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更接近於真相

作者 | 燕梳樓
看完315晚會,很多網友感覺天都塌了。
因為被曝光的品牌,從黃燜雞到衛生巾,從維修刺客到電話抽獎,幾乎踩遍了所有的坑。
為此我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對涉及的9類消費欺詐進行解構,並公佈了上榜黑名單。沒想到文章很快刷屏,直接幹到當天原創排行榜第一。
大家為什麼如此關注呢?是因為我們打工人太難了,一半女性用的都是翻新衛生巾,連牛馬吃的低檔快餐黃燜雞都是剩菜回收的,能活下來真是個奇蹟。
因為我自己也不是萬能的DeepSeek,很多資料都需要查閱驗證的。我平時最大的習慣就是去到B站看一些優質UP主的科普實驗等,所以這次我就想看看他們對315的反應。
315晚會剛結束,一次性內褲就被UP主第一個開箱。看完後我後背發涼。因為我也是“一次控”,無論出差還是去洗浴中心,都會使用一次性內褲和睡衣。
比一次性內褲更讓人破防的是衛生巾。凌晨時分B站的《正負之間》就邀請到翻新衛生巾事件當事人,參與此交曝光行動的紡織品質檢專家,我才知道很多羊絨衫裡面連一根羊毛都沒有。
這與其它依賴演算法,對公眾進行碎片化、片面化資訊投餵的短影片平臺相比,顯得格格不入。這既得於一批高認知UP主的堅守,也得於B站堅持的長期主義和高質量的專業內容分享。
所以B站不僅聚集了一批年輕人,更吸引了像我這樣注重內容與資訊交叉的前浪。大家都知道我是時評作者,需要大量的資訊相互驗證才能從複雜的表面中探尋真相。而B站則是我獲取資訊的重要視窗。
事實上B站在很多社會熱點的討論與解構方面,更講究慢工出細活。因為中長影片的製作週期更長,但相比較於短影片15100個字的碎片搬運,B站更偏向於問題的拆解深挖。短影片平臺只告訴使用者出了什麼事,B站則是解釋為什麼、怎麼辦。
比如這次315期間,楊銘宇黃燜雞因兩地3家門店爆出蘑菇回收再加工,使用隔夜發酸土豆片,變質牛肉塗紅色素銷售等問題引發眾怒。去年該連鎖品牌就多次被曝出衛生安全問題,甚至有食客在黃燜雞米飯中吃出老鼠。
此前黃燜雞米飯還曾作為非遺被譽為國民快餐,誰知道幾年過去竟然淪落成這個樣子。隨著國務院食安辦一聲令下,各地市場監管迅速出動,楊銘宇黃燜雞也由此成為引爆今年315的第一個塌方的連鎖品牌。
就連外賣騎手都覺得嫌棄,給消費者列出了一個“十大不能點外賣”清單,其中黃燜雞位列第一。這究竟是個別門店的問題還是所有黃燜雞門店的共性問題?記者是如何發現這些問題並決定公開曝光的?
畢竟打工人不能不吃飯,而能選擇的低價快速餐飲本來就不多。針對這些公眾關注的問題,B站特別推出了一檔專欄叫《趁熱聊聊》,針對當下的熱點如時政、民生、娛樂等熱點事件進行還原和解讀。
就在315的第二天,《趁熱聊聊》就透過直播的方式,邀請了曝光黃燜雞的暗訪記者以及上海市市監局等多方連線,對背刺大學生和打工人的黃燜雞米飯、許府高湯火鍋等平民快餐問題展開討論。

直播中,暗訪記者表示也是在偶然中發現黃燜雞後廚亂像,才決定臥底調查的。沒想到現實比想象中更加惡劣。親眼看到後廚將顧客未吃完的蘑菇和肉片挑出來重複使用,第二天直接加熱出售。
為此,記者還現場給大家支了個招,就是上午11點前不要點外賣,因為點得太早可能就要吃別人前一天剩下的。由此也看出,在餐飲領域,可能有問題的並不止黃燜雞,其它鏈鎖品牌也有。
但沒想到記者的好心建議瞬間又被炒上了熱搜。然後11點前不要點外賣成為多個平臺的刷屏熱詞。不過習慣於斷章取義搶熱點的一些平臺又著急了,記者在直播間還有一句話,不要點的太晚。
為什麼說不要點的太晚呢,因為有些商家會把堂食顧客吃剩下的挑出來再摻到新的餐品中,甚至吃湯汁都不倒,直接混在一起重新端到顧客的桌上。這,才是事件的全貌,而這樣的全貌,只有B站幫我們還原了。
不知道我們有沒有發現,尤其是以某係為代表的社交平臺,高度依賴演算法進行資訊投餵,充斥著大量低智內容,他們更在乎情緒,並不在乎真相,讓受眾一步步陷入資訊繭房,並對此深信不疑。
比如315過後,更多情緒指向市場監管。所以《趁熱聊聊》不僅請到了暗訪記者,還邀請了市監局的執法人員現場說法,向公眾介紹日常工作和職責範圍,爭取社會理解與支援,避免一邊倒的踩踏。
連線的上海市楊浦區市監局執法人員稱,自己在2024年一年就處理了將近1000件的投訴舉報,工作量非常大。涉及到網路消費、電子產品、餐飲服裝等等,每一次投訴的背後,都是消費者對監管情緒的錨定。
事實上我們在很多眾所周知的社會熱點的追蹤上都能發現B站的身影。比如去年轟動一時的“油罐車混裝食用油”事件,透過媒體披露的車牌號調查發現行車軌跡,源頭就是B站的UP@高劍犁。
而在意識形態領域B站更是體現出優質UP主強大的專業性與原生能力。比如食貧道的紀錄片《何以當歸》,採訪五大三粗的餐館老闆、臺大的高材生、布農族原住民、穿著性感的檳榔西施等等,還原了臺灣同胞的現狀和想法。
其中,對臺灣高中生“街訪”提問中國史的內容,有考生稱中國史就一兩道題,還有考生一臉茫然反問“中國史是什麼”,背後折射出的是當局推行“去中國化”的洗腦教育。“中國史是什麼”還一度上了央視,衝上多個平臺熱搜第一。
可以說,無論是從頂層的大是大非,還是底層的市井民生,B站都能在重大社會議題方面發揮專業且深度的內容優勢,透過各個領域優質的UP主傳遞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並給出真實且讓人信服的觀點和意見。
我也總結了一下為什麼很多優質原生熱點內容能在B站產生,兩個原因:一方面是中長影片的社群基因,讓UP主們不能只是總結複述各種車軲轆話,沒有核心的主題,嚴謹的論據必然難以讓使用者買單。
另一方面,平臺自身對於優質內容的重視。知識生產與分享一直是B站的重要心智和優勢品類,以“趁熱聊聊”為例的平臺自創節目,則反映出平臺在還原社會熱點真相方面,去偽存真作出的努力。
最後建議大家任何時候都能保持一分清醒,學會利用不同資訊進行交叉驗證,不要盲從任何資訊推送給我們構築的認知陷阱。
成長的途徑有兩個:上課和上當,不上課就會上當;認知的途徑也有兩個:教育和教訓,不被教育就被教訓。
很多人的認知低配了他們的生活,但更多人的生活高配了他們的認知。
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把這個世界讓給蠢貨。

– End – 
   位卑未敢忘憂國!
@關注和轉發,就是最大的支援@
對話作者請新增微信:
ydx2021202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