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可以把男人送上月球,為什麼不能把女人送上駕駛座呢?|白杉一席

杉(Shantha Bloemen),美力非洲創始人
過去5年裡,我們一直在試點,現在我們準備擴大規模了。我們已經證明了,如果你能在一個社群引入電動三輪車,並且讓大家共享,就可以產生多層面、系統性的積極影響。
Go,Hamba!
將電力革命帶到非洲農村
“從不同的過去到共同的未來”主題演講特別場
2024.07.07 北京
大家好,我叫珊莎·布洛門(Shantha Bloemen),我的中文名字叫白杉,是一家初創企業美力非洲(Mobility for Africa)的創始人兼總經理。
我們的工作地點在非洲南部的辛巴威,致力於改良來自中國的電動三輪車,讓它更耐用,服務於非洲的小農。
從我的口音你或許能聽出來,我不是非洲人。我在澳大利亞長大,在大學裡學的是非洲歷史,完成學位後,我想走出書齋,於是去尚比亞做了志願者。
我去了尚比亞北部的一個村莊,像村裡其他人一樣,或者應該說像村裡其他女人一樣,我不得不學會從河裡打水。
那條河離我住的地方大約3公里遠,這是一項非常艱鉅的任務。你得學會用頭頂20升的水桶,並且滴水不灑地走回去。坦率地說,我從來沒有掌握這項技能,她們會笑著幫我打水,不然我可能根本洗不上澡,也做不了飯。
我發現非洲女性真是超級英雄,她們舉重若輕,讓困難的事看起來很輕鬆。
在這個村莊的生活讓我意識到,出行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這不僅是女性每天需要走很遠的路去打水,還意味著農產品因無法運到市場而腐爛,孩子們因路途遙遠而輟學。更嚴重的是,孩子們無法按時接種疫苗,孕婦無法去衛生所分娩。
後來我在非洲大陸工作了30年,期間主要是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工作,講述邊遠地區被遺忘的兒童和家庭的故事。
在這個過程中,我時常回想起之前在尚比亞的經歷。情況沒有任何改變,非洲農村女性彷彿生活在一個停滯的時空裡。她們仍然要頭頂水罐去打水,要頭頂重物長途跋涉。這種現象已經變得根深蒂固,成了一種常態。
▲ 很多年之後,舉起一桶香蕉依然非常困難
這不僅僅是說,她們的時間被大量佔用,據聯合國婦女署統計,非洲婦女每年花在取水上的時間共約 400 億小時。當我們在焦點小組裡跟她們討論時,我們還發現這也是個讓人筋疲力盡的苦力活。
當一件事根深蒂固併成為常態時,這意味著你很難去改變這件事,你要去說服大家這個事確實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我想先介紹一些背景資訊。我要說的是,非洲面臨交通危機。
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非洲的交通工具嚴重短缺。在非洲,每千人大約擁有44輛車;在中國,是每千人115輛;在美國,是每千人838輛。這個數字還沒有反映城鄉差異,這些車輛大多集中在城市地區,所以農村的情況更加嚴重和迫切。
然而,非洲13億人口中有70%居住在農村地區。他們構成了80%的農業勞動力,並且生產了非洲大陸80%的食物。他們非常關鍵,但是,其中許多人居住在離市場很遠的地方,大多數人住在全用途道路2公里之外,而這些道路甚至可能都沒有鋪過。
我們還發現,非洲家庭至少20%-30%的收入消耗在交通上,比如送貨去市場、送孩子到學校或者診所。這是很大的生活成本負擔。
雖然摩托車的數量也越來越多,但它們不適合農村女性。摩托車需要跨著騎,而大多數女性,尤其是老年女性會穿裙子。如果你還要帶一個孩子,還有一個50公斤重的化肥或種子袋,騎摩托車就變得不可能了。
最後,即便家裡有一個交通工具,通常也都是由家裡的男人掌握,這就更難上加難了。
01
2014年,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我來到中國,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工作。
▲ 白杉在中國
我進入了一個快速變化的社會,比我之前生活過的其他地方都快。這裡有新的主意、新的發明,運輸、通訊、購物等領域的創業迅速規模化。還有共享經濟,我們不需要佔有物品,而是需要的時候去用就行了。
當然,中國的交通非常方便,有高鐵、地鐵、共享單車,還有三輪車。它既經濟又可靠,並且正在變成電動的。
這與我的日常工作形成了鮮明對比。我被困在許多會議中,問題談得很多,但解決方案的實踐卻很少。受到中國這種氛圍的啟發,我開始更多地瞭解社會企業、創業和影響力投資。
2017年,我決定拋開一切顧慮。我想,為什麼不把中國正在發生的電動車革命帶給非洲農村的女性、改變她們的出行方式呢?
所以雖然父母很替我擔心,我還是以46歲的高齡,跟我的聯合國工資條說了再見,回到非洲成立了美力非洲。
為了融資,我做了一個PPT和商業計劃,心想這是個絕妙的主意。但朋友們很快告訴我,你這個事情太新了,而且沒有驗證過,融資很難
所以我在2018年回到中國,跟清華大學的朋友和同事重新建立了聯絡。徐迎慶教授是清華一位很棒的學者,他和彭瑞文一起運營著未來實驗室。他們聽了我的想法,說會找一些學生來幫我啟動試點專案。
▲ 一切都是從清華開始的
所以我們找到了五位博士生,來自社會學、能源、汽車機械等不同的專業。他們做了很多準備工作和文獻蒐集,我們設計了試點專案。
一開始我們就很明確,我們不想只是把中國的三輪車原封不動地進口到非洲,那樣行不通。
我們要讓它變得適用於非洲,還要給它一個非洲名字。我們叫它“Hamba”,在辛巴威的主要語言之一恩德貝萊語中,Hamba的意思是“走吧”。
我的聯合創始人費利西蒂在距離辛巴威首哈拉雷大約120公里的地方有一個農場。我們在她的農場啟動了試點,與那個社群的小農一起工作。
這有點瘋狂,我們有太多問題需要解決:三輪車如何適應非洲的路況,需要進行改造嗎?當地的女效能駕駛它嗎?(她們大多數可能只學會了騎腳踏車,有的可能腳踏車都沒騎過。)如何讓大家買得起?如何讓商業模式立得住?還有就是,如何給三輪車充電,電從哪裡來?
這些問題,剛開始的時候我都不懂。於是我們直接試點,邊做邊學。
我們眾籌了一筆錢,進口了50輛三輪車到辛巴威河北的技術人員也隨著三輪車一起來了,他們教當地技術人員如何組裝。清華的學生們也來了。不到兩週,試點就啟動了起來
第一年的試點涉及到與女性的合作。我們拿出來30輛三輪車,讓三個女人組成一個小組,共享一輛三輪車,並共同嘗試做一些創收活動。
起初,男人們非常嫉妒:為什麼是女人們得到這種交通工具?為什麼不是他們?但他們逐漸明白了,如果女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她們就能賺更多的錢,也不會那麼嘮叨他們了。
我們還要教這些女性學會開三輪車,我們開發了一個五天的駕駛課程,她們必須透過考試、拿到認證。我們一位女學員說:“我簡直不敢相信我也能開車”。所以,光是看到這些女性學完駕駛課,獲得證書,就已經非常鼓舞人心了。
隨著三輪車的引入,我們看到了性別關係的巨大轉變。比如男人不得不問女人週日是否可以順便載自己去教堂或去參加葬禮,不是男人載女人去哪了,而是女人在給男人搭便車。
在試點的第二階段,我們的三輪車增加到了約60輛。我們開始實驗她們可以用三輪車經營哪些業務。我們讓一些做生意的女性來申請用車,她們的生意需要用車
這張照片上的女人開著三輪車賣二手衣服。這意味著她不需要坐在市場上乾等,而是可以上門推銷。
這是我們的一個新使用者蘇珊,她開了一個家庭麵包坊,她家離她賣麵包的地方有10公里遠。現在用三輪車她每天能運一百個麵包去賣,她的收入大大增加了。
整個社群都有很大的用車需求,我們不希望只有社群裡最有錢的人才能擁有三輪車,像私家汽車一樣使用它或整天閒置。我們希望它每一天、一整天都能派上用場。
所以我們搞了一個迷你版的滴滴。我們僱傭了一些女性司機,她們會開著三輪車去拉人、拉貨。這被證明是一個很好的商業模式,因為用車的需求很大。你可以想象,它可以拉農產品,可以在人們需要去診所的時候送他們去診所,還可以打電話給司機預約時間。
▲ 開三輪車“滴滴”的女性司機
我想分享一個可愛的故事,在我們的一個站點,一位司機告訴我,她在送孕婦去診所的路上,在三輪車裡順利接生了一個嬰兒。這就是我們正在產生的真實影響。
在農業方面,三輪車也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這些女士的農場離她們的家3公里遠,有了交通工具,她們能夠把更多的化肥和家裡自制的糞肥帶到田裡,還能夠耕種更多的土地。她們的產量呈指數級增長,當然也就可以賺更多的錢。
02
經過頭兩年的試點,我們確認了需求是存在的、女性是可以駕駛的,也確認了三輪車可以幫助使用者增收。但是我們還面臨一個挑戰,那就是怎麼給Hamba充電,電從哪裡來,還有如何找到合適的電池。
接下來我會講一講這些事情,但首先作為背景,除了交通危機,非洲還面臨能源危機。
非洲大陸缺乏可靠的能源,尤其是在農村地區。非洲55%的人口用不上電,即使有電,電網也常常不穩定。所以人們會用柴油發電機,如果負擔得起的話,因為柴油很貴,在農村也不常見。
汽油是進口的,很貴,需要用外匯購買,而且加油站通常集中在城市。在農村的汽油要貴得多,而且通常供應量較小。
能源危機意味著,雖然從理論上講電動出行可能改變遊戲規則,但首先得確保有足夠的能源來給車充電。好訊息是,建立一個太陽能的、可再生的小型電網的成本現在更加便宜和持久。
雖然我們有現成的中國三輪車,但中國的三輪車用的是鉛酸電池,充電時間長,中國的農村有穩定的電網,所以不成問題。但它不適用於電網不穩定的非洲農村。而且,在我們試點的農村,衛生所、城鎮或市場跟人們的住房之間的單程距離是15到20公里以上。鉛酸電池最多能讓三輪車行駛50公里,這是不夠的。
我們也試過現成的鋰電池,但鋰電池主要是用於儲能的,而且不適應非常顛簸的路況。所以我意識到,我需要給自己找一個“馬斯克”。
我們研究了整個電池行業,在中國尋找做電池的公司。顯然,頭部公司不會理睬我們這樣的初創企業,跟我們在非洲農村探索試點。
但我們非常幸運地聯絡到了趙睿忱,他是一位專攻鋰電池的博士工程師,他在特斯拉工作過,而且曾經坐在馬斯克旁邊。我感覺,哇,這就是我夢寐以求的機會。
▲ 白杉的“馬斯克”趙睿忱
過去3年間,雖然因為新冠疫情,基本只能線上溝通,趙睿忱一直與我們合作研發適用於非洲農村的電池和充電系統。我對睿忱說,我想要續航100公里的、安全的鋰電池,並且希望它壽命週期長,不需要頻繁更換,因為回收廢舊電池已經是一個挑戰。
我們設計了一個非常智慧的電池管理系統,用來調節和管理電芯,確保它能夠持續很多個使用週期。
現在,我們的電池有雙重生命。第一重生命是充當三輪車的電池,我們希望一塊電池能讓三輪車跑上大概五六萬公里。然後當電池開始退化時,還可以繼續用於儲能。我們現在還想測試的是,電池也可以拿去給電動農具充電。
我們搭建了一個充電站,這是我們的第一個充電站。
我們的充電站選擇建在既有太陽能又有電網的地方,既可以接入太陽能,又可以接入電網,輸入的能源會進入一個整合的逆變器。
我們建立了一個換電的體系,使用者不需要擁有電池,而是按次付費換電。因為他們家裡的電不夠,即使他們有一個小型太陽能家用發電機。電池也非常昂貴,需要保養和維護。
所以每輛三輪車都有兩塊電池,一塊在使用時另一塊在充電站充電。一個充電站可以輻射周圍30公里的範圍,人們可以來充電站更換電池,我們也上門換電,這樣可以減少使用者往返充電站的路程。
但顯然,這一切的順利運轉都需要有本地的技術人員來維護和提供服務。我們在當地建立了組裝三輪車的工廠和組裝電池的工廠,希望搭建起本地的生產和服務生態。
這張照片中的女性是羅比,她是我們年輕的工程師之一,她來中國培訓過,正在不斷學習和成長。
非洲有非常多年輕、有能力、聰明的人,即使人們沒受過太多的正規教育,他們也渴望學習。如果非洲要過渡到綠色交通,就需要逐步培養本地人才。
睿忱的團隊幫我們開發了為期一個月的基礎職業技能培訓課程,我們在當地的一所職業培訓學校進行了試點教學。現在大約有20名學生在美力非洲和我們的站點工作。
03
因為疫情,還有我在聯合國兒基會的經驗,我們還意識到,我們想服務的是整個社群,這就意味著為社群的公共服務提供支援。
我在非洲農村度過了很多時間,去過沒有車的農村診所、沒有車的派出所。沒有交通工具,公務員很難完成他們的工作。
於是我們在一個叫伊加瓦的診所進行了試點,伊加瓦診所負責給方圓30公里的大約6000人提供衛生服務,然而診所卻沒有車。
需要用車的時候,他們只能打電話給級,請求給他們派車。但情況往往是,即使上級有摩托車或汽車,也可能沒有汽油可以把車開過來。所以他們束手無策。
伊加瓦診所的護士奇德莫和她的六位同事都通過了三輪車駕駛培訓,他們非常充分地利用了我們的三輪車
▲ 奇德莫護士(左二)和同事們
他們在30公里的服務範圍內建立了6個移動站點,三輪車開到哪裡,他們就服務就到哪裡,人們不再需要花一整天走17公里去診所了。
他們給大人和小孩接種新冠疫苗、HPV疫苗、麻疹疫苗。他們可以開車去給HIV陽性或結核病人送藥。一些病人需要吃藥,但可能不願意或者沒有力氣去診所。他們還可以接孕婦去診所生產,再送她回家。去年當地流行起小兒麻痺症,但有了交通工具,他們就能夠及時去應對。
現在他們是當地表現最好的診所。
▲ 開著三輪車給孩子接種麻疹疫苗
我們現在希望做的是跟當地衛生部一起試點,進一步證明電動三輪車可以在公共衛生方面發揮巨大作用。我們設計的充電技術既可以用於診所的冷鏈儲存,為診所提供基本的燈光和電力,同時也可以給三輪車換電,並對社群產生巨大影響。
最後,我想我們都意識到氣候在快速變化,而非洲正處於氣候危機的前線。非洲只佔了全球排放量的4%左右,但它受到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僅在今年,南部非洲就遭遇了嚴重的乾旱,雨季45天沒有下雨。所以這真的,現在它正在發生。
我堅信,我們不能等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不能等一個完美的時機,我們必須現在就採取行動,必須緊迫起來。
過去5年裡,我們一直在試點,現在我們準備擴大規模了。我們已經證明了,如果你能在一個社群引入電動三輪車,並且讓大家共享,就可以產生多層面、系統性的積極影響。
在商業模式方面,我們嘗試了許多不同的模式,今年我們已經進行了精簡。
我們實行租賃購買制,符合一定條件的申請者可成為我們的使用者,12個月的分期付款之後,三輪車就歸使用者了;使用者也需要達到一定的換電次數,我們要求每週至少換電4次。這意味著她們一週要用Hamba跑400公里以上。我們不希望Hamba閒置。
▲ 美力非洲的商業模式
我們仍然致力於女性使用者,讓女性在使用者中的佔比保持在75%。總是說,如果我們可以把男人送上月球,為什麼不能把女人送上駕駛座呢?
創業至今,我逐漸明白,美力非洲意味著許多不同的可能性。它關乎可再生能源,關乎電池技術,關乎出行,關乎出行帶來的自由。
最後,我經常想到一句非洲諺語:“如果你想走得快,就獨自前行;如果你想走得遠,就一起前行。”
美力非洲走過的旅程已遠超我創業時的預期,但是在這段旅程中,我很幸運結識了很棒的夥伴,以及相信我們的事業的人。
我們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現在有300輛三輪車,放在中國,這看起來很少,但我們野心很大。我們希望每一個小農,每一個農村女性,都能擁有一輛三輪車。
謝謝大家。
文字內容根據試講有所增改。
策劃丨CH‍‍
剪輯丨大凱
鳴謝丨吳雨濃 方方 馬路
本演講來自“從不同的過去到共同的未來”主題演講特別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