際電影節每一年的金爵獎競賽單元都受到全世界專業目光的關注,而大咖雲集的評委陣容也往往成為熱議話題。“評委作品”單元精選這些知名影人的經典代表作或最新作品,在大銀幕上為影迷呈現它們的光影魅力。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評委作品來自於以下幾位:金爵獎亞洲新人單元評委會主席日本導演、編劇三宅唱,以及該單元評委越南導演、編劇範天安;泰國導演、編劇納瓦彭·坦榮瓜塔納利;金爵獎紀錄片單元評委會主席英國導演金·隆吉諾託,以及該單元評委巴西導演、編劇佩特拉·科斯塔;金爵獎動畫片單元評委會主席愛爾蘭導演、編劇、製片人諾拉·託梅,以及評委日本導演、製片人、動畫師山村浩二;金爵獎短片單元評委會主席中國導演、編劇、監製楊超。
本單元放映片單如下:
惠子,凝視(2022)
SMALL,SLOW BUT STEADY
導演/Director:
三宅唱/Sho Miyake
看點:
聽障拳擊女孩橫掃各大獎項

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將展映今年金爵獎亞洲新人單元評委會主席三宅唱的前作《惠子,凝視》。影片改編自原職業拳擊手小笠原惠子的自傳《別輸!》。從小就有聽力障礙的惠子,對拳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刻苦練習,在日常酒店清潔工作之餘參加拳擊比賽,技藝也愈發精湛。可隨著疫情的到來,惠子的拳擊人生遇到了一系列危機,她的夢想也開始動搖……對於三宅唱而言,最重要的不是用電影的形式呈現一個女孩的勵志故事,而是要以不動聲色的方式讓觀眾能夠穿越平靜的表面,透視深處的傷痕與堅強。電影的製作別具匠心,以16毫米膠片拍攝,昔日日本國民偶像三浦友和也在影片中貢獻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演。本片入圍柏林國際電影節奇遇單元時收穫了一眾好評,也被評為2023年日本電影旬報獎最佳影片。

金色繭房(2023)
INSIDE THE YELLOW COCOON SHELL
導演/Director:
範天安/Phạm Thiên Ân
看點:
範天安用長鏡頭向塔科夫斯基和安哲羅普洛斯致敬

在憑藉短片《意外不可收拾》拿下第72屆戛納電影節導演雙週單元伊利獎後,範天安的首部長片《金色繭房》再度入圍第76屆戛納電影節導演雙週單元,並且勇奪金攝影機獎,還獲得了《電影手冊》主辦的安德烈·巴贊大獎(Prix André Bazin)等多個國際獎項。影片講述的是男主角善正在五歲侄子的陪同下,將嫂子的遺體帶回家族所在的村莊。那是越南的腹地,青春、戰爭、兄弟的遠走高飛,一切過往的記憶與慾望有如鬼魂在那裡縈繞,靜候他的到來。導演在影片中展示了他極具個人特色的長鏡頭,並表示這是他從塔科夫斯基和安哲羅普洛斯那裡所學到的。作為年輕一代,範天安不斷追隨先輩的步履,同時也在模仿中加入屬於自己的個性化筆觸。

就愛斷舍離(2019)
HAPPY OLD YEAR
導演/Director:
納瓦彭·坦榮瓜塔納利/
Nawapol Thamrongrattanarit
看點:
舊物背後的故事怎能輕易忘記?

泰國新生代導演中的佼佼者納瓦彭·坦榮瓜塔納利擅長描繪當代年輕人細膩的情感狀態。他所講述的故事常融合時下的流行文化,以清新的影像風格承載深刻的思考。本片延續納瓦彭一貫的風格,講述了一位推崇極簡生活的女性“簡”在丟棄舊物、斷舍離的過程中重拾回憶,並與朋友、舊愛及家人再次產生情感碰撞。影片在美學風格上亦呼應極簡主題,靜水流深地將對生活空間的整理轉化為對內在秩序的審視與重建。因主演《天才槍手》而備受矚目的茱蒂蒙·瓊查容蘇因在片中再挑大樑,貢獻了一場剋制且細膩的表演。

追夢人(2015)
DREAMCATCHER
導演/Director:
金·隆吉諾託/Kim Longinotto
看點:
一部讓無聲者發聲的震撼之作

布蘭達·邁爾斯·鮑威爾曾是一個染上毒癮的性工作者,影片是關於她某天幡然醒悟決定改變自己人生,去幫助芝加哥的性工作者和受虐少女逃離困境的故事。影片延續了金·隆吉諾託標誌性的真實記錄風格,以手持攝影機近距離跟隨人物、捕捉人物情感,透過非干預式拍攝讓觀眾直面被忽視群體的生存狀態,毫無保留地呈現著她們的生活真相。本片曾獲第31屆聖丹斯電影節世界電影單元紀錄片導演獎。

民主的邊緣(2019)
THE EDGE OF DEMOCRACY
導演/Director:
佩特拉·科斯塔/Petra Costa
看點:
政治深度與個人故事交融,描繪巴西社會重生

作為本屆金爵獎紀錄片單元評委,巴西導演佩特拉·科斯塔的創作理念與視野繼續影響著世界電影的走向。在本片中,她將政治與個人經歷交織,以一種鮮活而獨特的方式,講述了巴西近代史中的跌宕起伏。科斯塔不僅展現了政治局勢的變幻莫測,也描繪了一個國家如何在權力交替和社會危機中掙扎與重生。她以極具洞察力的鏡頭和個人化的敘事手法,讓每一段政治故事都充滿了情感與力量。

養家之人(2017)
THE BREADWINNER
導演/Director:
諾拉·託梅/Nora Twomey
看點:
逆境中的勇氣與希望,奧斯卡與金球獎雙提名佳作

作為愛爾蘭動畫界的領軍人物,諾拉·託梅以她深刻的視覺敘事和多元化的創作風格,在全球影壇贏得了無數讚譽。她執導的《養家之人》榮獲多項國際大獎,並獲得奧斯卡與金球獎雙提名。這部動畫電影講述了阿富汗女孩帕瓦娜為拯救父親,假扮男孩展開冒險的故事。影片探討了勇氣、家庭與希望的主題,全方位展現了託梅獨特的藝術風格。無論是展現女孩的成長心路,還是透過動人的幻想傳遞生命的堅韌力量,《養家之人》都為觀眾帶來了一次心靈的震撼。

以下是山村浩二動畫短片合集的詳細介紹:
頭山(2002)
MT. HEAD
導演/Director:
山村浩二/Koji Yamamura
看點:
萬張手繪荒誕寓言,奧斯卡提名匠心之作

本片根據日本傳統落語故事改編,講述了一個吝嗇的男人因吞食櫻桃核而頭頂長出櫻桃樹,最終在眾人冷漠的圍觀與侵擾中陷入無法逃脫的荒誕迴圈,直至自我毀滅的寓言故事。片中12000張全手繪畫稿全部由山村浩二一人完成,僅有妻子和兩名助手協助其完成後期整理。他還在作畫時使用玻璃清洗劑製造氣泡破裂效果,以模擬老膠片質感。短片採用日本傳統的落語作為旁白、三味線作為配樂,讓動畫洋溢著日式風情。本片曾獲第75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提名、第43屆昂西國際動畫電影節最佳動畫短片獎等獎項。

年老的鱷魚(2005)
THE OLD CROCODILE
導演/Director:
山村浩二/Koji Yamamura
看點:
用最平靜的聲音,講述最沉重的故事

本片根據法國畫家利奧波德·肖沃的同名圖畫書改編,講述了一隻因衰老而無法捕食的鱷魚,為了維繫生存,先吞噬家人,後又吃完了章魚的腿,最終因身體被紅海沸水煮成紅色而被人類盲目奉為神明、接受活祭的黑色寓言故事。山村浩二維持了原作的插畫風格,用無差別旁白來消解角色個性,將臺詞化作命運審判詞。本片曾榮獲第11屆廣島國際動畫節優秀獎。

無花果(2006)
FIG
導演/Director:
山村浩二/Koji Yamamura
看點:
先鋒手繪解構城市啟示錄

2006年,日本影像論壇為紀念動畫誕生百年而邀請16位跨領域藝術家(涵蓋動畫導演、平面設計師、漫畫家等),推出了集錦式動畫電影《迴轉東京》,從迷幻、寫實到超現實風格,來展現東京的感官多重性。山村浩二貢獻了其中最具哲理性的一章:他以符號化的身體敘事,塑造了以鼻樑化作東京塔的異化人角色,並由該角色的一滴眼淚而展開對現代城市居民的孤獨、憂鬱和疏離的探討。

卡夫卡鄉村醫生(2007)
FRANZ KAFKA’S A COUNTRY DOCTOR
導演/Director:
山村浩二/Koji Yamamura
看點:
卡夫卡式荒誕的超現實動畫再詮釋

本片根據卡夫卡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鄉村醫生為了在暴風雪夜順利出診而不得不以女僕羅莎作為交換條件來獲取馬匹,卻發現病患實為虛驚一場,最終陷入無法拯救他人與自我的荒誕困境。山村浩二以超現實主義畫風呈現本片,透過扭曲變形的角色形象、抽象的場景設計和象徵性意象,成功地視覺化了卡夫卡文字中的冷峻與荒誕的存在主義困境。

小孩子的形而上學(2007)
A CHILD’S METAPHYSICS
導演/Director:
山村浩二/Koji Yamamura
看點:
超現實畫風的社會規訓寓言

本片講述孩童在成長過程中被父母和社會規則強行塑造成“標準化”形態,導致純真與天性逐漸喪失,最終淪為平庸個體的悲劇。山村浩二在影片中延續了他慣用的超現實主義畫風,透過扭曲變形的角色肢體、抽象符號,將暴力式的社會規訓轉化為觸目驚心的視覺寓言。

麥布里奇的線(2011)
MUYBRIDGE'S STRINGS
導演/Director:
山村浩二/Koji Yamamura
看點:
一場關於“運動與靜止”的哲學實驗

本片以雙線敘事交織展開:一條線講述19世紀攝影先驅埃德沃德·邁布里奇透過連拍攝影技術破解“馬奔跑時四蹄是否同時離地”的科學爭議,而個人生活卻陷入一團糟亂;另一條線描繪現代東京一位母親因擔憂女兒的成長而陷入焦慮,最終透過鋼琴等時間意象與邁布里奇的奔馬實驗產生詩化關聯。山村浩二透過符號化視覺語言和奔馬、懷錶以及巴赫採用逆行卡農手法創作的《螃蟹卡農》等各種時間意象,將時間、親情與科學的主題凝練為一場關於“運動與靜止”的哲學實驗。本片曾在第36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廣島國際動畫節獲獎。

薩蒂的“遊行”(2016)
SATIE'S "PARADE"
導演/Director:
山村浩二/Koji Yamamura
看點:
荒誕美學與超現實視覺的交融

本片根據法國作曲家埃裡克·薩蒂1916年的同名芭蕾舞劇改編,透過超現實的視覺語言呈現了一場由經理與演員構成的荒誕“遊行”,探索藝術與現實的衝突。山村浩二在影片中交織了拼貼畫、平面手繪與碎片化影像,結合荷蘭獨立爵士樂隊對原曲的變奏演繹,將薩蒂原作的實驗性音樂轉化為動態的動畫敘事,形成獨特的視聽拼貼體驗。

夢中畫(2019)
DREAMS INTO DRAWING
導演/Director:
山村浩二/Koji Yamamura
看點:
哲思與美學的水墨動畫奇境

本片講述了一個以夢境為載體的奇幻故事,透過超現實畫面探索人與自然、記憶與存在之間的微妙聯絡。山村浩二在影片中延續了他對哲學命題的思考傳統和標誌性的手繪風格,結合水墨與拼貼技法,以流動的線條和富有詩意的色彩呈現夢境碎片,畫面充滿東方美學的空靈感與現代實驗動畫的抽象性。

很短, 很短(2024)
EXTREMELY SHORT
導演/Director:
山村浩二/Koji Yamamura
看點:
用臨終音節解構生命維度

本片根據古川秀夫的短篇小說《很短,很短》(《とても短い》)改編,講述一名男子試圖尋找東京的“最短之物”,這趟旅程最終將他引向由臨終者在將死時刻發出的某個音節上。山村浩二在影片中選擇用「だ」(da)這個貫穿此人一生的日語音節來切入對時間與存在的探討,以碎片化的意象呈現對生命轉瞬即逝的哲思。本片入圍了第77屆戛納電影節導演雙週單元。

旅程(2004)
PASSAGES
導演/Director:
楊超/YANG Chao
看點:
首作驚豔戛納,獲金攝影機獎肯定

《旅程》講述了復讀生陳思緒和女友郭萍的三次出走。第一次是高考重壓下的逃避與釋放;第二次是因受騙而“討個說法”;第三次是徹底離開故鄉的棄絕之旅。一對懵懂情侶在旅程中認知世界和自己,男人和女人最終做出了完全不同的選擇。本片是導演楊超的長片處女作,入圍第57屆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獲金攝影機獎(導演首作)特別獎。在《旅程》中,楊超導演的創作風格已具雛形,其詩性長鏡頭排程與具有啟示奧義的探索母題,在他之後揚名柏林國際電影節的《長江圖》得到成熟展現。

注:如遇片目變動,請以實際排片為準。

歡迎持續關注我們,第一時間掌握2025年第二十七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相關資訊。


凹凸鏡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鏡DOC
推廣|合作|轉載 加微信☞zhanglaodong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關心普通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