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媽媽另買96㎡公寓全部打通:每週獨居5天

▲ 點選藍字,設為星標,以防失聯
每天一條獨家原創影片

2023年,43歲的上海媽媽江靖

決定從遊戲大廠辭職。
她在遠離市中心的佘山
打造了一個96㎡“可伸縮”的空間——
平日,是她獨居的“第二居所”,
週末,又變成三口之家的模式。
原有的三房結構被打通,
8扇移門組成了一個“快樂盒子”,
可以變幻出手工工作室、展廳、遊戲房、
兒子臥室等多種空間。
不論一個人,還是一家人,
都能在家中實現很多有意思的活動:
畫畫、手碟音樂會、蹦迪……
在家做手工的一個人&在家蹦迪的一家人
“以前每天就是麻木地連軸轉,
孩子長大,很多心理方面的問題我也沒有照顧到。
40歲以後,我想開啟另一種人生,
更關注自我,也更高質量地陪伴家人。”
6月末,我們拜訪了江一家。
自述:江   靖
編輯:朱玉茹‍‍‍
在遊戲大廠工作了8年,去年,終於下定決心辭職,從市區搬到郊區,打造了一個自己的空間。平時是我獨居的“第二居所”、手工工作室,週末則變成一家三口宅在一起的“避世小屋”。
原本房子是三室一廳,主臥、小孩房、客臥三個小房間。但我們家週中小孩在住校,老公住在市區的小房子裡上班方便,房間利用率很低,就全部打通,做了一個升起的空間。
8扇移門組成的盒子
透過橫向和縱向的8扇移門,可以變幻出手工工作室、展廳、遊戲房、孩子臥室、客臥等多樣的空間,它就像我的一個“快樂盒子”。
一個人的時候,我就完全敞開來,盒子兩側各留了一扇窗,通風特別好。做手工、聽音樂、看書、發呆,完完全全地放鬆自己。
展廳模式,餐桌拉長則變身展示桌‍‍‍‍‍‍‍‍‍‍‍‍‍‍‍‍
等到作品累積到一定程度,這裡還可以做展廳,我特意留了一扇門是單獨移動的,作為海報牆。
餐區和客廳相連
餐廳的窗原本是推拉式的,改成了全封閉的景觀窗。現在我幾乎很少刷手機,浮躁的時候就坐在這裡看看窗外的小河、樹木、飛來飛去的鳥,讓自己安靜下來,再沉下心來去做事情。
兒子的房間
兒子的房間我隔了一小部分給洗手間做乾溼分離,變成了一個凹進去的形狀,做成榻榻米的樣子,這種包裹感小孩子反而很喜歡。每次我們講小秘密的時候總會窩在這裡,把燈光調暗,這樣他更願意傾訴。
現在不管是小孩還是大人在家,經常就是一個人捧一個手機玩,我不希望是這樣的。週末一家人的時候,我會安排很多有意思的活動,在這個家裡有更好的記憶。
盒子空間很受孩子們的喜愛‍‍‍‍‍‍‍
傢俱儘可能少,且輕便可移動:移動電視櫃放到盒子裡,坐在客廳去看距離剛剛合適,像是電影院;再把沙發移上去,又變成爸爸和兒子的遊戲房;全部移走,可以在盒子裡一起畫畫、打手碟,或者開起小彩燈蹦迪……
我們小區的小朋友都特別喜歡我們家,我兒子也喜歡叫朋友來家裡玩,最多的時候來了十幾個。我把門一關就可以了,怎麼吵怎麼鬧,反正就在這個盒子裡面。
門和牆融為一體
門廳、廚房、廁所、儲藏空間的門都是和牆面融為一體的,關上的時候看上去就是一個完整、封閉的空間。後面我還想在牆上貼我兒子的漫畫,給他辦一個小展覽。
之前在公司裡面,其實也已經做到管理層。那時候我認為,40歲以後,成功的女性應該要事業、家庭雙豐收,很努力地想達到那個狀態 。
但在路上的時候,我覺得我自己生活質量很糟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連軸轉,沒時間吃飯、思考。無論怎麼化妝,狀態都很差,就好像內心沒有被啟用一般,只剩下機械地工作。
江靖的工作室和兒子的房間由縱向的移門分隔
小孩子長大,雖然每週末我都在陪他寫作業,但是真正的溝通卻很少,很多心理方面的問題我也沒有照顧到。
因為開會很多,我經常會忘記接他,一次兩次過後他就不再期待我去接了,經常自己一個人回家也不跟我說。有一次下暴雨,他就頂著個書包走回家,全身都溼了。我跟他道歉,他說“沒事我習慣了。”那次對我觸動特別大,我不希望我們是這種狀態,長期下去會變得很疏離。
我就決定,要在40歲以後過另一種人生,找到一件可持續的事情去做,更關注自我,也更高質量地陪伴家人。
家中處處是江靖喜歡的手工藝品
之前旅行的時候很喜歡逛一些vintage店,裡面的老奶奶會用顫抖的手,熱情給我介紹她做的手工,對我影響挺大的。我覺得手工是一個可以一直做到老,能讓自己平靜、也不會空虛的事情。
我思考了很久,包括怎麼運營、成本這些都規劃好,跟老公商量了一個期限,用自己的積蓄去試著做自己的手工工作室。
我媽媽一直不太支援,她覺得我已經到了這個年紀,要比較穩定,“40歲以後辭職,你以後想找都找不到工作。”
但我認為自己的感受是最重要的,我不想老了以後,想起來自己有件事情沒有去做,我覺得會有遺憾。
我兒子非常支援我。我準備去跟老闆提之前,我請他去了一個很好的餐廳,我說媽媽現在要做的決定可能對我們家未來有影響,具體的影響是什麼,你有什麼看法?
他一聽完就跑了,拿過來一本書《禮物》:“送你本書,書裡有句話我要送給你——活在當下。過去不屬於自己,未來我們一起努力。”第二個星期,我就辭職了。
我和兒子的關係挺像朋友的,我希望去尊重他的想法。因為我跟我媽媽其實在很多溝通上是有障礙的,彼此不理解。雖然是親密關係,但是並沒有讓彼此舒適。
我以前也是“雞娃”的媽媽,跟著大流給他各種報班。他很小的時候就問我,“我每天6:30起床,晚上你加班我就被送到補習班,不停地寫作業。媽媽,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我們倆爭論特別大的時候,他會離家出走。找回來之後,他跟我講的話我一直記得,他說,“你們和老師都是想把我變成一樣的人,但是媽媽你知道每個人是不一樣的,他應該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是嗎?”
兒子從小畫的每一張畫、寫的每一張小字條都被江靖收藏起來
他改變了我很多,我開始真正去了解他在想什麼、喜歡什麼、需要什麼,怎麼去更好地溝通,更好地引導他。
像現在的學校、老師都是他自己選的,覺得和他理念相合的。他很喜歡畫畫,畫的連載漫畫在學校裡有非常多粉絲,我和他爸爸每週末都會主動和他討論這周更新的故事內容,暑假還打算請他的小粉絲來家裡看漫畫。
這個房子,他也會說我覺得這個地方這樣比較好,我就去改,他下次回來就知道媽媽有記住他說的話。就從這些小事裡面,慢慢建立我們倆的一種溝通方式。
他一開始不相信我自己可以把這裡弄得挺好的,前幾天他跟我說,“你居然真的做到了,你真的有在慢慢實現你的人生夢想了。”這是他對我最好的評價,就共同成長,父母自身的狀態其實是能給孩子帶來最直觀影響的。
這個房子,我覺得對我們全家人都是一種治癒。對我自己來說,是滿滿的安心。
之前我很喜歡往外跑,現在關閉在這個房子裡,我反而覺得世界變大了。每天都是自主性的學習,迴歸到一個自我的狀態。
部分圖片來源:江靖、MOU建築工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