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去給二寶開家長會,在樓下遇到了她同班的一個小男孩,在等父母出來的空閒時間裡,拿著電子書看得津津有味。
走近一看,我發現這娃看的不是漫畫,甚至不是中文書,而是單詞量不小的原版“初章書”(初級章節書)。
和下面這本書的單詞量差不多

要知道,二寶的同學,就算年紀比她大些,也才6歲多,這個年紀的娃能獨立閱讀英文原版章節書,還是很厲害的。
和男孩的媽媽簡單聊了幾句,她告訴我:孩子很小就開始啟蒙英語,除了平時在學校學英語,還一直堅持讀原版(分級讀物、章節書),慢慢就開啟獨立閱讀。
這其實是我很期待的一種狀態——把英語當成認識世界的工具,超越了“learn to read”的階段,開始“read to learn”。
而想要達到這樣的狀態,整個過程離不開大量的“read”。
大量閱讀,不僅能讓孩子學到豐富的詞彙,還能幫他們更好地理解英語的語言結構和表達方式,是培養語言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
二寶所在的國際學校,每年他們都有寒暑假的推薦閱讀書單,從學前部到高中,年級越高、書單越長。
這就跟我們想學好語文,課外大量閱讀不能少,是一樣的道理。
更重要的是,小時候養成的閱讀習慣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就像二寶的同學,他對英文的理解力、他表現出的專注,都是長期閱讀原版讀物積累的結果。
我們一定要重視孩子的英語閱讀,且越早開始越好。
在他小的時候,中文、英文閱讀就開始齊頭並進,是最容易和最舒服的做法。
否則,孩子的認知水平超前英語水平,就比較難辦了。能看懂的書太簡單不願意看,而符合他認知水平的書又看不懂。
寒假,孩子們擁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正是全身心沉浸在閱讀的世界、“補”閱讀量的好機會。
很多同學留言都想要一份假期英語閱讀書單,所以和團隊小夥伴一起,挑了又挑選了又選,終於搞定了這次的【英語原版閱讀】圖書專場~
從自然拼讀讀物到分級繪本,再到章節書,從虛構到非虛構,無論同學們的娃是處於0-3歲的“啟蒙階段”,還是處於3-6歲的“模仿階段”,或是6-9歲“理解階段”,又或是9歲+的“自主閱讀”階段,都能在這次專場找到適合孩子的原版讀物!
明天上午10:00,老王會和來自小彼恩(原版“牛津樹”就是它家引入的)的資深英語教育專家一起,幫助同學們精準地為孩子挑選出最適合的原版書。
看著市面上越來越多的原版讀物,發愁不知道該怎麼挑?趕緊點選下方連結預約直播吧~
挑英語的閱讀材料時,我一直堅持一個觀點,要側重於原版書。
因為隨著英語學習理念的不斷更新,我越來越認識到一點:學英語,雙語對照讀物用處不大。
這樣的想法,來源於我對“二語習得理論”的認識。

美國語言教育家斯蒂芬·克拉申指出,人們第二語言的流利程度是由他“習得”的程度決定的,而非“學得”的結果。“習得”是首要的、第一位的(當然,不能說“學得”沒有作用)。
對於以上理論,我深有體會。
我學英語多年,固然成績不錯,也可以用英文溝通,寫英文論文不是問題,但總覺得有一塊看不見的天花板籠罩在頭頂,無法突破。
舉個例子,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經常使用英語撰寫文章並發表在英文期刊上,通常,我們在完成英文文章的撰寫後,會專門請母語專業人士,幫我們潤色一下。
每次拿到他們修改後的文章,都會發現一個共性:在這些表面的痛點之下,隱藏著一個更根本性的問題:
我們是在用“中文邏輯”寫英文文章,先用中文思考形成語句,再逐句翻譯成英文。
如此曲線寫作,怎麼寫怎麼修改都不地道。
正確的做法,是從一開始就按照“英文邏輯”來寫作!
然而,英文邏輯卻不是能夠輕易“學得”的,要靠“習得”。
我感受到的“天花板”,有一個專業的名詞,叫“語言石化”,即第二語言水平永遠鎖死在某個階段,彷彿怎麼也“學不會”。
那麼,怎麼避免孩子出現“用母語當柺杖,用翻譯思維學英語”的現象,幫他們遠離“語言石化”呢?
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讓孩子讀原版讀物,熟悉、儲備地道的英語表達。

這一次,在給大家推薦的諸多原版讀物中,我特別推薦新版【牛津閱讀樹(學校版)】。
沒錯,幾乎已經封神的、權威性和專業性都毋庸置疑的“牛津樹”,出新版了!

因為“牛津樹”體系過於龐大,很多同學對它的瞭解是有些模糊片面的——很多人都是早就聽說了,但遲遲沒有下手,就是因為不知道怎麼用。
因此,我推薦同學們點選下方連結,預約我們明天上午10:00的直播。屆時,我們會為大家帶來包括“牛津樹”在內,多套原版讀物的特點和使用方法,幫助大家掃清英語閱讀如何選書、如何讀書的障礙~
最近還有很多同學留言問:沒時間看直播,能不能直接在文章裡下單?

這裡報告大家一下,我每次都會和各種品牌方“拉扯”,爭取能在文章裡附上鍊接,壞訊息是,不是每次都能談判成功(有些價格實在是po價,只有直播間才能爭取到相關機制和贈品),好訊息是,這次談判成功啦!
大家可以點選下面的連結,直接進入本次【英文原版專場】get全套升級後的“牛津樹(學校版)”或是其他心儀的書;
點選圖片,即可購買

我還給大家準備了很多滿贈的禮物,在小程式和影片號下單都可以享受這個福利哈~

對書籍內容還有疑惑的同學,也可以繼續往下看更詳細的介紹~
“牛津閱讀樹”(Oxford Reading Tree),簡稱“牛津樹”(ORT),是很多孩子的英語啟蒙工具,它憑藉系統、科學的分級閱讀設計,以及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迅速贏得了大家的喜愛:
在全世界,有133個國家超過三千萬的兒童在同步學習;
在英國,超過80%的小學都把它作為英語分級讀物和英語母語學習材料。


我同事5歲的女兒,沒有上過一節外教課,僅靠在家自學刷完牛津閱讀樹1-9級和RAZ,只用1年的時間,就開始獨立閱讀英文章節書。
無獨有偶,我同學的女兒也是這樣開啟英語小達人之路的。
她們的神速進步讓我大受震動,我這才開始更深入地研究牛津閱讀樹,向牛媽取經,帶著大寶更堅持、更認真地學習、閱讀它。

等真正學起來,我才深刻發現它的好——它以Biff、Chip、Kipper及一條小狗Floppy的生活為主線,故事淺顯易懂,生動有趣,特別貼近小朋友的生活。
貼近生活、略帶幽默的故事,孩子愛看;
“自然拼讀+拓展經典”,有學有練,完整的學習閉環;
學習內容科學系統、循序漸進,不知不覺的堅持中,孩子提升英語水平;
搭配毛毛蟲點讀筆,不用擔心自己發音不準確帶偏孩子……

這些年,牛津樹真的像一棵樹一樣,開枝散葉,系列越來越多,不再侷限於這一家人的日常故事。
“十幾個系列、 400 多個題材、1000 多冊分級讀物”,沒人能說自己已經讀完了市面上全部的“牛津樹”。

圖源:牛津大學出版社
而這其中,我們國內引進的、體系完善且廣為人知的,還是下面這兩個系列:
1.自然拼讀系列
(Floppy's Phonics)
2.拓展分級閱讀系列
(Biff,Chip and Kipper Stories)
這裡再多解釋幾句:
自然拼讀系列的名稱一般不太變化,大家都用“自然拼讀”指代Floppy's Phonics;而拓展分級閱讀系列,一般有“拓展閱讀系列”和“分級閱讀系列”兩個慣用的簡稱,都指的是classic stories,以下我會用“拓展閱讀”這個稱呼。
而以上這兩個系列“合體”後,就是大家更熟悉的那個名字——【牛津閱讀樹(學校版)】。

一圖看懂更新後的【牛津閱讀樹(學校版)】

這一次,新版的【牛津閱讀樹(學校版)】在繼承經典的基礎上,配合著新教材改版進行了多個方面的升級~

我給大家推薦的,是學校版的 L1+ ~ L9,共 9 個級別, 392 冊圖書。

新版的牛津樹,為孩子提供了更加多樣、系統的學習資源,可以點讀的位置更多,配套音訊更加豐富(自然拼讀系列可以“解碼拼讀”,拓展閱讀系列有“名師雙語精講”),幾乎相當於隨書“附贈”了一名老師!
之前的老版牛津樹,很多同學都擔心書買回去會落灰,不知道怎麼帶娃學;現在有了升級版,大家就不用有這個顧慮了。
無論是零基礎的孩子,還是已經有一定英語基礎的孩子,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級別,讀起來,邁向自主閱讀的新篇章~

下面,我會結合著這兩個系列的特點,和大家說說這次的新版都升級了哪些內容。
一、自然拼讀系列
對英語學習有過了解的同學都知道,自然拼讀對英語學習非常重要,相當於我們漢語中的“識字辨音”。
自然拼讀(Phonics),是英語初學者學習字母及字母組合的常規讀音,掌握140條左右的發音規則,達到見詞能讀、看詞會拼。
掌握了自然拼讀,就搞定了80%的英語單詞。據牛津出版社編輯組的資料研究統計:
用Phonics的,詞彙每年自然增長2910-4850個;不用Phonics的,要靠強制記憶,學到不超過600個新單詞。
牛津閱讀樹自然拼讀系列,讓孩子學習自然拼讀法則,同時在故事、科普讀本中,練習對應的拼讀法則。
翻到每冊書的背面,看到“Floppy's Phonics”字樣,即為自然拼讀系列

自然拼讀系列,又包含下面 4 個子系列:
1.自拼學習-
發音和字母讀本(Sounds and Letters)(L1~L5)
這個子系列是用來學習自然拼讀法則和規律的。

其中,因為 L1 級別沒有系統自拼規則,所以這一次我直接把 L1 級別排除在外,大家從 L1+ 級別開始學習即可~


2.自拼練習-
虛構故事讀本(Fiction)(L1+~L6)
這個子系列以圖為主,短句為輔。

孩子可以在一個個有趣的故事中,練習對應的拼讀法則。


3.自拼練習-
非虛構讀本(Non-fiction)(L1+~L6)
這類書,內頁多為高畫質實拍圖片,帶孩子練習拼讀法則的同時,補充紀實科普類知識。

內頁有卡通,也有實拍圖幫助孩子認識事物


4.自拼鞏固-
解碼讀本(Decode and Develop)(L1+~L9)
這個子系列故事情節更豐富,透過重複的句式,帶孩子練習將字母音合成單詞發音。

同時,著重於詞意的理解和運用,助力孩子順利過渡到豐富閱讀。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子系列和以上三個有所不同。書後的標註是不是“Floppy's Phonics”,而是“Biff,Chip and Kipper Stories”,但大家要注意這兩行字的下面(見下圖):

如果標出了“Decode and Develop”,就說明這本書屬於自然拼讀系列,而不是拓展閱讀系列。
如果大家不知道娃適合自然拼讀的哪個級別,可以對照下表看,更直觀~

舉個兩例子來說:
(1)孩子處於3~7歲之間,沒有任何英語基礎,就從L1+開始接觸自然拼讀;
(2)孩子已經上小學,能閱讀複雜的單詞或長句,可以從L4開始讀。
此外,從整體上看,L1+ ~ L6 是“learn to read”的過程,學習和鞏固自然拼讀;L7 – L9 則主要側重“read to learn”,強調閱讀能力提高、知識寬度的拓展。
至於每本書具體怎麼讀, 4 個子系列之間又該怎麼確定閱讀順序等細節問題,這就要提到這次小彼恩對“牛津樹”的升級啦!
之前的舊版,我就很喜歡它支援毛毛蟲點讀筆這一點——有了專業的點讀筆,英語不太強的爸媽,也可以帶娃在家零門檻學英語;英語好的父母,也可以“偷懶”歇一歇。
當然,當時全書只是部分內容支援點讀,沒有“解碼拼讀”功能,也不能跟讀。
現在,升級後的牛津樹不僅支援全書點讀、有解碼拼讀和跟讀,還在APP中配套了全部192本自拼書的閱讀指導和156本書的中文翻譯!

每一本書,我們都可以按照下面的思路來讀:
先全書點讀+解碼拼讀=聽;
一邊聽一邊閱讀繪本故事=讀;
讀過之後使用“跟讀配音”功能=說;
最後利用好配套的5本練習冊=寫~

完美的“聽說讀寫”閉環,這一套“牛津閱讀樹”就能實現!


此外,隨書贈送的“閱讀打卡表”也非常實用。
自然拼讀系列設計得非常科學嚴謹,我們需要按照下面的順序來讀,才能讓孩子的學習效率達到最高。

但家長畢竟不是專業老師,搞不懂這麼多系列之間的關係,很容易就弄混了;
現在有了“閱讀打卡表”,按照表上的順序去讀,就完全不會亂套了!

對了,“閱讀打卡表”還有一個妙用——它也支援毛毛蟲點讀筆的點讀,掛在牆上,點一下就能聽全書,輕鬆實現燻聽效果~

二、拓展閱讀系列
這個系列不像自然拼讀系列那麼複雜。
簡單來說,它就是一套原版分級閱讀讀物,包含各種各樣虛構的、非虛構的故事,幫孩子拓展閱讀面。
翻到每冊書的背面,看到“Biff,Chip and Kipper Stories”字樣,即為拓展閱讀系列

它可以透過經典的故事,幫助孩子積累詞彙和最地道的表達。

用鑰匙開門,簡單一句“put the key in the lock”就可以表達。

同時,它還能幫助孩子掌握跨學科知識,輕鬆拓展知識寬度。
比如蟾蜍toad和青蛙frog的皮膚觸感是不一樣的

每冊書扉頁都有導讀,引發孩子更多思考

當然啦,改版後的拓展閱讀系列也在“聽說讀寫”多個方面上了一個臺階。

同樣支援全書點讀、支援跟讀配音,雖然不能解碼拼讀,但這是因為這個系列偏向閱讀,所以配備了對孩子更有幫助的導讀、內頁精講等功能~

此外,拓展閱讀系列還搭配了 9 本練習冊(每階段一本,完成學習閉環)、 7 張打卡表、3 張策略卡(手把手教父母帶孩子讀書)。

拓展系列的“閱讀打卡表”從 L4 開始才有,因為前三個級別故事相對獨立,先讀哪本影響不大;

而從 L4 開始,故事情節是連續的,如果不注意順序,可能讀不懂故事,影響孩子的閱讀主動性。
因此大家帶娃讀書時一定要利用好“閱讀打卡表”,堅持閱讀。

如果大家不知道娃適合拓展閱讀的哪個級別,可以對照下表看,更直觀~

以上兩個系列一起,從易到難,從 L1+ 學到 L9,孩子就可以:
系統學習自然拼讀;
提高閱讀流利度和理解力;
積累詞彙語法知識和地道表達;
拓寬知識寬度,掌握跨學科知識。

在英國,孩子每天在學校都會保證 30-45 分鐘的閱讀時間,一年兩個學期下來,能夠完成 50-150 本牛津樹讀本的閱讀量。
對於中國孩子來說,閱讀進度是跟英語水平直接掛鉤的,個體差異比較大。
從我個人的經驗出發,建議大家這樣讀:
處於英語啟蒙期的孩子,保護興趣是最重要的。每週讀1-2本,從泛讀、到精讀,把每一本都吃透;另外,每次閱讀時間不宜過長,15-20分鐘就足夠了;對於有一定英語基礎的孩子,建議每週讀2-3本,保證每天都讀,每次閱讀時間孩子可以自己控制;對於英語基礎好的孩子,建議每週4-5本,每次閱讀時間為30-45分鐘,同步英國孩子。
至於選擇什麼級別,我根據出版社的官方標註、我自己用下來的整體感受以及大家的反饋,給出的建議是:
孩子到了三歲,就可以開始閱讀牛津樹了。零基礎的孩子,我建議從最基礎的【拓展閱讀系列L1+】階段開始親子閱讀。

透過圖片和故事,讓孩子對英語讀物產生興趣,並在親子閱讀過程中積累一定的聽說詞彙。
利用好新版升級特地設計的“角色扮演頭套”,有時候年齡小的娃,就是吃這一套


接下來,已經具備一些聽說詞彙的孩子,建議從【自然拼讀系列L1+】階段開始,一級一級學自然拼讀。


接觸過自然拼讀或者已經有拼讀能力的孩子,建議對應著孩子的水平,補充【拓展分級閱讀系列】,幫助孩子鞏固拼讀法則,同時強化自主閱讀能力。

最後我想說,升級後的牛津樹,“省媽”度大大提高,我們要利用好燻聽、點讀、跟讀等功能,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和積極的反饋,把孩子對英語的興趣培養起來。

說得再詳細一些——我們可以在我們控制閱讀進度的前提下,
允許孩子自己挑選感興趣的書來讀;
允許孩子反覆讀一本書;
在孩子閱讀遇到困難時,及時幫助孩子;
如果在朗讀或者閱讀過程中,出現個別詞彙和句子的小錯誤,不要抓住不放,始終以鼓勵為主……
這樣,不愁做不好孩子的英語啟蒙工作!
點選圖片,即可購買

這套牛津樹(學校版)我就介紹到這裡。毫不誇張地說,只有這一套書,孩子一定是“吃不飽”的,所以下面我還精選了一些英文原版書,同樣都是“必讀精品”,大齡小齡的都有,同學可以繼續往下看~
《小鼠波波》系列
(適讀年齡3-7歲)

《小鼠波波》是備受全球孩子喜愛的超級經典IP~
它獲獎無數,被翻譯成超過 29 種語言,在 60 多個國家出版,銷量超 6000 萬冊,還被拍成過動畫片。

這一次,我們給大家選擇了 5 個系列,包括單詞標籤書系列、趣味場景遊戲書系列、科普立體書系列,以及生活初體驗的兩個系列(《波波去哪兒》和《波波在幹什麼》)。

其中,單詞標籤書《A First Words Book》能幫助孩子透過有趣的場景和英音點讀,輕鬆掌握400多個生活常用單詞。


趣味場景遊戲書讓孩子在立體場景中玩角色扮演遊戲,學習各種場景下的物品認知。
如農場、商店等場景



科普立體書《A Maisy First Science Book》為孩子帶來滿滿的科學知識啟蒙,激發他們對世界的好奇心。

生活初體驗系列《A Maisy First Experiences Book》則透過生動的故事和點讀功能,讓孩子提前體驗幼兒園、醫院等陌生環境,透過日常活動場景,幫助他們輕鬆面對新事物~


《Let’s Read and Find Out Science》系列
(適讀年齡4-12歲)
想讓孩子接觸非虛構類讀物,不要錯過這套美國經典科學啟蒙讀本(這套書因分為兩個級別,被國內家長簡稱為“科一科二”)。
左上角標“1”的即“科一”,適讀年齡4~6歲;標“2”的即“科二”,適讀年齡5~12歲。

我為大家挑選了其中 9 個子系列,涵蓋了多種主題,從自然災害、物理現象到太空探索、地球奧秘、恐龍世界、人類身體和氣候變化,每套書都會為孩子們揭開科學的神秘面紗~

無論哪一套書、哪一個主題,都以圖文並茂的形式,透過生動的故事情節和模擬實驗,將抽象的科學知識具體化、生活化,幫助孩子們輕鬆理解複雜的概念。

“為什麼飛機能飛?”“河流從哪裡來?”“人體如何消化食物?”每個問題,孩子都能在這些原版書中,找到地道的英文答案。

以上原版讀物均支援毛毛蟲點讀筆,適合親子閱讀(不費媽),孩子還能透過互動式閱讀,感受輕鬆愉快的閱讀氛圍,激發對英文的喜愛,也收穫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

神奇校車(30冊)
《Magic School Bus 35th Anniversary Collection》
(適讀年齡:7歲+)
這套引領無數孩子走進科學大門、愛上科學的神書——《神奇校車》,估計沒有同學不知道它的名字。

《神奇校車》的故事裡,學校生活變得超級有趣!在古怪、瘋狂的捲毛老師(Ms. Frizzle)帶領下,孩子們開啟了一次又一次奇妙的科學之旅。
那輛老校車,舊得嘎吱作響,卻可以神奇變身:潛水艇、宇宙飛船、飛機、挖掘機、蜜蜂、大熊……上天入地、探索海底,甚至還能進入人體和穿梭時空!

大寶小時候就愛看《神奇校車》,後來他一直偏愛科普書籍,我想,應該和這套書有很大的關係。
這次我為大家找到的原版書,是35週年紀念時特別推出的版本,共30冊書。不僅囊括了經典故事,還新增了18本獨有書目,為孩子們提供更豐富的知識內容。

書中語言簡潔生動,那些複雜的科學概念,即使全部是透過英文表達出來的,也依然通俗易懂,讓孩子能輕鬆理解各類自然科學知識。
無論是培養科學興趣,還是提高英語閱讀能力,大家千萬不要讓娃錯過這套神奇之書~
淘氣包亨利(23冊)
《Horrid Henry Storybook Set with Audio》
(適讀年齡:7歲+)
《淘氣包亨利》是英國兒童文學的經典之作,也是孩子們最愛的幽默小說,沒有之一!

這套虛構故事書,圍繞淘氣包亨利展開,他的古靈精怪和獨特魅力總能讓孩子們在捧腹大笑的同時,深刻體會到成長的酸甜苦辣。

作者Francesca Simon輕鬆詼諧的筆觸,Tony Ross生動的插畫,讓每一個小故事都充滿吸引力。

這套書還配了一套原裝CD,孩子們可以在閱讀的同時,透過聽力訓練進一步鞏固英文能力。
同學們想讓孩子自主閱讀原版書,除了需要孩子有足夠的英文水平,原版書也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足夠吸引孩子才行。

所以,如果娃還處於排斥英文讀物的階段,大家不妨試試這套趣味性拉滿的幽默故事書,相信它能幫孩子順利從分級讀物平穩過渡到更高階的章節書閱讀階段~
神奇樹屋《Magic Tree House》系列
作為和《神奇校車》齊名的另一大“神奇”,《神奇樹屋》系列也頗受家長和孩子的歡迎,自誕生以來,它被翻譯成了38種語言,是全球範圍內名副其實的暢銷書。
這一次,我為大家挑選的原版書有兩套。
一套是《Magic Tree House- Merling Mission》,即“梅林的任務”系列(24冊,適讀年齡7歲+)。

這裡簡單科普下,神奇樹屋系列小說一共52冊,以虛構的奇幻冒險故事為題材,是一套包含豐富非虛構人文及科學知識的系列章節書,每一本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圍繞傑克與安妮這對小兄妹展開。

這套“梅林的任務”,是整套書中的後24冊,從語言難度上來看,屬於中級章節書;相對應的,前28冊屬於初級章節書。

因此,如果同學們家有大齡娃,正需要中級章節書,一定不要錯過這套“梅林的任務”,它能激發孩子們對科學、歷史和文化的濃厚興趣~

另一套是《Magic Tree House Fact Tracker》,即小百科系列(15冊,適讀年齡:7~14歲)。

它是與神奇樹屋“梅林的任務”系列小說配套的非小說類科普讀物。

每本小百科都對應著特定的冒險場景,從歷史事件到科學現象,從地理奇觀到文化傳說,幫助孩子們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內容。

對了,“梅林的任務”系列用的是輕型紙,看上去有點“老舊”,但質量是沒問題的。輕型紙重量輕,不壓手,孩子攜帶起來不笨重,可以走到哪裡讀到哪裡,非常方便~
WhoHQ系列《Who is/was …》
企鵝蘭登旗下的WhoHQ系列,透過講故事的方式,從who(這是誰)、what(這是什麼?)where(這是哪兒?)三個維度,展現了傳奇人物的人生經歷,介紹了各種宏偉的建築、自然奇蹟以及具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事件。

其中,“Who”系列(也就是人物傳記)深入挖掘了歷史上和當代各領域的佼佼者,每冊書都栩栩如生地展現了一位傑出人物的成長曆程、職業成就和背後的努力。

如果你想讓孩子們瞭解那些改變世界的女性,可以選擇《Who is/was 傳奇女性》系列(適讀年齡:8-12歲)。

這套共12冊的英文原版書籍,用地道的語言介紹了從科學家、藝術家到社會活動家等各個領域的傑出女性。

提高孩子英文水平的同時,還能讓孩子們從這些偉大女性的故事中汲取力量。

相應的,想要了解歷史上的傑出男性,不要錯過《Who was 傳奇男性》(適讀年齡:8-12歲)。

一共6類、13位在某個領域做出了開創性貢獻的人物,從作家到科學家,孩子們可以透過他們的故事,瞭解他們的成長過程、奮鬥經歷以及對世界的深遠影響。

無論是女性故事還是男性故事,都能夠豐富孩子們的知識儲備,每一個人物傳記都如同一扇窗,帶領孩子們窺見不同時代和領域的偉大成就,幫助他們樹立榜樣意識,激勵他們追尋自己的夢想~
還有更多好書,因為篇幅有限,我就不在這裡一一介紹了。
想給娃囤原版書的同學,可以點選下面的圖片直接購買(在小程式購買也享受滿贈福利哈)。
點選圖片,即可購買

想了解更多圖書細節的同學,一定記得預約我們的直播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