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尚任繼承了儒家的思想傳統與學術,自幼即留意禮、樂、兵、農等學問,還考證過樂律,為以後的戲曲創作打下了音樂知識基礎。他創作的傳奇劇《桃花扇》,世人將他與《長生殿》作者洪昇並論,稱為“南洪北孔”。梁啟超對《桃花扇》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稱讚“但以結構之精嚴,文藻之壯麗,寄託之遙深論之,竊謂孔雲亭《桃花扇》冠絕千古矣”。

崑曲《1699·桃花扇》劇照
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南巡北歸,特至曲阜祭孔,三十七歲的孔尚任在御前講經,頗得康熙的賞識,破格授為國子監博士,赴京就任。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淮河決口,三十九歲的國子監博士孔尚任奉旨,隨工部侍郎孫在豐南下江淮,督辦疏浚海口工程,足跡遍及鹽城等地。
泊鹽城
—-孔尚任[清]
津頭柳色晚垂垂,客宿孤城吏未知。
曉霧漫帆秋波潤,早潮平岸夜船移。
長淮已散金陵氣,滄海真同玉壘詩。
一至神功溟漠後,東流水性亦多疑。

九龍口是裡下河地區著名景點,位於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九龍口旅遊度假區,因九條河流匯聚一個小島而得名。清康熙二十五年,孔尚任親至鹽城,佈置開挖岡門(今龍岡鎮)向東的入海新官河(今稱蟒蛇河)57裡。這首詩是孔尚任由鹽河初入鹽城時,對泊舟過夜處裡下河水鄉風光的描述。
孔尚任駐足於南明江北河防之地四年,不僅是孔尚任對現實認識的深化時期,也是創作《桃花扇》最重要的思想和素材的準備時期。鹽城一帶,也留下了關於孔尚任的眾多傳說,傳頌至今。

















孔尚任出差淮陽疏浚黃河海口時,接觸到黑暗的社會現實,逐漸認識到吏治的腐敗。治河期間,他從事劇本的創作。《小說枝談•桃花扇》引《脞語》說:“孔東塘尚任隨孫司空在豐勘裡下河浚河工程,住先映碧棗園中,時譜桃花扇未畢,更闌按拍,歌聲嗚嗚,每一齣成,輒邀映碧共賞。”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
新中國援外第一戰:越法邊界戰役,陳賡建議圍城打援
穿越近兩千年的“說唱明星”——東漢擊鼓說唱俑
史上最強逆襲:鐵木真是怎樣崛起的?
流動中的民族主義研究——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陳曉律教授訪談
工業革命的寶貴經驗——工業化仍然是強國之本


歡迎轉發朋友圈
公號轉載須經授權,不得用於微信外平臺
商務合作、訂購微訊號:zggjls01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郵發代號:28-474
QQ群:460382533
電話:13372012240
商務合作、訂購微訊號:zggjls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