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金融圈撕逼引領者但斌

國慶假期踴躍開戶的投資者,今天開始交易了。
但一交易,他們發現股市下跌。
這時候,如果說有人對此比較滿意的話,恐怕要算但斌了。
胡錫進不說話後,這位私募大佬在金融圈裡非常火。
前者曾經不予餘力看好A股,後者積極勸說大家冷靜。所以如今上面全線飄綠的場面多少如他所願。
那他是怎麼樣願的呢?這就要從9月18日股市開始上漲說起。
當時短短幾天,上證指數就怒漲800點,很多人感慨這可能是A股史上漲最快的一波牛市。
面對此情此景,但斌在微博裡說,部分同事在A股上賺錢了,甚至超越了我全年美股的收益。

看得出那時候他很高興。


但10月2日港股瘋狂上漲,讓他情緒不一樣了,他直接說:“這樣的暴漲,必有暴跌,這次如果再被套住,該動員的力量都動員了,解套將遙遙無期。”

另一邊,他對A股的看法也變得耐人尋味起來。


10月3日,但斌轉發他人的圖文,表示聰明如牛頓者,尚且在牛市賺不到錢,更何況普通散戶呢。
10月4日,他說的更直接:“我還是看反彈。”

10月6日,他一邊透過朋友圈提示風險。


一邊又轉發著名經濟學家華生的文章,說要警惕股市狂飆的失控。
10月8日節後開市,上午A股一度漲停,但斌在中午說普通人還是不要拿自己的存款去股市裡博弈。
下午上證指數報收3489.78點,上漲4.59%,他連發幾條微博表示:
港股暴跌,已經驗證了我的觀點;
而A股過去一直是“牛短熊長”,萬一重複過去的規律,對中產及百姓來說會“雪上加霜……”
反而現在股市下跌了,但斌說的狠話少了。
這倒不妨礙我們總結出他上面行為的特徵:
苦口婆心提示風險;
甚至表示會暴跌;
疑似但斌之前重倉了美股。

與他觀點相反的大佬還挺多的。


衝在最前面的就是任澤平。
他先是說,即使看空也不要做空,不要試圖阻止牛市的去路。
這句話是不是內涵但斌不得而知,但他個人看好A股的情緒很高漲。
反覆強調,節後A股開盤即收盤。
這麼看好,是因為他相信股市好了,樓市就能回暖,進而改善就業和消費。
多好的想法啊,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這位專家的名字。容我介紹一下,他是前恒大首席經濟學家,離開恒大後,一度推銷過洗髮水,現在做起了金融大V。

比他草根性質強一點的是民間股神林園。


林園說,雖然市場漲了不少,但沒有泡沫,很多資產依然很便宜,所以現在仍是彎腰撿錢的時候。
怎麼撿?
一個是,他相信4500點以上是牛市的起點,大家投資可以勇敢一些;一個是,他覺得在買股票還是買房子問題上,買股票更值得。
不過這些人沒有直接與但斌搭話,這時候一位網紅女投資人選擇指名道姓。

於是一篇洋洋灑灑的長文出現了。


主題就是:(但斌)你那麼喜歡美股就去美國待著吧。
反觀她自己,她相信A股能漲到6000點,日成交量能達到5萬億元。
很多人不在乎她說的對不對,大家一致認為封面比觀點更有張力。
那支援但斌的大V有嗎?自然有。
他們轉發點贊但斌的言論,加劇了撕逼戰的擴散。
只是現在很多人光顧著思考進場不進場、何時拋售的問題了。
哪管得了這群幹嘮嗑的。

要怪就怪國慶節後股市變化太快。


10月8日,上證指數報收3489.78點(+4.59%)。
10月9日,上證指數報收3258.86點(-6.62%)。
資料之外是核心問題,但斌說對了嗎?
首先,但斌一直沒有給出確切的暴跌時間。
沒有精確的時間,只是說一個大概,表示會暴跌,會讓散戶賺不到錢,這反倒容易讓人浮想聯翩。
其次,他說的準嗎?
有一個例子,一位網友覺得節後第一天肯定大漲,但但斌用“拭目以待”間接表達自己的擔憂。事實上,8號那天漲了4.59%,算這波漲勢裡最高的。
本來,股市就有漲有跌,而他這樣反覆強調暴跌可能會來,又沒給出具體時間,是很容易被打臉的。
比如,
10月3日,恒生科技一度暴跌7%,但港股最終全部V了回來,尤其10月4日,恒指再度漲2.8%,恒生科技指數漲近5%,可謂實現了陰包陽。
這幾天恒指又跌了,那到時候又漲回去,又該如何評價但斌的預測呢?

再次,但斌一直在看空嗎?


嚴格來說,很難說但斌在看空,因為確實更像是在做風險提醒。
這時候很多人會覺得但斌這種話中有話的觀點一直如此。我看了看,節前但斌的發言會溫和許多。
沒有明顯的暴跌提示;
甚至26日收盤後,表示就得這麼幹才能救市。
這種行為上的對比,很值得玩味。
國慶節裡發生了什麼,讓他的言論變得直接和激烈了,真的是踏空讓他難受嗎?

很難說得清了。


而且,雖說話沒問題,但正確的廢話容易招致批評
簡單點說,就像但斌引用別人的吐槽裡說的:“這個時候談估值就像春宵一刻擔心論文不完成”。

誇張點說,就像在孩子滿月酒時候,提醒人一定會死的。


反反覆覆在別人開心時說喪氣話,可能讓對牛市抱有期望的人大為不快。


但但斌不在乎。
因為但斌不是在吵架,就是在吵架的路上。
2023年4月,他和網紅私募大佬陳宇激烈交鋒。
陳宇先在微博發帖力挺AI行情,在他看來,這種行情堪比2000年的網際網路大夢。
但斌就提出了“小心駛得萬年船”的說法。
你既然不同意我的看法,那我就覺得你是反指。
你既然覺得我是反指,我就吐槽你口口聲聲說看好AI,結果倉位不重。
大家都指責對方別有用心,說著說著本該淡化這場紛爭。結果到了今年7月,來了彩蛋。
但斌拿下百億私募的上半年業績冠軍;另一邊陳宇業績撲街。
彩蛋也沒完。
7月底,陳宇獲評“5年期金牛私募投資經理”,但斌直接到陳宇微博評論區說,我家業績都是冠軍,怎麼我們沒有獲得金牛獎。

所以問題來了,下次他倆會吵什麼?


我們再往前翻,翻到2021年1月底。
綽號中國巴菲特的李錄認為,中國很多基金,不熱衷於提高投資技巧,而是熱衷於發新基金。
同樣綽號中國巴菲特的但斌表示,李錄兄對國內基金髮行情況可能不太瞭解,不是我們不想,而是情況不太一樣。
這次沒有向上面那次一樣延續一年多,吵得兇。
但“中國巴菲特”可能遍地走多少是一個壞訊息,意味著大佬太貶值了。
那好訊息就變成:人人都是大佬,我也可以是。
我們一般認為和氣生財。
你有你的投資理論,我做我的情懷輸出,就算有爭議,也犯不著擺到檯面上吵架。
在金融圈裡並不容易實現。

有的溫和一些,只進行觀點爭論。


比如,你說消費是永恆主賽道,我覺得不是。
有的撕破臉皮,指責對方歪曲了自己的觀點,結果對方再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接著演變成拉鋸戰。
吳**在微博上說自己的影片疑似被另一大V“珍**”移花接木,並曲解原話,造成嚴重歧義。珍**也發了一張吳**是如何移花接木的圖片……
(此為珍**指出在吳**爆料截圖上的截圖)
不爭的事實就這樣擺在眼前:
撕逼似乎成了金融圈的常態,和氣才是變態。

收取漁翁之利並不容易,這時候對散戶來說,才是可怕的。


如果僅僅因為立場,而去共情某一位私募經理,就會忽視很多投資雷點。
“其實有很多私募經理都是高手,寫出來的文章邏輯順暢論據充分,論點清晰,非常漂亮。除了炒股水平一塌糊塗,淨值難以直視,給投資人虧出翔,收起管理費來毫不手軟之外,幾乎沒有缺點。”

甚至你覺得他是一個好人,愛講真話,結果翻翻歷史記錄,發現什麼話都敢說。


更何況他們拿你的錢去投資,他們再怎麼也不虧。
而你可能陷入這樣的困境: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可以一天倒塌;
同樣對於牛馬來說,財富自由很難,但一天敗落成牛馬這件事很簡單。

-END-
【推薦閱讀】
點選下方按鈕關注
回覆晚安
可以看到一篇“性癮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