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宣告:
標題的“不得好死”並不是我對那些被原生家庭控制女孩的詛咒,而是文晏導演最新電影《想飛的女孩》的故事結局。
補充說明:
“不得好死”的殘酷結局,顯然也不是文晏導演在詛咒那些陷入原生家庭困境的女孩,恰恰相反,電影呈現的是女性在陷入這樣的困境時,僅僅依靠自身努力和女性互助是極難掙脫的。這一現實應該被更多人關注。
她被父母吸血這麼多年,怎麼沒有主動斷絕關係呢?“扶弟魔”都是自作自受!
老公打她第一次的時候就應該離婚,現在家暴多年了才來哭訴家暴,不值得同情!
明知道在父母身邊要被控制自由,要被幹涉婚戀,她為什麼不離開去大城市呢?
這些觀點其實有一定的道理,提出了看起來更完美的解決方案,很多時候也是出於善意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但是,這麼想其實是很殘忍的。
很多女性沒能走出困境,不是因為她們不夠努力。大部分女性沒能活得又美又颯,不是因為她們權利意識沒覺醒。這是看完《想飛的女孩》這部電影后一直盤旋在我腦子裡的迴響。
文晏導演用一種近乎“票房自殺”的方式給觀眾講了兩個女孩被原生家庭的有毒關係所控制、壓榨、吸血、直到最後被逼上死路的窒息故事,和當下最受電影市場歡迎的女性主題“爽劇”路線完全背道而馳。
可能正是因為在自己身上很難實現,在現實生活中很少見到,所以人們都希望看到女孩擺脫原生家庭控制瀟灑起飛的勵志故事被搬上銀幕。
《想飛的女孩》這個片名也一度讓我以為是一個Girls help girls 最終自由飛翔的爽劇套路。然而,文晏導演選擇了現實而不是童話。
沉重的社會現實一:
光有權利意識覺醒,困境女性的生活並不會很順利地改善
電影裡,劉浩存飾演的妹妹和文淇飾演的表姐都是深陷原生家庭的命運,一個有吸毒不止、不停伸手要錢不給就拿頭撞牆的老爸,一個有經營不善不斷虧錢像無底洞一樣,還持續打壓自尊心說你真沒本事的老媽。
這種情感綁架、敲骨吸髓的父母,熟悉吧?可怕吧?當事人能逃得掉嗎?
很難逃掉的……
文淇飾演的姐姐是“拿命換錢”的武打替身演員,她隻身到外地打拼,電話號碼換掉,上網改用小號,這樣就能逃得掉嗎?追債的人會盯著她,走投無路身無分文的表妹也透過網上的蛛絲馬跡蹲守找到了她,斬不斷的,是對血緣關係的殘念,斬不斷的,是不能見死不救的善念。
我們當然可以說她心不夠硬,可以怪她沒有跑得更遠藏得更隱蔽,但她想幫老媽把經營困難的廠子救回來,她動了惻隱之心,在妹妹滿身傷痕前來投奔的時候“習慣性地”張開了庇護的翅膀,你不能說她做錯了。這是身為人類的正常情感。
情感綁架之所以難解,正是因為它利用了人類正常的情感,難以泯滅的那些基本的情感。作為情感綁架的受害者,她們很難有別的更好的選擇。
電影裡妹妹其實比姐姐更早覺醒了權利意識,她決心要和吸毒的父親斷絕來往,絕不再給他一分錢。但是毒父一次次找上門來,甚至把外孫女帶上天台威脅,她能怎麼辦呢?
到後來被販毒集團報復,被迫染上毒癮,她就更難依靠自身的力量掙脫困境了。
現實社會的新聞中,我們看到被家暴多年卻離不了婚,最後被打到終身掛尿袋的女性,她是很早就覺醒了權利意識,很早就提出了離婚,可那又如何呢?
權利意識的覺醒是個前提,但光有這個前提是遠遠不夠的,被有毒關係所困住的女性面臨的是各種奇葩的狗血的天長日久的現實枷鎖,她們需要的是一個良好的、可持續的社會支援系統,需要的是整個社會的觀念水位上升。
沉重的社會現實二:
近年來,無論是自媒體的爆款文章,還是票房大賣的影視作品裡,女性互助都是一個非常熱門非常受歡迎的題材。
原本,“女性幫助女性”是非常好的社會風尚,但傳著傳著,就變成了“只有女性會幫助女性”,再然後,更離譜的是傳成了“女性幫助女性就夠了”。
我完全認同,在很多具體事件中,往往是女性更能理解女性的處境和感受,更願意伸出援助之手。但這是不夠的。
電影《想飛的女孩》中,姐姐靠生理期浸在冰河裡拍替身戲來幫母親還債救廠,又帶著身染毒癮還被追殺的妹妹躲藏逃亡,她已經很努力,已經拼盡全力了,可還是敵不過現實的碾壓。
她真正需要的,是身為男性的外公從一開始就把家庭管理好別讓兒子胡作非為,是身為男性的選角導演能在冰河邊上幫她爭取到休息和喘息的機會,是公益社會組織能夠主動介入幫助親人成功戒毒,是……
正是因為這些幫助支援沒有及時出現在她的生命裡,兩個同病相憐的姐妹才只能被迫“女性互助”,攜手逃亡。
看到女性互助的可貴之處,更應該呼籲男性和社會支援系統承擔起應負的責任。傳播那些“光靠女性互助就能活得很自由很瀟灑”的爽劇童話,從結果來看其實是在幫男性和整個社會開脫責任。
電影結局,姐姐看似走出了困境,實際上卻又幫溺亡的妹妹擔起了撫養5歲孩子的責任。對於一個收入不高且自身沒有生育經歷的女性來說,獨自撫養一個孩子將會是怎樣的地獄困難模式,光想想都喘不過氣來。
電影中的她和更多現實困境中的女性,需要一個能持續支援女性走出沼澤地的社會系統,包括短期救助和長期支援。
沉重的社會現實之三
沒走出困境的女性,也應該被同情理解而不是責怪其不爭氣
就我個人所見以及透過媒體與出版物的觀察,當下中國社會的年輕女性的確有相當一部分完成了現代意識的覺醒和生活方式的獨立,總體比例相比男性還略高一點。
可是,從整個大中國來看,更大比例的女性還是受制於前現代文明與傳統家庭結構的桎梏,有些女性即使在認知層面覺醒了,啟蒙了,但在行動層面卻沒能真正擺脫困境,沒能得到來自社會的及時有力的支援與幫助。
更多的情況下,被有毒原生家庭所困住的女性都是沒辦法純靠自己努力和女性互助“飛起來”的。這個現實,應該被認清,應該被關注和改變。
對於那些沒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女性互助把生活這團亂麻剪斷的女性,別罵她們不爭氣,別罵她們活該。
一點建設性意見:
排片不多,抓緊去看!男性女性都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