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的困境事關國運

文丨鄧新華
最近餐飲業遭遇重擊,這會引起連鎖反應,事關國運。
先講個故事:
假設一個村子有鐵匠、農民、裁縫,他們相互交換產品,不會產生“產能過剩”。那麼,村長有什麼辦法制造“產能過剩”?
很簡單,阻礙其中一些人生產,例如,把鐵匠的鋪子關了。鐵匠生產不出農具跟農民換糧食,農民的產能就“過剩”了。而且,鐵匠沒東西換糧食,就沒糧食買裁縫的衣服。同樣,農民的糧食無法賣給鐵匠,他也收不回成本,他也會減少購買裁縫的衣服。你看,整個村子都出現了“產能過剩”。農民、裁縫競相降價,一片悽風苦雨。
這,就是主流經濟學經常掛在嘴邊的“產能過剩”。他們認為,農民、木工生產得太多了,太“內卷”了,所以賣不出去。需要治理“內卷式競爭”。
這就是主流經濟學特別、特別荒謬的地方。
什麼是需求?就是你對某些商品有需要且能夠支付。
我想大家很容易看出,實際上,根本就不是農民、木工做錯了、生產得太多了,而是鐵匠的正確產能被阻止了、失去支付能力了。農民、木工完全就是正常生產,並沒有做錯什麼,但因為鐵匠需求大跌,他們就顯得“產能過剩”了。“產能過剩”這個詞描述的根本就是假象,它實際上是鐵匠產能不足。
這個道理是不是非常容易懂?
所以你明白了嗎?餐飲業的困境必須高度重視。
因為,當餐飲業就像鐵匠一樣,缺乏支付能力時,那一定會引發連鎖反應,加劇其他行業的“產能過剩”。
實際上,在重擊之前,這幾年餐飲業日子早就就不好過。拿2024年來說,2024年上半年北京大中型餐飲企業的利潤同比下滑了88%

你也可以說,餐飲業的產能“過剩”了。不止餐飲業“產能過剩”了,不少行業都普遍地出現了“產能過剩”。
這並不是因為餐飲業做錯了什麼,而是因為“鐵匠”——房地產、網際網路、民間教育等行業的從業者支,付能力大為降低,才使得餐飲業“產能過剩”了。
但是當房地產、網際網路、教培等行業遇到困境時,絕大部分餐飲業的從業者根本就不會意識到,當“鐵匠”的產能受阻,會使得“農民”、“裁縫”的正常生產變成“產能過剩”。
他們心裡估計在想:“你房地產、網際網路、民間教育的困境,和我有什麼關係?又不影響我正常做生意。”
同理,今天餐飲業遭遇困境,一定會加劇其他行業的“產能過剩”。不是因為其他行業做錯了什麼,而是因為餐飲業從業者的需求會進一步大幅下降。
但是其他行業的人同樣也不會意識到餐飲業的困境和他們的“產能過剩”之間的聯絡。他們可能還覺得真的是自己的行業太“內卷”了,需要治理“內卷式競爭”呢。
所以,在本文開頭的故事裡,你覺得需要治理農民、裁縫的“內卷式競爭”嗎?
很明顯,當然不需要!
真正需要做的,是恢復鐵匠的正確產能。只要鐵匠能繼續正常生產工具,來交換農民的糧食,農民、裁縫的“產能過剩”自然就消失了。
也就是國家反覆強調的,多推出擴張性政策,不推出收縮性政策。
哪些是擴張性政策?重申對市場的尊重,減稅,減少管制,都是擴張性政策。
“鐵匠”們——房地產、網際網路、民間教育等等行業恢復正確產能,從而恢復需求,所謂的“產能過剩”、“內卷式競爭”自然也就消失了。
在網路小說《詭秘之主》裡,主角克萊恩和一些人曾經陷入一個時間線的迴圈,那是一個特別無望的狀態,因為陷入迴圈中的其他人根本意識不到自己陷入了迴圈。幸好克萊恩能夠意識到自己陷入了迴圈,才能打破迴圈。
所以,你明白餐飲業的困境為什麼事關國運了嗎?因為它可能加劇“餐飲業從業者需求下降→其他行業‘產能過剩’→治理‘內卷式競爭’→被治理行業需求下降→其他行業‘產能過剩’……”的閉環迴圈。
人們必須跳出主流經濟學的荒謬迴圈,才能救經濟。
今天鄭重推薦張老師的新品“張是之經濟圈”,簡單來說,這個下單是“買一得三”:
一個是我的經濟學的教學影片;
二是圈子裡其他內容資源和社群討論;
三是我們智谷趨勢的趨勢研判。
定價499,現在上新優惠只需要365。
下單後停留三秒鐘,會彈出一個微信二維碼,加上我們客服微信,拉你進群。
張老師本人微信 ↓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