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Manus 正式上線影像生成功能。不同於普通的影像生成工具,Manus 主打的是「理解意圖 + 制定方案 + 多工具協同」的執行能力,生圖只是其中一個環節。
所有使用者每天都能免費使用一個任務,系統自動提供 300 積分支援,另外還一次性發放 1000 積分獎勵,算是誠意拉滿。
要知道,在早期預覽階段,Manus 採用的是邀請碼機制,且名額極其有限,一度出現「一碼難求」的局面,甚至在電商平臺上,有人喊出 10 萬/枚的高價。
如今平臺全面開放,自然得認真測一輪,Manus 生圖功能體驗要點如下:
生圖速度較 GPT-4o 略慢,約 1~4 分鐘出圖
附上 Manus 體驗地址:https://Manus.im/
先來測試一下生圖功能,外界猜測 Manus 背後呼叫的是 GPT-4o 的 API 介面,那就直接上之前全網爆火的那組提示詞來試試它的下限:
請你畫一張極其平凡無奇的 iPhone 自拍照,沒有明確的主體或構圖感–就像是隨手一拍的快照。照片略帶運動模糊,陽光或店內燈光不均導致輕微曝光過度。角度尷尬、構圖混亂,整體呈現出一種刻意的平庸感-就像是從口袋裡拿手機時不小心拍到的一張自拍。 主角是魯迅,晚上,旁邊是廣州塔夜景。
生圖過程不到一分鐘,雖然比 GPT-4o 稍慢一些,但重點多了一步驗證圖片生成要求的的流程,看得出它確實是想認真對待任務。
圖片比例也能調,甚至支援後續改圖操作,體驗上還挺流暢。
任務執行期間,使用者可隨時插話、改需求、甚至直接叫停任務,離開頁面也不怕,Manus 也會在任務完成後推送提醒,體驗類似 ChatGPT 的處理方式。
繼續上強度,最近畫素畫不是爆火嗎?短影片平臺上天天刷,咱就用這個來考它一把,看看能否拿捏這種風格。
畫素風格插畫,日式漫畫臉,畫面主體是一位站在路邊的男孩,人物穿著白色 T 恤,頭上戴著蘋果耳機,手裡拿著蘋果 iPhone 16 Pro Max,然後他旁邊有一臺重慶計程車
結果它的生成流程像是在「做題」:先檢索畫素畫風格參考圖,再拉取日式漫畫臉和蘋果產品的視覺素材,一步步拼出完整畫面。
看著挺專業,但代價是等了整整 4 分鐘,比起 GPT-4o 或即夢 AI 等競品明顯慢一截。
不過最終效果還算不錯,一張圖消耗 75 積分,按每天重新整理 300 積分來算,日常可生成約 4 張,基本夠玩。
傳聞蘋果未來幾年即將推出智慧眼鏡,蘋果保密搞得滴水不漏,沒圖沒真機,那能讓 Manus 來「腦補」一套設計嗎?
沒有出乎太多意外,它倒是挺快搞定了,圖有了,設計理念也寫得頭頭是道,材質、風格全給我安排上了。滿分十分,也有個 7 分的水準吧。
既然打著「能幹活的 Agent」旗號,那不妨讓它從網際網路蒐集蘋果智慧眼鏡目前的所有爆料資訊,再結合自己生成的圖,做一個完整的介紹網站。
前面都還好,十分鐘不到連結就出來了,我一度以為它要封神。
然而,正讓我以為任務大功告成,結果點進去一看,網頁訪問失敗,顯示臨時網站打不開,啊這,熟悉的翻車環節,只能狠狠扣大分。
不死心,又測試一個任務,我把《老友記》的劇照扔給它,讓它幫我去宜家找幾套風格匹配的傢俱。
沒想到,這時候的 Manus 又回到了「靠譜」模式,先問清楚我想要什麼風格、預算、偏好,再有條不紊地開始執行任務。
但問題來了,就這個任務做了半小時才搞定。好在最後成果較為完整,文件、圖片、對比報告一應俱全,格式規整。
結尾再加一道測試,讓它把這套方案做成一個網站並支援永久部署。流程依舊是哐哐哐一段地跑任務,最終確實交付了一個還算好看的網頁。
從結果來看,Manus 的影像能力還算可用,但遠沒到「競品殺手」級別。
它的真正亮點依然是在任務編排與執行路徑的規劃上,比起單純的生圖,作為 Agent 的它更像是一個流程型大腦,能聽懂、會拆解、懂得呼叫工具解決問題。
不過問題也很明顯,速度有些拉胯、任務完成質量波動較大,導致整個體驗經常是開局驚豔,結尾翻車。
這些短板也恰恰暴露出當前 Agent 類產品的真實狀態。
可以確定的是,從好玩到能用,從能用到值得依賴,Manus 和這一代 Agent 還有不少課要補。
這也再次印證了一點:當下的 Agent 能幹活,不代表已經能穩定幹活。而對於 AI 工具來說,生成只是入場券,真正能解決問題,才是核心競爭力。
我們正在招募夥伴
✉️ 郵件標題「姓名+崗位名稱」(請隨簡歷附上專案/作品或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