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在成都住了17年,幫助了800多個殘障家庭的英國老奶奶,就要告別蓉城,返回家鄉了。
雖然過去40多年都沒有在老家英國住過,朋友們也都散落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但這位80歲的老人告訴我,總會有這一天,是時候離開了。

這位英國老奶奶叫Rachel Grace Pinniger,中國朋友們叫她“瑞”。跟我聊天時,她站在成都高升橋,她創立的手工藝品商店“岩羊”門口。歸期臨近,她把家裡帶不走的小物件(杯子,碗,裝飾品)搬來店裡,發起了一個二手市集。很多志願者來幫忙,特別熱鬧。

瑞是一名無國界醫生。她曾在15個國家工作,培訓了無數鄉村醫生。瑞1989年第一次來到中國,成為了一名醫生志願者。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瑞再次來到成都,參與抗震救災,幫存活者做義肢。那時瑞開始思考,怎麼能幫這些倖存者增加收入,更好地度過餘生。

岩羊除了賣手工藝品,也賣咖啡和飲品
2013年,瑞把自己當時所有的積蓄,共30萬人民幣,用來開了這家店。“岩羊”的名字是她取的。岩羊(blue sheep)生活在高山峭壁,比如青藏高原這種險惡的地方,但它們頑強、充滿生命力,正如瑞想要幫助的那些身殘志堅的人。瑞的想法很簡單,從弱勢人群那收工藝品,放在店裡賣,給弱勢群體一個機會,用一技之長增加收入。
生意不是那麼好做的。醫生背景的瑞,也不是一個精明的生意人。首先她採取的是即付而不是代賣制,其次她經常以高於市價的錢收手工藝品。開店前三四年,因為鋪子鮮有人知,門可羅雀,每年都虧損。好不容易,瑞的故事被主流媒體注意到了,來了流量和顧客。但很快,疫情又來了。

岩羊當時有一位合作的皮雕工匠餘先生。餘先生有三個娃,一個女兒有唐氏綜合徵症,兩個兒子患地中海貧血症。兒子動手術需要錢,瑞就把自己賣房剩的錢贊助餘先生兒子做手術了。
當然,瑞跟我聊天時,一句都沒有提自己的過往。她只是淡淡說,岩羊有新的主人,自己應該離開了。

駱靜
瑞做的這些事是岩羊的志願者、成都姑娘駱靜告訴我的。我和駱靜去年在成都金堂的亮亮農場認識(傳送門:三顧裡園,杭州最像家的地方)。駱靜和我一樣,也是80後。她有次玉林的彼特西餐廳吃飯,看到餐廳裡擺著岩羊的手工藝品。因為這個機緣,她知道了瑞,並加入岩羊成為一名志願者。

看得出來,駱靜對岩羊非常有感情,對店裡的每一個手工藝品都相當熟悉。我隨便拿起一個手工藝品,她都能立馬告訴我工匠是誰,和他們的故事。比如,“這個工匠手全身癱瘓,躺在床上勾的娃娃”,又比如,“這個阿姨每次要坐2個小時地鐵,來我們店裡送她做的東西”。我選了一個針勾的可愛小白兔子,駱靜遞給我一張卡片,上面記錄著製作者楊永珍女士的故事。

我問駱靜怎麼看後Rachel時代的岩羊。沒有了瑞這個大IP,岩羊還會好嗎?駱靜挺樂觀,她說岩羊有靠譜的新負責人,有這麼多的支持者,一定會繼續自己的路。

駱靜還告訴我,岩羊最直接幫到的是缺乏經濟收入的殘障人士,但她觀察,岩羊也給許多迷茫的年輕人帶來了溫暖。她說,“很多年輕人來這裡,非常喜歡。他們會意識到,哦,原來社會並不全是之前認為的那樣,還有自己不知道的另一面。”岩羊目前有100多個志願者,其中不少是大學生和年輕人。
告別了瑞和駱靜,我在離岩羊幾十米的廣場上看到這個鍋魁攤,由一對外貌平凡的夫妻在經營。小小的攤位,竟然也對弱勢人群提供愛心餐。看,大愛,一定不會孤獨。

其實和駱靜聊天時,我就在心裡問自己,像瑞這麼“瓜”的人,現在還能找得到嗎?但現在我感覺這問題不重要。真正該問自己的問題是:
“我為什麼不能成為瑞?”

岩羊地址:地鐵5號線高升橋站F口,也可以上小紅書搜尋岩羊BlueShe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