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選上方"GameLook"↑↑↑,訂閱微信 」
昨天(3月18日),Supercell的新遊《MO.CO》上線吸引了不少外界的關注,這不僅因為去年的《爆裂小隊》是Supercell時隔六年才推出的下一代作品,而《MO.CO》距離《爆裂小隊》釋出才不到一年時間,更為重要的是《MO.CO》選擇了“全邀請碼”的發行方式,與時下的常規手遊市場營銷策略可以說是截然相反。因此很多圈內同行應該都和GameLook一樣,十分好奇Supercell這家以大膽創新著稱的公司,能否在手遊營銷上也實現革新。
而從昨天遊戲全球發行以後的免費榜成績來看,可以說初期的表現還是相當不錯,甚至於超出了GameLook的預期。截至完稿時,《MO.CO》在全球48個國家和地區闖進了iOS免費榜前10名。其中在幾個歐洲國家,例如德國、義大利、Supercell的大本營芬蘭等地免費榜登頂,而在最為重要的T1級的美國市場也同樣闖進了前十(第7名)。並且免費榜成績還在提升中。
首日iOS免費榜成績
不過遊戲在亞洲T1級市場的日本、韓國則未進入iOS免費榜前10(日本21、韓國19),GameLook認為這一方面是《MO.CO》的美術風格以及產品調性更符合西方玩家口味,另一方面也是因為《MO.CO》在遊戲玩法上類似於輕度MMO產品,而日韓市場其實有很多可替代性的遊戲。不過《MO.CO》在中國香港、中國臺灣、中國澳門以及新加坡等地的免費榜成績反而比較突出,這也說明中國玩家以及中華文化圈內的玩家對Supercell的認可還是比較高的。

首日iOS暢銷榜表現
雖然《MO.CO》首日iOS免費榜成績非常突出,但暢銷榜表現來看,暫時未快速轉化為玩家的大量的充值。《MO.CO》目前僅在8個國家進入了iOS遊戲暢銷榜TOP50,總共在22個國家進入TOP100,歐洲的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均在列,但《MO.CO》未進入美英加拿大等、以及亞洲T1級市場(中日韓港臺)暢銷榜前列。
順帶一提,騰訊在年初就建立了《MO.CO》國服《代號MO.CO》的官方賬號,昨天又宣佈開啟首測招募,預計拿到版號以後很快就會上線《MO.CO》國服。

不買量,成績卻意外地不錯
在GameLook看來,《MO.CO》的首日免費榜成績,雖然比不上去年採取爆量營銷模式的《爆裂小隊》(首日登頂95個國家地區的免費榜),但是《MO.CO》的首日衝榜表現依舊和一款正常營銷規模、獲得全球AppStore全球推薦的遊戲產品差不多。
然而實際情況是,《MO.CO》今天並沒有獲得蘋果AppStore的Today大圖推薦、以及遊戲欄目下的推薦位,取得這樣的免費榜排名,極為驚人。

事實上不僅是AppStore,根據廣大大的廣告監測資料,《MO.CO》只在2023年10月到12月遊戲測試期間投放過少量廣告素材,也就是2023年遊戲首曝測試期間進行了投放。與西方市場其它頭部遊戲例如《Royal Match》相比,《MO.CO》在測試期間的素材投放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甚至連投放素材曲線都是空白狀態。

就算考慮到三方資料平臺的監測可能有延遲,但至少也能說明《MO.CO》在上線前並沒有進行遊戲預熱買量推廣,也就是完全沒有買量。這與去年Supercell在《爆裂小隊》上線前一個月內進行大規模廣告營銷、最終獲取了4000萬預約使用者的情況截然相反。
關於這一點,其實都不需要依賴三方資料平臺的資料監測,僅從國外各大流媒體平臺上《MO.CO》的聲量就能感知到。在國外玩家社群甚至有Supercell的粉絲開始為《MO.CO》感到擔憂,因為他在網際網路上幾乎看不到任何廣告,他擔心“缺乏市場營銷會對《MO.CO》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MO.CO》如何跑通“全邀請碼模式”獲取使用者?
當然,Supercell並非像上文那個國外玩家所說的那樣,沒有給《MO.CO》做遊戲營銷,Supercell只是選擇了成本更低、依賴遊戲社群的邀請碼模式來進行營銷。事實上Supercell在這個邀請碼模式上還有不少小心思。昨天GameLook就在報道中提過,《MO.CO》上線前48小時內只能透過Supercell的官方創作者來產生邀請碼。
而根據國外玩家社群的反饋,這一規則其實還有更細緻的劃分,那就是上線首日官方創作者每個小時都能生成邀請碼,而該邀請碼只能生效20分鐘。這就意味著主播需要不停地直播、隔20分鐘去重新整理二維碼、才能更大程度地分享邀請碼。到了第二天,邀請碼的有效時間變成了24小時,這樣意味著主播們可以透過製作影片的方式來傳播邀請碼,而不需要持續直播更新邀請碼了。

之前也說過,Supercell的官方創作者計劃,只要內容創作者能吸引到自己的粉絲,並且粉絲在消費時填入自己的特徵碼,他們是能參與現金分賬(5%)的,因此在首日這種動態生效邀請碼的規則之下,主播們如果想吸引更多玩家,讓更多玩家透過自己的邀請碼進入遊戲,進而在未來擁有更多的潛在分賬機會,那麼他們就需要在昨天儘可能多地去直播《MO.CO》,對於Supercell來說這就相當於變現提高了遊戲在平臺上的曝光率。例如Youtube上一個擁有146萬訂閱的Up主(同時也是Supercell官方創作者),昨天就直播了長達12小時,堪稱馬拉松。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遊戲上線前《MO.CO》的官方通告表示在遊戲開服後的48小時之內,只能透過Supercell官方創作者分享的方式獲得邀請碼,但從玩家反饋來看,昨天就已經開啟了玩家分享模式,每位玩家在遊戲內達到5級以後,就可以生成自己的邀請碼,最多邀請3位玩家進入遊戲。

《MO.CO》官推下,有玩家在主動分享邀請碼
另外由於Supercell這種依賴主播自然流量的推廣方式,並未直接在流媒體平臺、社交平臺上投放廣告,所以有可能會存在被平臺限流的情況,而根據GameLook觀察,幾個主要平臺中表現較好,對遊戲發碼推廣做出較大貢獻的其實就是Youtube。在上文所說的動態邀請碼制度下,昨天Youtube上有不少觀看人數超過十萬次的主播直播。作為對比,Twich上《MO.CO》的直播資料就要平淡得多。

其餘平臺同樣較為一般,比如《MO.CO》官方的Discord頻道目前只有3萬成員,線上人數為3000多人。

再比如Reddit,目前《MO.CO》官方的子版塊只有不到5000名粉絲,昨天《MO.CO》官方在這個板塊上額外投放了10000個邀請碼,而根據該帖子下面的玩家回覆,至少在該帖子釋出7小時之內,這些邀請碼依舊未被領完。


其它的像是TikTok、推特、Ins等社交平臺,《MO.CO》的官方賬號粉絲數量也不多,基本都是不到1萬,TikTok上的相關短影片播放量也不高,除了去年測試期間的相關影片之外,昨天釋出的《MO.CO》相關短影片中,播放量最高的一條是3萬“like”左右。

真正的考驗還未到來
最後如果要問Supercell是不是真的已經跑通“全邀請碼發行模式”、實現遊戲營銷革命了?GameLook只能說還為時尚早。
這主要是因為《MO.CO》目前看上去成績尚可的免費榜表現,其實很大程度上是以Supercell官方創作者為首的一批KOL帶來的。關於這一點就從幾大主要流媒體、社交平臺上,《MO.CO》在Youtube上的表現最好就能看出來。
這一方面是由於大部分Supercell官方創作者的主要陣地是Youtube,另一方面也是Youtube平臺特性決定的,作為長影片平臺Youtube本身的中心化程度更高,使用者對內容質量的要求也更高,在這種情況下Supercell選擇不給《MO.CO》做買量營銷,而是激勵內容創作者生產遊戲內容做內容營銷就會相對更有優勢。
而像TikTok、INS等社交媒體,則更加依賴廠商直接投放廣告素材來儘可能多地獲取泛使用者,如果使用者分享的影片內容沒能得到平臺推流和推薦,播放量就不會太高,所以這些平臺在“邀請碼模式”這種更加追求高轉化率的發行模式下就表現平平。
但是問題在於,主播帶來的流量其實會快速衰減,Supercell自己顯然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他們才會在上線後48小時之內給官方創作者專門的發碼渠道,甚至在首日採取生效20分鐘的動態邀請碼來激勵主播們拉長直播時間,與此同時他們又一併開啟玩家分享,希望在玩家關注度最高的前兩天儘快地啟動裂變式傳播。
事實上,“全邀請碼發行模式”能不能跑通,長期來看還是依賴於玩家之間的自發擴散,如果僅依靠KOL帶量,那本質上和達人營銷沒有太多區別。而這種模式獲取的使用者,雖然轉化率和留存率都會顯著高於正常營銷模式,但是絕對使用者數量也不會太高,因此對於做慣了大DAU競技遊戲的Supercell來說,他們未來遲早會在某個階段停止邀請碼模式。
當然,反過來想或許這也是為什麼Supercell選擇在《MO.CO》上試水邀請碼發現模式,畢竟《MO.CO》可以說是目前Supercell幾款產品中PVE色彩最濃厚的一款,相比於純PVP遊戲來說,就算早期玩家數量沒那麼多也能跑起來。

但不管怎麼說Supercell作為一家以創意和商業模型良心著稱的公司,高ARPU路線總歸不適合Supercell,比如《MO.CO》在過去一年多的測試周期內,就刪除了所有與數值和強度掛鉤的付費點,目前遊戲基本依靠裝扮付費,在這種情況下《MO.CO》依舊需要成為一款大DAU遊戲才行。
因此對於《MO.CO》“全邀請碼”發行模式的效果評價,恐怕還需要觀察Supercell能堅持這種模式多長時間,以及在施行邀請制模式的週期內,積累了多少使用者。
····· End ·····
GameLook每日遊戲產業報道
全球視野 / 深度有料
爆料 / 交流 / 合作:請加主編微信 igamelook
廣告投放 : 請加 微信:Amyly588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 訂閱微信公眾號

····· 更多內容請訪問 www.gamelook.com.cn·····
Copyright © GameLook® since 2009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