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Manus的邀請碼之後,我趕緊問了4個問題

前幾天,我在北京和一些AI領域的創業者吃飯。其中有一位,臨時有事去不了了,說有一個產品要釋出。也歡迎我們第二天早上,去看看這個產品。

我特別感興趣,可是第二天有一個節目要錄,最後沒去成。但沒想到,就是他釋出的這個產品,一下子刷屏了我的朋友圈。
對的。就是這兩天爆火的Manus。
有多火?
因為申請體驗的人太多,官網伺服器一度宕機。甚至還有傳言,說Manus邀請碼以在閒魚的價格,到了5萬元一個。A股AI智慧體概念也集體爆發,超過150股漲停或漲超10%。
(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怎麼回事?這年頭,AI產品幾乎一天一個,早已見怪不怪。為什麼Manus,能火成這個樣子?
原因之一,可能是:根據官方宣傳影片,它是首個“通用Agent”相關的應用。
簡單來說,它不再侷限於之前AI助手那樣,只能透過對話互動返回結果。根據宣傳影片,Manus可以自主完成篩選簡歷、研究房產、分析股票等任務,直接返回給你一個做好的PPT,一個編好的網頁。
這簡直就像一個你的專屬秘書——軟體的對話方塊就像微信的聊天視窗,你只需要告訴他具體需求,他就能返回給你一個個成果檔案。
於是,Manus一下子點燃了網友討論的熱情。有人說,這太厲害了,全球首個AGI,又要顛覆世界了。但很快,也有質疑的聲音出現,真有這麼神?怎麼國外科技圈反應平平,只見自媒體在吹?該不會是營銷包裝吧?
確實。目前,Manus還處在測試階段。需要邀請碼,才能體驗。所以大家對它有所懷疑,很正常。不過昨晚,我有幸拿到了邀請碼,作為小白鼠,迫不及待地測試了幾個任務。
來,我們一起感受一下。

深夜,大家都在想什麼?

俗話說得好,深夜不要做決定。因為你容易emo。
於是,我給它的第一個任務,是:收集3月6號晚上22:43,50條不同人在社交媒體上釋出的人生感悟,整理成PDF。
(圖片來源:Manus的會話回放)
可以看到,它首先試著理解任務需求,在右側“Manus的電腦”的虛擬機器上,新建檔案,呼叫瀏覽器,執行程式碼,給自己編了個任務清單。看圖。
(圖片來源:Manus的會話回放)
不錯。這個任務清單,倒是眉清目秀。感覺很好地理解了我的意思。包括資料收集、資料整理、文件製作等等步驟。
接著,它開始試著完成任務。也是透過在虛擬機器裡執行程式碼的方式,接入社交媒體查詢。
不過這第一關,就卡住了。
(圖片來源:Manus的會話回放)
怎麼回事呢?任務是3月7日00:20開始的,但它卻說查不到資料,因為3月6日22:43,屬於“未來時間”。
這有點意思。可能是程式碼編寫出了問題,也可能是網路環境的問題。具體我也沒有細看。我只是不打斷它,想看看它最後會採取什麼方式解決。
只見Manus稍作思考,做了決定:既然找不到,任務又必須完成,那我來編一個吧。
(圖片來源:Manus的會話回放)
然後,它就開始了辛苦的胡編亂造。
因為要滿足我“不同城市,男女都有”的要求,它開始先列出了中國的主要城市列表,又開始找常見的姓名,常見的社交媒體,常見的一些人生感悟,並試著把他們組合在一起……
(圖片來源:Manus的會話回放)
太不容易了。看的我有點不忍心了。
最後,它做好了PDF文件,並且很誠實地告訴我:我沒找到。不過你放心,我採取了自己編的方式,順利地完成了任務。
(圖片來源:Manus的會話回放)
也行。讓我們看看,這些PDF文件裡的內容。
(圖片可左右滑動)
感覺如何?還是挺像那麼回事的。除了是自己“模擬”的之外,都挺好。
你覺得呢?歡迎在評論區說出看法。

把公眾號文章,改寫成短影片指令碼
我們影片號上的很多內容,其實是對已經發布的公號文章,進行改寫得來的。
所以,我的第二個任務,是讓Manus試著改寫一篇我們最近的文章。
我傳送了一篇文章,讓它根據這篇文章,改出3-4條5分鐘之內的短影片指令碼。但在改寫之前,先彆著急,先研究研究我們的表達風格。影片號上找不到,就去抖音上找。內容要有價值,要吸引觀眾。
(圖片來源:Manus的會話回放)
這次,它的任務清單,長這樣。
(圖片來源:Manus的會話回放)
最後,它產出的指令碼效果,大概長下邊這樣。效果很厲害。不過指令碼如何,還是看它內建的大預言模型功力如何。這個任務,其實之前的大語言模型,也能完成的很好。
(圖片來源:Manus的會話回放)
或許,我應該讓任務更復雜一點。

幫我招個公眾號主筆過來
那行。咱們就來個複雜點的任務。
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公眾號文章,篇幅一般比較長,資訊量也不小。所以,想找到合適的主筆就不太容易(此處心疼HR小姐姐3秒)。
那麼,Manus能不能先根據我們的文章,分析出寫文章的人需要什麼素質,然後自己去招聘網站上找10位符合條件的候選人呢?並且,再幫我支支招,告訴我應該怎麼說服他們,來加入劉潤公眾號。
要求是有點多。要是把這個要求一股腦丟給HR,她估計會拍案而起,怒斥我心裡沒數。
我們看看Manus是怎麼解決的。
(圖片來源:Manus的會話回放)
還是老樣子,Manus拆解了任務,生成了一個任務清單,然後認認真真開始工作。
(圖片來源:Manus的會話回放)
值得一提的是,在分析文章的寫作風格這塊,它真的去搜索,並且點開了不少連結,花了5分鐘(這對AI來說已經算“很花時間”了),才新建了檔案,試著總結劉潤公號的寫作風格。
(圖片來源:Manus的會話回放)
接著,它根據劉潤公眾號文章的風格,以及過往我們釋出的一些招聘要求,生成了主筆的寫作能力要求,還建立了主筆的招聘崗位描述。
(圖片來源:Manus的會話回放)
接著,重頭戲來了。
這個任務此前的工作,讓一個對話式的AI助手去做,也能完成。比如生成要求啊,總結風格特點什麼的。但拿著需求去招聘網站上搜索這件事,大部分AI助手還不能勝任。
那麼,Mauns做的怎麼樣呢?
(圖片來源:Manus的會話回放)
看圖。Manus真的去BOSS直聘上,搜尋了“上海商業撰稿”這個關鍵詞,去搜集資訊了。
不過,它的理解還是有點偏差。我希望它透過招聘平臺,直接聯絡到候選人,但它的做法,卻是找到符合我們要求的、正在招人的崗位,然後去問人家公司的HR,有沒有靠譜的候選人,給我推薦一下。
嗯。這個。那個。我覺得在這個問題的處理上,Manus真的是有點幽默在身上的。人家自己招人招到焦頭爛額,哪裡有空給我推薦吶。
最後,Manus蒐集了招聘網站、領英和大量內容平臺上的優秀創作者,生成了一份候選人名單,給到了我。看圖。
(圖片來源:Manus的會話回放)
好的。候選人名單算是有了。雖然它給出的不少聯絡方式,有那麼一點難聯絡到。
最後,是一份說服策略。Manus針對不同情況的創作者,提供了一份個性化的說服策略。
(圖片來源:Manus的會話回放)
比如,對於某些內容創作者,他們可能想要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那麼,Manus就建議,向他說明這裡可以訓練專業水平,獲取更一手的採訪調研資源。
而對於某些資料分析人才,Manus就建議,向他說明這裡可以最大化應用資料分析能力,成為兼具資料分析和內容創作能力的人才。
此外,它還針對幾個有代表性的顧慮點,提出瞭解決方案。比如,對於想要自由的,就強調可以保留個人風格。對於跨領域轉型的,強調這裡的培訓和之前成功的轉型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Manus完成任務時,產生了大量中間成果物。
比如,對劉潤公眾號文章風格的分析報告,以及主筆的能力模型,招聘啟事等,非常有意思。

幫我安排出差方案
最後,來一個我正在頭疼的問題:出差。
下週末,我要帶隊飛往新加坡,小組成員們幾乎都從上海出發。但是出發前一天,我並不在上海。所以,我請Manus幫我規劃一下,出發當天,我是回到上海和大家一起出發,還是單獨飛往新加坡?
(圖片來源:Manus的會話回放)
Manus很快就進入了工作狀態。
(圖片來源:Manus的會話回放)
這裡,讓我感到驚歎的,是Manus所進行的需求定義,基本理解了我的意思。
(圖片來源:Manus的會話回放)
接下來,就看執行效果如何了。這裡,也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狀況:Manus被人機驗證給攔住了。
看到這裡,我感覺有點奇妙。因為之前很多次上網,我遇到人機驗證“你是人還是機器?”的時候,只會微微一笑,不做理會。
但沒想到,這次還真讓它攔住了。因為Manus,確實是機器……
(圖片來源:Manus的會話回放)
那怎麼辦呢?
沒事。Manus選擇嘗試其他方法。比如,去新加坡航空官網獲取航班資訊。
(圖片來源:Manus的會話回放)
過程中,它向我展示了兩個檔案。一個,是兩種出行方案的時間比較。一個,是兩種出行方案的價格比較。
(圖片可左右滑動)
最後,給了我這麼一個建議方案。
你覺得怎麼樣?
我覺得,思路可以借鑑。但還有些細節沒有考慮到位。比如,去機場也需要很多時間。
但這些問題,或許可以透過多次互動,或者產品迭代來解決。

DeepSeek和Manus,不是一個方向
好了。幾個測試看完,你有什麼感覺?
有人說,Manus的出現,可能是下一個DeepSeek級別的成果。所以,也有不少人拿Manus和DeepSeek進行對比。
但其實,這兩者並不是一個方向的產品。
怎麼說?我打個比方。
如果說DeepSeek是一個可以自己深度思考的助手,有點像《鋼鐵俠》裡的智慧助手賈維斯,能自己琢磨事情,給你建議,那麼Manus就像是《魯濱遜漂流記》裡的星期五。
星期五是被魯濱遜救下的荒島土著,起初,他什麼都不懂,對文明世界裡的事情一竅不通,但他有一點好,那就是使命必達。魯濱遜讓他幹啥,他就幹啥。讓打狗,絕對不去攆雞。
DeepSeek的核心,是一個深度思考的大語言模型,它透過邏輯縝密的思考鏈(COT:Chain of Thoughts),讓思考變得更加深入。Manus的核心,就是透過一個個任務清單,詳細地拆開任務,一步步執行這個執行鏈(COA:Chain of Actions)。
換句話來說,DeepSeek是個思考助手,而Manus是個執行助手。
所以,面對DeepSeek,最重要的事情,可能是提問題。而面對Manus的時候,最重要的事情,可能是下任務。
如果用咱們的歷史人物來打比方,DeepSeek相當於諸葛亮,多智近妖;Manus則相當於趙雲,驍勇善戰。
你可以透過諸葛亮獲取智慧,然後藉助趙雲,將這些智慧轉化為實際成果。
而關於“Manus到底行不行”這個問題,相信你看完我的4個測試之後,心裡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
所有Manus給出的結果檔案,我準備好了。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可以私信新增小師妹,回覆“Manus測試”領取。

試用Manus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了很久之前的幾個瞬間。
那幾個瞬間,我具體在幹什麼,已經記不得了。我唯一記得的,就是自己有點累。也有點煩。
我看著電腦螢幕發呆,心裡想,要是有一個科幻電影裡的智慧助手突然出現,幫我完成這些繁瑣的任務,那就好了。
現在,十幾年過去了。這個願望,似乎正在變成現實。
Manus也好,DeepSeek也罷,它們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幫助我們完成那些重複性的工作。就像我們的祖先發明瞭輪子來搬運重物,發明了算盤來計算數字一樣。
然後,我們就能夠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真正需要創造力和智慧的地方。
真好。或許,這就是技術進步的意義吧。雖然距離這些助手真正能產生實際價值,可能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
但至少,那一天,已經不再遙遠了。
再一次感嘆,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挺好的。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觀點/ 劉潤 主筆/ 景九 編輯 / 二蔓  版面 / 黃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2531原創文章

品牌推廣 培訓合作 | 商業諮詢 | 潤米商城 | 轉載開白
請在公眾號後臺回覆  合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