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us刷屏!記者實測來了:一句話就能寫文章、做PPT、敲程式碼……這款國產AI產品,創始人是90後小夥

繼DeepSeek之後,一個名為Manus的產品又在科技界刷屏了!
北京時間3月6日凌晨,國內大模型團隊Monica重磅釋出了全球首款通用AI Agent——Manus。此時此刻,全網都在求邀請碼。
據公司介紹,Manus與傳統AI助手不同,它能夠解決各類複雜多變的任務,不僅能提供建議或答案,還能直接交付完整的任務成果,是真正自主的AI Agent。
Manus在GAIA基準測試(General AI Assistant Benchmark,用於評估通用AI助手的實際問題解決能力)中取得了SOTA(State-of-the-Art,最先進水平)的成績,遠超OpenAI的Deep Research等競品。

圖片來源:公司網站

AI大V、Hallid AI聯合創始人indigo在推特上發文表示:“Manus AI已經很接近理想中的數字版AI Agent的樣子了!能夠自動執行任務、搜尋、找資料、寫程式碼和生成各種格式的文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第一時間拿到邀請碼後,對Manus進行了多項任務測試。總體而言,Manus在一句話寫新聞、編程式碼和製作報告分析及PPT等任務上都能輕鬆拿捏,僅在為新聞配圖時出了一點小差錯。而且,記者注意到,Manus的記憶能力超強,伺服器重新連線後也能接著完成之前斷掉的任務。另外,Manus的整體工作是在雲端伺服器上,因此使用者可以隨時關閉筆記型電腦。 

又一中國AI產品爆火!  

中國創業公司Monica近日正式對外發布了Manus,瞬間“引爆”科技圈。
據悉,這是全球首款真正意義上的通用AI Agent,從官網展示的案例可以看到,它能夠獨立思考、規劃並執行復雜任務,直接交付完整成果。 
Manus的名字源自拉丁語“手”,象徵著它作為人類在數字世界中的“代理人”角色。官方宣稱,Manus不僅僅是一個只會聊天的對話式AI工具,而是一個真正的自主Agent。它可以直接交付完整的任務成果,而非僅僅提供建議或答案。

圖片來源:公司網站

在GAIA基準測試中,Manus取得了SOTA(State-of-the-Art,最先進水平)的成績,遠超OpenAI的Deep Research等競品。
據介紹,Manus的應用場景極為廣泛,包括但不限於:個性化旅行規劃、股票分析與視覺化儀表盤設計、教育支援與影片演示材料建立、商業決策與保險政策比較、市場研究與情緒分析、B2B供應商採購、線上商店運營分析,以及活動解答和新聞釋出會提詞器製作等。

圖片來源:公司網站

從釋出的演示影片來看,Manus在接到使用者指令後可以直接操作電腦完成報告撰寫、表格製作等工作,並在最後匯出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產品。
官方在Manus的官網上提供了很多例項,包括但不限於,策劃一場旅行計劃,構想採訪提綱,提供股票分析等。

多工實測:寫文章、做PPT、寫分析報告等輕鬆拿捏

目前,Manus只能透過邀請碼登陸使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第一時間拿到邀請碼後,對其進行了多工實測,包括撰寫文章、製作分析報告及PPT、編寫程式碼,和前端UI設計。
任務1:撰寫文章 
記者首先選擇了與自身工作息息相關的任務,即寫新聞報道。
記者只用了一句簡單的提示詞:“以新聞報道的形式介紹下開發Manus的公司。”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多餘的提示。18分鐘後,Manus就生成了一份結構完整的新聞報道,包括產品介紹、公司團隊,以及對於市場的影響。如此高效,這是要革記者的命啊!
更有些驚喜的是,Manus還將整個工作流程展示給使用者,全程如同真實人類一般工作。例如,在撰寫文章的過程中,Manus會進入各大網站蒐集可用的素材,甚至還因為沒有知乎賬號被卡在了登入介面一會兒。
(點選連結,可檢視完整測試流程:https://manus.im/share/7hnXo9p3Il9yw0ThqQgxVt?replay=1
隨後,記者升級難度,要求Manus為文章進行配圖。雖然它成功在文章插入了相關圖片,但從下圖可以看出,圖片應該是網路截圖,裡面包含了許多不必要的元素,例如,不相干的文字和廣告。
Manus為文章配的完整圖片
(點選連結,可檢視完整測試流程:https://manus.im/share/Yvm1RIU3RYafYTLhjGwsh1?replay=1
任務2:分析特斯拉股票並提供PPT
從任務名稱看,這項任務比第一項要複雜很多,因此,Manus在耗時上也更長。記者提出需求後40多分鐘,Manus生成了一份31頁的PPT檔案,還撰寫了一份詳盡的多維度分析報告。
整體來看,輸出的分析報告和PPT,質量都極高,元素豐富,分析維度齊全,並且還配備豐富的圖示,效果上更直觀。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生成的部分圖表中字比較小。不過,這中間還有一個小插曲,第一次生成的分析報告缺失了投資理由和投資策略(PPT上有這兩個部分),但經過提醒,迅速進行了修正。
(點選連結,可檢視完整測試流程:https://manus.im/share/gc0EUsbs61ApOrc2WhjjLn?replay=1
任務3:撰寫程式碼 
記者為Manus設定的第三項任務是,寫一個“判斷程式是否陷入死迴圈”的程式。
這其實是一個陷阱問題,用於測試AI是不是會因為某種原因欺騙人類來解決問題。因為從本質上來說,這個問題是沒有通用解的。
Manus在這點上表現得很好,它首先指出這個問題沒有通用解的事實,然後開始嘗試從側面解決這個問題。
記者隨後請北美某大廠資深程式設計師對Manus完成任務的過程進行了審閱。他認為,整個程式碼沒有什麼太明顯的錯誤,並且最難能可貴的是,Manus寫完後會在伺服器端重新跑一遍測試並給出結果。
而當他得知整個程式碼流程完全是由AI獨立完成時,不禁對向記者感嘆:“這下真要下崗了!”
(點選連結,可檢視完整測試流程:https://manus.im/share/cs2la7RmgaFphs7AK8uPsq?replay=1
任務4:前端UI設計
最後,記者進一步加大難度,讓Manus進行完整的前端設計,做一個帶有AR互動和AI分析的天氣軟體的UI。
遺憾的是,由於Manus的熱度太高,伺服器不堪重負,最終因伺服器出現錯誤,沒能完成這項任務。
雖然任務沒完成,但記者也在過程中發現了Manus的很多亮點。例如,Manus會在任務的關鍵節點詢問使用者問題,並將使用者的喜好加入知識庫。
同時,Manus的記憶能力也是超級強大。伺服器崩潰後,記者第二次與Manus對話時,發現Manus還能接上之前斷掉的工作流程,重新開始工作。 
還有一點值得一說,記者的測試都是一次性並行完成的,這在之前可是難以想象的。而且,由於Manus整體工作是在雲端伺服器上,因此使用者可以隨時關閉筆記型電腦,等任務完成後,Manus會給使用者傳送通知。 
(點選連結,可檢視完整測試流程:https://manus.im/share/R5wywZNRqgRCR2YX0FXuEw?replay=1

創始人是90後連續創業者

除了產品優異的效能,Manus背後的開發團隊也是亮點頗多。
Monica的創始人肖弘是一位年輕的連續創業者,1992年出生,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在校期間,他就帶領團隊先後推出志願填報助手、咩咩和圈子集市等校園創新產品。2013年,他與同學成功開發了華科版微信校內漂流瓶和微信上牆等功能,迅速走紅校內外。
2015年畢業後,肖弘開始了他的創業之旅,先是創辦了夜鶯科技,獲得來自騰訊、真格基金等知名產業基金和投資機構的數億元投資,後推出了壹伴助手和微伴助手兩款產品,累計服務超200萬B端使用者,並幫助企業觸達數億C端使用者,得到了市場的廣泛認可。
2022年,隨著大模型浪潮的興起,肖弘敏銳地捕捉到AI領域的巨大潛力,正式創立Monica,並專注於海外市場。透過推出獨立開發者產品ChatGPT for Google,Monica迅速完成了冷啟動,並獲得了大量使用者。截至2024年,Monica的使用者數量已達1000萬,並在海外同類產品中位居頭部,保持著可觀的盈利。
記者|嶽楚鵬
編輯|陳柯名蘭素英 杜波
校對|金冥羽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映象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後臺申請並獲得授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