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項可能顛覆全球癌症治療模式的醫學突破,正在墨爾本悄然展開。
由Walter and Eliza Hall Institute(WEHI)主導的臨床試驗,正在嘗試透過前沿技術,讓腸癌治療不再“猜藥”,而是“精準定製”。
這項全球首創的試驗,或將為無數癌症患者帶來真正的“希望之光”。
試驗的核心技術是——“類器官”(organoids)。
簡單來說,就是用患者體內的癌細胞,在實驗室中培養出3D迷你版腫瘤模型,來模擬人體內癌症的反應。

專案負責人、腸癌專家Peter Gibbs教授解釋說:“我們從患者體內取樣,培養出腫瘤小模型,然後用不同的化療藥物進行測試。如果某種藥在實驗室裡沒效果,那對患者也一樣不會有效。”
這項新方法將極大提升治療效率,避免患者接受“無效化療”,不僅減輕身體副作用,也能節省寶貴時間,更快找到最適合的方案。
腸癌目前是澳洲第二大癌症死因,最令人擔憂的是,年輕人發病率在近年翻倍上升。

James Armstrong 的父親因腸癌去世,妻子也曾被確診患病。他對這項研究大力支援:“如果我們早幾年有這種技術,就能少走很多彎路,早點找到適合的治療方法。”
目前還不清楚腸癌為何在年輕人中迅速增加,但醫生提醒大家:千萬不要對身體發出的“訊號”視而不見。
“很多人因為覺得不好意思,就忽略了便血、腹瀉、排便異常這些早期症狀,”Gibbs教授表示,“但早發現真的可以挽救生命。”
這項臨床試驗的最終目標,是將“類器官+精準治療”模式推廣至更多癌種,包括乳腺癌、肺癌等,讓癌症治療從“靠經驗”走向“靠資料”。
研究團隊希望這項治療技術能在未來幾年內走入臨床,服務更多患者。
從“千人一方”的化療,到“私人訂製”的精準治療,癌症治療真的正在被重新定義。
來源:9 News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閒話澳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