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
久盛不衰
本人在共享事業上攤過的倒黴事
已足夠書寫自己的狗屎人生
2018年冬天
我首次體驗共享汽車
跟誰出行已經忘記
但我永遠記得那個下暴雨的晚上
車子右邊的雨刮器是壞的
朋友每開幾米就讓我下去擦車窗
它還突然沒電停在馬路中間
最後請拖車來把我們帶離現場

還是那年
小黃車資金鍊斷裂
欠我199元押金不退
共享集資的滋味我首發品嚐

後來共享充電寶橫空出世
我的床頭櫃上擺了無數個燙手山芋
現在的家裡
好似小型充電站

共享經濟確實方便
但怎麼感覺是商家們在共享我呢
當我認為最好的共享經濟是公共廁所時
共享電瓶車開始成群出現在城區裡

曾經只有周邊區域有
如今已經鋪貨到城區
牛馬的坐騎在不斷更新
共享電瓶車的顏色從綠色到黃色
發展到黑的白的紅的紫的藍的都有

本期我們將測評
市面上常見的共享電瓶車
價格如何
速度如何
騎著感覺如何
可行駛區域又是如何劃定的
所有素材均在安全道路拍攝
歡迎來到今天的
《1818試騎眼》
測評前先介紹情況
本人屬於電瓶車新手
又是摩的司機的常客
知道怎麼騎但不熟練
所以本篇將分別為熟手新手做推薦


小象租賃
起步價:3元/10分鐘
續費:超過10分鐘後1.5元/10分鐘
押金:無需押金但先充錢再騎
可行區域:部分錦江區+一點點雙流區

小象租賃
是錦江區最常見的共享電瓶車品牌
這熟悉的配色
讓人誤以為是青桔
走攏看發現它們只是異卵雙胞胎

車子的頭盔
為了防盜被彈簧繩牽著

雙層保護重量紮實
用料還挺用心

拿走頭盔裡的廣告單
手裡的玩意就像老網咖的耳機

它好似飽經風霜
湊近聞有股男大學生的味道
夏天騎共享電瓶車戴上頭盔
就像走進體院宿舍被男孩們抱起來轉圈

車子的左手是鈴鐺
右邊的整個車把都是電門

踏板長度適中
寬度也很合適
坐墊雖短但軟
高度固定不能調節

掃碼用車
對方先顯示電量
再通知收費規則
起步價是10分鐘3元
沒滿10分鐘也按10分鐘收費
超過10分鐘則按照
1.5元/10分鐘算錢

不能先騎車再付錢
騎車錢包不能低於3元
充值金額可以自己選

商家暖心提示
放心充
用不完可以退
但再暖心也不充
咱現在聽到充就怕

本車主攻錦江區
還有條小路可以前往雙流梓州大道附近
停車區域嚴格規定
稍不注意就還不起車
下場是支付排程費10元

基本情況介紹完畢
我們上車直接感受
小象共享電瓶車
給我最大的感受是起步感很剛烈
試探性扭動電門
還沒熟悉車的速度
對方已經把我帶走兩米遠

逐漸加速
雙腳自然放在腳踏上
車的減震器表現普通
下雨天碰上不平整的路
可能會顛簸導致亂噴混合液體
此車最高時速不會超過20公里
加速行駛時就像老頭在快跑

到這裡為止測評都還正常
沒想到兩分鐘後我差點工傷
因為整個右手車把都是電門
又因為我操作電瓶車不熟悉
我在調頭時不小心攥緊右車把
車身就猛地衝出去
由於太緊張更不敢撒手
電門與剎車齊捏
我像在給車截圖

車子直接飛出去
我跳下來跟著跑
就像小商販遇見城管
我邊推車邊狂奔
手甚至依然離不開電門

事故最後
由我直接鬆開雙手摔車結束
這裡我想對東大街這家蹺腳牛肉道歉
把你們門口的招牌都撞翻了
實在是對不起

控制不了電瓶車的感受
我至今想到腿都在抖
總結來說小象電瓶車
更適合熟手使用
新手騎它務必慢慢感受力度
它的推背感屬於共享界的鬼火
使用區域較大
可以停車的地方多
但可能因為已經投放使用了很久
有的車已經出現了損傷
頭盔味兒大灰多
大家可以提前準備個浴帽再戴


龘龘出行
起步價:3元/10分鐘
續費:超過10分鐘後1元/10分鐘
押金:不需要押金,騎完再給錢
可行區域:錦江區部分割槽域

這款靚車名字複雜
三個繁體字的龍組在一起居然念
【dá】

車子外觀比某象小巧
車身上到處都貼有警示標語

掃碼用車
先看廣告
廣告看完眼睛差點瞎了

此車的禁停區
就像公司的規章制度
密密麻麻
無孔不入
在公司要小心翼翼
出來騎車畏手畏腳
商家不如直接告訴我們哪裡能停
龍龍車的起步價與小象相同
前10分鐘收3元
但續費價格要便宜5角

車輛管理費標得清楚明白
但這款車的禁停區太多
掙排程費應該比呼吸更簡單
再看行駛區域
就像走進埋滿地雷的敵區
錦江區部分割槽域都能使用
西至順江路東至槐樹店
邊界線曲折容易越界
騎行時要千萬小心

給車開鎖
儀表盤亮起
盤子上能顯示騎行時速
雖然都騎不快
但能讓我們心裡有數
開鎖的語音提示音量爆大
就像家裡那個高調的親戚
整條街都知道這輛車本小姐要了

車已開鎖
我們想拿頭盔
沒想到頭盔竟取不出來

根據提示操作
我們左摳右摳沒能摳出頭盔
龍龍
你帽子太緊了
兄弟姐妹們
這裡又是耽誤上班打卡的知識點
如果趕時間請提前練習如何取頭盔
也不要僥倖想著遇見交警再開摳

騎上龍龍電瓶車
我發現它的整體手把是固定的
只有小部分割槽域負責扭動電門
這個設計對新手友好
對不協調的人很照顧
騎龍龍就很難出現
控制不了電門的情況

平穩起步
緩緩加速
這款車就像是慢熱的愛人
激烈升溫它吃不消
慢慢相愛它很擅長
彷彿是為我們新手量身定做
適當性發動電門
推背感不會太強
當我們適應它的速度後
車子已經開始慢跑
最快騎到18
也沒有多快
感覺還沒有我蹬腳踏車跑得快

平穩行駛
十分溫柔
但其減震器表現更差
短短幾米路
屁股離開坐墊好幾次
整體感覺它更適合新手
把手設計對騎行履歷不多的人相對安全
且續費價格比小象便宜
電瓶車老師傅可能會嫌這款慢
且絲毫沒有電瓶車該有的風馳電掣感


蓉易租
起步價:2.5元/10分鐘
續費:超過10分鐘1.5元/10分鐘
押金:不需要押金
可行區域:小部分錦江區+一點點雙流區

蓉易租的共享電瓶車
紅綠配色比我的人生還高調
車子投放不多
但多遠就能看到它
外觀像金龜次郎
從頭到腳發綠光

坐墊短而肥
踏板位置更加細長
但俺們實在沒看懂
踏板上的符號是啥意思

掃碼用車
率先蹦出招聘廣告
我們雖然在走下坡路
但人家公司正在上升期
看得出來對方確實有點著急

蓉易租的收費情況
起步價是目前最低
10分鐘內收2.5元
超出後1.5元/10分鐘
與前面兩款相比
這款車心機頗重
起步價確實便宜點
但續費價格貴了5角錢
所以當你能保證自己只騎10分鐘時
這款絕對是價效比最高的選擇

開啟運營區域圖
我原來已經身處邊界
過條街就已經越界
10元排程費商家直接拿到手
騎上這輛車
能感覺它的車身更重
且它的設計也是
只有小部分割槽域能擰動電門
給了新手朋友更多適應空間

想試試喇叭
我突然發現共享電瓶車的喇叭
居然是腳踏車的鈴鐺
好複雜的拼湊
好絕妙的設計
有種奇行種發出狗叫的詭異
兩腳叉開
微微抬起
保持平衡
輕輕擰動
蓉某租起步時
比龍龍的衝勁更大
但又沒有某象的刺激

坐墊坡度較大
騎行中屁股容易打滑
整體騎行感覺是
它溫和中帶點個性
個性中還保持平庸
偶爾想來點刺激的
但身上有制度的枷鎖

將車騎回距離開鎖
不到3米的位置
系統提示我不在站點
強制還車要給1元排程費
我怎麼可能給這個錢
我馬上騎回原位
點選還車還是不對
心裡突然就有點難受

已知條件
我已經騎了8分鐘
再去找停車點很可能會超出10分鐘
超出後將多收我1.5元
但我就在原地強制還車只需多給1元
沒想到騎著騎著開始上頭
沒騎多遠開始玩兒算術了
利弊權衡下
我選擇強制還車

十分鐘前我說這款車便宜
十分鐘後我再也笑不出來
要是公司樓下沒有還車點
卡著時間上班的人不知得多著急
如果你能確定還車點
還能保證騎車時間在10分鐘內
蓉易租就是你最好的選擇


迎帆出行
起步價:3元/10分鐘
續費:超過10分鐘1元/5分鐘
押金:不需要押金
可行區域:錦江區二環至三環

最後這款車
價格最昂貴
模樣最簡陋
起步價雖然都是3元
但它的續費價格是超出10分鐘後
每5分鐘收1元
玩文字遊戲
陰黢黢掙錢

此車營業範圍呈扇形
從牛市口到錦江大道
停車區域標註清晰
但車子投放很少

車子不光外觀簡陋
安全帽更是單薄又粗糙

輕薄的帽殼
感覺稍微用力擠壓就會變形
再對比小象的安全帽
這款帽子輕巧如薄脆

迎帆的共享電瓶車
車身比別家的更輕
右邊全手把負責擰動電門
電瓶車新手們又危險了
攥上就走
無需思索

還沒出發
俺的手都不敢放在把手上

駕駛這款電動車
像騎在剛出社會的小年輕身上
車子短小精悍
電機動力超強
反應稍微慢點
腿都無法與車子共同出發

把手回彈強
彈簧避震效果普通
騎著它過減速帶
電瓶車學會了顛勺
腎結石找到了出口

車子雖然衝動
但是被嚴格限速
而它起步時的推背感
會給人帶來在開貧民跑車的感覺
手腳不協調的朋友慎用
電瓶車老手可能會喜歡
本品牌強勢推出
日卡周卡月卡
但在辦卡之前請調查
自家附近這款車的投放數量如何
行駛區域範圍有多大


做完這場測評
我們發現共享電瓶車
在主城區裡還在適應階段
它在適應我們
我們也在適應它
適應不好的後果就是每天晚上
都能在街上看到幾個推著電瓶車走路的人

跨區就斷電
排程費比租車貴
安全帽衛生情況堪憂
我們真心建議大家
可以自備安全帽上路
前兩天晚上
我從交子大道往牛市口走
發現電瓶車品牌比單車品牌熱鬧多了
億騎出行

志宇出行

美滴出行

卜丁出行

不到10公里
看到10款車
我恍然大悟
自己只測評到了冰山四腳
但無論什麼車
安全都最重要
謹慎充值謹慎辦卡
可能今天充值完
明天出門就找不到這款車了
歡迎大家來評論區聊聊
你騎過共享電瓶車嗎?
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本文作者 翠勇 /
愛喝黑米粥
『所長私人微信trythings2
還是單車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