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作者:劉小念
公眾號:寫故事的劉小念(ID:xgsdlxn)

那段時間,我敏感地注意到正在上初二的女兒俐俐的反常。
從前三天一換校服,尚且需要反覆提醒。
但現在,每天都換,而且,校服裡面的T恤或襯衫每天早晨都會在鏡子前一換再換,照了再照。
從前拒絕小白鞋的她,現在每天都穿,刷得不要太白。
我在她的抽屜裡,發現了口紅……
那個週末,我如常接她放學。
俐俐小跑著奔向我,迫不及待地向我炫耀她的獲獎證書。
她的油畫在市一級的青少年繪畫大賽中,拿到了二等獎。
我特別開心,問她要不要去吃她最愛的三文魚自助。
不想,她居然拒絕了。
然後,小聲而小心地跟我說:“媽媽,我這次獲獎跟何老師的指導是分不開的,我能不能請他吃個飯?”
我的心驟跳了幾下。
但表面上,風平浪靜。
我用平常的無法再平常的語氣跟她說:“可以呀,必須能啊。”
她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擁抱,還說了一句:“媽媽,我好愛你呀。”
從答應她可以請何老師吃飯後,俐俐是興奮而緊張的。
是那種想壓抑隱藏卻又藏不住的歡喜。
一會兒問我訂哪家餐廳合適,一會兒又換了套衣服,問我好不好看,一會兒又忐忑地問我:“如果何老師不接受我的邀請該怎麼辦?”
我默默地看著她,洞若觀火:俐俐喜歡何老師。
等到她終於回過神來,帶著幾分慌張與難為情問我:“媽媽,你怎麼了?咋一直不說話。”
我笑著看她:“你是不是喜歡何老師?”
她的臉騰地紅了,沒承認,也沒否認,然後,怯怯地問我:“媽媽你會生氣嗎?”
我依然笑著回答她:“當然不會啊,媽媽挺開心的,喜歡異性,說明我女兒情感發育很健康啊。”
“真的?”她眼睛亮得晶瑩。
我點點頭,但還是提醒了一句:“要喜歡可以喜歡的人,不要給自己喜歡的人帶來麻煩。”
俐俐秒懂我的意思:“那當然,我也是有原則的,何老師離婚了,他是自由的。”
我心下了然,但還是好奇地問俐俐:“我跟何老師不熟,但挺想知道你喜歡的人是什麼型別?不知道跟媽媽像你這麼大的時候是否一樣?”
俐俐聽了,想了想,很認真地回答我:“他很認真負責。你知道的,美術是副科,很多同學上美術課就當休息,要麼睡覺,要麼打鬧,但他總有辦法讓大家靜下來,欣賞好的作品,讓新手小白也能愛上畫畫。而且,他非常愛學生,知道我們學習壓力大,天天中午和體育老師一起,組織我們跑步、打球、踢毽子,哪組贏了,他就請我們吃雪糕……”
我附和著:“嗯,是個好老師,媽媽上學時,也最喜歡這樣懂學生的老師。”
俐俐高興壞了,為自己的喜歡得到了我的首肯。
那天,她作業完成得極高效。
寫完作業,又做了一些習題。
然後看時間還有盈餘,又畫了一會兒畫。
就連洗漱時,都在哼著歌。
臨睡前,她跑來我的房間,問我:“媽媽,你覺得我怎麼邀請何老師比較合適,是微信說,還是當面說?”
我想了想:“個人覺得,還是當面說比較好吧。你就拿著你的獲獎證書,跟何老師說,這獲獎證書也不能撕一半給您,我還是請您吃個飯吧。”
她很緊張:“那他要不答應呢?”
“那你就叫上幾個要好的同學,大家一起出去吃,這樣,也沒那麼尷尬,也打消了老師的顧慮。”
“睿智呀媽媽,我愛死你啦。”說完,她在我臉上狠狠親了一下,歡快地回到了自己房間。
我想,那晚上,她的夢一定是香甜的。
但我,失眠了。
有些事情,遲早會發生。
儘管我以為自己做好了心理準備,但它真正降臨,我內心還是辛酸的。
我是個單親媽媽。
俐俐兩歲半那年,前夫出軌了同事。
我第一時間選擇了離婚,要了女兒的撫養權和房子。
那時,我動用了全部理智與前夫切割,不要他的撫養費,同時,也表達不希望他探望孩子。
離婚後,前夫半年後再婚,並調離了本市。
他曾經找過我,想見見孩子,我都委婉地拒絕了。
我那時的想法很篤定,這樣沒有原則,難以成為榜樣的父親,存在的意義並不大。
為母則剛,是離婚後,我對自己的向內求。
一方面,我在事業上始終不讓鬚眉。
另一方面,在養育女兒這件事情上,我努力不讓她有缺失感。
再忙,都會給予高質量的陪伴。
對於女兒“我為什麼沒有爸爸”的提問,在她還小的時候,我跟她說爸爸在國外工作。
後來,女兒上小學四年級時,我直接告訴了她爸媽離婚的原因,也告訴她,爸爸來看望過她,但被我拒絕了。
當然,我也害怕孩子父愛缺失帶來的缺陷,所以,只要有機會,就會讓我弟弟帶她吃喝玩樂。
舅舅很愛俐俐,哪怕是後來他自己成家有了娃,依然是任何東西都先想著俐俐,把她寵上了天。
我曾經問過俐俐:“沒有爸爸,會不會覺得難過?”
她跟我說:“曾經是難過的,但,我有媽媽,有舅舅,舅舅應該比爸爸還寵我。”
我的心,也因此放在了肚子裡。
可是,俐俐喜歡上她的老師,這件事,讓我內心餘震不斷。
我突然明白一件事,在孩子的生命裡,爸爸這個角色,是其他人無法替代的。
一個孩子,尤其是女孩,只有她完整地與父親這個角色近距離相處,她才會因為了解、感受、成長,而客觀地去看待包括爸爸在內的所有異性。
而我強行讓爸爸不與她來往的這個決定,反而會讓她在想象里美化、好奇、渴望,難以祛魅。
所以,她會對比自己大的異性產生好感、依賴,並誤以為那就是愛。
今天是何老師,以後,還會有其他比她年長的人出現在她的生命裡,甚至是終她一生,都在尋求以愛情為包裝的父愛替代品。
那一刻,我知道,我曾經的決定是錯的。
我永遠無法替她去體驗人生,也永遠無法替代父親這個角色。
最重要的是,一個人與父親的關係就是他與這個世界的關係。
女兒需要跟父親交往,深愛也好,失望受傷也罷,她只有親歷這種關係,才能獲得成長,才能夠客觀地處理她與異性的關係。
而眼下,我丞需要解決的,就是她與何老師的關係。

於是,趕在俐俐正式約請何老師吃飯前,我給何老師打了一個電話。
電話裡,我坦誠地告訴何老師俐俐對他的喜歡,也說出了我離婚後,不讓前夫與俐俐交往的事實。
何老師很吃驚,他說:“俐俐媽媽,很抱歉,我沒想到事情會是這樣。說實話,我很喜歡俐俐,她聰慧開朗熱心又有點小倔強,但這種喜歡真的跟我喜愛其他學生沒有區別。當然,如果說有什麼分別的話,就是在畫畫這件事情上,我的確對她要求很高,因為她的天分比其他同學也要高一些,我也很希望她能在這方面出類拔萃,但我沒想到……”
何老師的話讓我熱淚盈眶,這個世界上,除了我之外,有人無私地愛著我的孩子,願意去開發她的天分,我真的是感激不盡,所以,何老師這句“很抱歉”讓我心裡又痛又暖。
我知道,他確實像俐俐所說的,是一個溫暖有愛的人。
所以,我也斗膽請求:“何老師,俐俐想單獨約您吃飯,她想跟您告白。我能不能請求您答應她,並當面跟她說清楚您的想法。”
何老師說:“我也是當父親的人,我能理解你。如果你覺得必要,那當然可以,但你確定我要接受她的邀請嗎?”
我說:“我確定。”
那天,電話裡,我跟何老師聊了許多,關於我的離異,關於我的反省,以及關於我後續的動作。
何老師很感動,說他一定會配合。
就這樣,接下來的那個週日上午十一點,俐俐歡天喜地地去和何老師“約會”了。
在一家西餐廳,他們選擇了靠窗的位置。
說好了,我在停車場等她。
那天,他們先是一起吃了西餐。
後來,他們又聊了一會兒。
然後,女兒哭著跑出了西餐廳。
一坐進車子裡,她淚如雨下,哭得非常非常傷心。
她人生中的某些疼痛,是我這個當媽的,也替代不了的。
我只能輕輕地抱著她,什麼都沒說。
過了許久,她終於平靜了一點,抽噎著跟我說:“媽媽,我想爸爸了。”
我輕輕地拍著她的後背:“嗯,我已經跟你爸打過招呼了,寒假一放假,他就來接你。”
俐俐非常吃驚,帶著幾分抱歉,淚眼望我:“媽媽,對不起……”
我摸了摸她的頭:“該說對不起的,是媽媽,我可以離婚,但我不能剝奪你和爸爸相處的權利。”
這下,孩子哭得更兇了,一邊哭,一邊說:“媽媽,對不起……我愛你……”

就在前一天,我破天荒地在離婚後,第一次主動聯絡前夫。
我跟他說了俐俐的近況,和她喜歡上自己男老師這件事。
前夫錯愕,一時間根本不知道如何作答。
而我,人生中第一次跟他道歉,我說:“XX(前夫全名),很抱歉。其實我一直都因為怨恨你,而連累了女兒和你的關係,這一點,不管對俐俐,還是對你,都是一個錯誤而殘忍的選擇。俐俐喜歡上她老師這件事徹底把我喚醒了,就因為我的這個決定,讓她有可能對任何一個對她有點好的‘老男人’心動,讓她一生都在尋求父愛。”
前夫根本沒想到,我會跟他道歉。
即便是我們婚姻存續時,即便是我做錯了什麼,我也是一個寧折不彎的“女漢子”。
但,為母則剛,為母也則懦。
我願意因為女兒,踏上一條與自己、與他人、與世界和解的路。
那個寒假的第一天,前夫就來接俐俐了。
孩子本來說好在那兒待一週,但後來待了半個月。
回來時,我去接她。
她強行把我拖去商場,用她的壓歲錢,給我買了一個手鍊。
她說:“媽媽,沒能陪你過春節,我很抱歉。”
突然覺得,孩子長大了,跟我印象裡的她,不一樣了。
但關於她在爸爸家的一切,我不問,她隻字不提。
我問,她就一句話:“都挺好。”
於是,我也就選擇了不再問。
直到有一天,女兒晚上跟爸爸通電話,剛開始,她是在我面前講電話的,跟爸爸聊一些家常。
後來,她趁我不注意時,進了自己的房間。
我悄悄走到她房門前聽了一下,就聽她把聲音壓得很低地說了一句:“爸,我可以跟弟弟影片一下嗎?”
然後,就傳來一個男孩嘰嘰喳喳的聲音,喊著“姐姐你在哪裡,我想你了,你怎麼不來看我”,以及俐俐和前夫現妻打招呼的“阿姨好。”
聽得出來,她和前夫一家都相處得很好。
有那麼一瞬間,聽著電話裡的一片火熱,我心裡是酸的——我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居然跟負心的爸爸一家相處得那麼愉快。
可是,也只是一瞬間。
我知道,孩子故意進自己的房間,是在顧及我的感受。
我在從女兒房門走向自己臥室的那一小段路上,明白一件事:這個世界上,有人像我一樣,因為血緣愛著我的女兒,有人愛屋及烏地喜歡我的女兒,作為母親,我應該開心才對,我應該讓她坦蕩地接受被愛才對。
所謂原諒,不是給傷害鍍金,而是給自己解鎖。
就在那晚,我主動跟女兒聊起前夫一家。
阿姨是什麼樣的性格,弟弟幾歲,喜歡什麼,以及爸爸現在過得怎麼樣。
面對我的問題,俐俐剛開始很含糊:“就那樣。”
後來,我跟她說:“其實,雖然當初離婚時,爸爸的確是全責。但,媽媽和爸爸在一起,真的很不合適。舉個簡單的例子,爸爸會在結婚紀念日時買花給我,而我接到花的第一反應是生氣地問他,我又不喜歡花,你買它幹啥?有這心多幫我刷幾個碗比什麼都強。和你爸在一起時,媽媽因為事業發展得很不錯,在他面前,尤其強勢。”
俐俐聽了,很意外:“媽媽,你不像這麼簡單粗暴的人呀?我那天送你手鍊,你眼睛都紅了,還抱了我,說謝謝,說你很喜歡。”
我笑了:“那是在你面前,但在男人面前,媽媽特別逞強,生怕男人把自己當女人看……”
說完這話,我們娘倆同時哈哈大笑。
然後,女兒拿起手機,給我看了她和前夫一家三口的合影,講了許多弟弟的趣事,以及她離開那天,弟弟哭得多傷心。
以及她和爸爸相處的點點滴滴,她對爸爸這個人的有裡有面的分析……
生動,有趣!
我沉浸式地聽她講述,感受著她的快樂,也幸福著她的幸福。
我知道,至此,女兒心裡某個缺失的拼圖終於歸位。
而媽媽的意義就在於母愛並非無所不能,但,我願意不斷成長,給她“盡我所能”。
-經授權轉載-
今日薦讀
作者簡介
劉小念,一個寫故事的手藝人,也是一個二胎媽媽,專寫婚姻內外那些事兒,著有作品《二胎時代》《煮婦煉愛記》《創業情侶》等,開設公眾號:寫故事的劉小念(ID:xgsdlxn),回覆“目錄”,可閱讀所有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