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朱佳木寫的《陳雲的調查研究與他的 " 十五字訣 ”》,受益匪淺。全文已分享至青雲讀書群,摘錄部分如下,供參閱。
延安時期,在同毛澤東同志反覆探討怎樣才能少犯錯誤這個話題之後,陳雲同志提煉出“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交換、比較、反覆”這樣一個帶有鮮明特點的“十五字訣”。
2023年3月,黨中央發出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號召,在工作方案中特別引用了陳雲“十五字訣”的頭9個字,要求“聽真話、察實情,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報喜又報憂,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這些都說明,黨中央對陳雲依靠調查研究作決策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是高度評價的,也是同他的“十五字訣”緊密聯絡在一起的。
1947年東北解放戰爭期間,陳雲回憶他曾就人為什麼會犯錯誤,犯錯誤是否因為經驗少的問題請教毛主席。毛主席對他說:“犯錯誤是思想方法問題”,並以張國燾的經驗並不少為例加以說明,建議他學習哲學。後來,陳雲把毛澤東同志從井岡山到延安寫的著作、起草的檔案和電報都找來看,研究他處理問題的方法,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就是實事求是,而且,“關鍵是要把“實事看全面”。怎樣才能把“實事”看全面呢?透過深入思考,陳雲得出了十五個字的體會。後來,人們普遍認為這十五個字最準確最精練地概括出了達到實事求是的路徑,所以把它稱作“十五字訣”。
關於“十五字訣”,陳雲在晚年一次談話中作了完整而詳細的解釋。他說:“不唯上,並不是上面的話不要聽。不唯書,也不是說檔案、書都不要讀。只唯實,就是隻有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研究處理問題,這是最靠得住的。交換,就是互相交換意見……過去我們犯過不少錯誤,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看問題有片面性,把片面的實際當成了全面的實際。作為一個領導幹部,經常注意同別人交換意見,尤其是多傾聽反面的意見,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比較,就是上下、左右進行比較……所有正確的結論,都是經過比較的。反覆,就是決定問題不要太匆忙,要留一個反覆考慮的時間……這裡所說的反覆,不是反覆無常、朝令夕改的意思。”我們只要結合陳雲調查研究的實踐就會清楚,他的調查研究的確是他的“十五字訣”的具體運用;或者說,他的“十五字訣”最集中地體現在他的調查研究之中。
邀請加入【青雲讀書群】,一個免費的微信讀書學習群,眾多體制達人的聚集圈,成員遍佈中央、省市、縣鄉政府各層級、各部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