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春天到,有民營房企,能發美元債券了

這家房企是新城,曾經的行業前十。
據路數小夥伴們透露,好幾家香港投行已經找到了投資機構,為接下來的新發行做好了準備。
金主爸爸們對新城美元債券給出的初步利率是10-11%,初步期限是2-3年。
只要新城能接受,屆時新債券壓根不愁沒買家。
新城存續債券共3筆,利率都在4.5%左右。其中兩筆的發行主體是香港上市的新城發展,在今年5月和7月到期,共計約7億美元;另外一筆是A股的新城控股,今年10月到期,餘額約3億美元。
新城還有時間討價還價,倒不用火急火燎下週就發。當然,它也可以下週發或者不發。
但不管怎麼樣,這個訊息還是令路數小夥伴們小小激動了一番。有人會說,借錢而已,有什麼值得激動?
先說意義,這將是今年第一單民營房企美元債券,標籤是:
民營內房首次境外融資破冰。
人生能有多少個十年?今年是這一輪地產下行期的第四個年頭。從2021年末開始,民營房企基本集體告別美元債券市場。
這期間,有且只有萬達卓越商管發行成功。萬達2023年發了筆,利率11%;卓越商管更早些,2022年初發了2筆,利率在3%左右,發行金額也不大。
這段黑暗的日子裡,民營房企過得可憋屈了。有位地產高管跟路數形容,在外頭說自己是乾地產的感覺跟勞改過差不多。
房企慘,金融機構也慘。好多小夥伴要不就是時不時研究重組方案,看不到啥希望;要不就是看一堆亂七八糟的城投美元債OC,很容易就懷疑人生。
當然,民營房企發不出,你以為央國企地產的日子就好過?
其實央國企地產也沒好到哪兒去,大夥主打借不到境外錢,要剛兌。剛兌不了的就展期或違約。
這期間,能在離岸債券市場借新還舊的央國企也就2023年的金茂、2024年的五礦地產越秀地產這三家。它們發的還是離岸人民幣債券,而不是美元債券。
不是大家不新發,而是行業信用坍塌後,就算發了也沒有人敢買。
直到上個月,綠城的出現《綠城,又發功了》,終於終於終於率先打破了冰封太久的市場。
綠城新發行的美元債券利率8.45%。在個別網上討論區還被詬病利率高。真得高嗎?且看緊跟在綠城後面,在今年3月新發行的兩家房企:
一家是香港銅鑼灣大地主希慎興業,它新發的次級永續債券利率7.2%。另一家是北京的國企首創集團,發的還是帶keepwell的,利率7.15%。
就像之前所寫,作為一家混改房企,綠城那單會成為其他家的利率錨點。而作為一家民企,新城不會比綠城的利率低,所以10-11%不算高。
跳出利率本身看,不管發或者不發,新城的這單也在說明:
境外資本市場終於開始修復對民營房企的信心。
路數的小夥伴們說,最近境外一些大機構們看到了中國樓市止跌回穩趨勢,於是增加在中華區的資產配置,自然就對地產美元債有需求。
事實上,外資行裡最懂中國地產的首席研究員們,已經陸續上調了預期。
先是citi,再是ubs,都認為中國樓市已經發出觸底訊號。
就像索羅斯的反身性理論說的那樣,當所有人都開始相信,預言就會自我實現。
相比較而言,新城是幸運的。它終於熬到了能和資本市場談新發的一天。
黎明前的黑暗最是殘酷。像還債硬漢中駿、雅居樂等,就沒等到;再如金地,雖沒暴雷卻已失去發債資格。這些房企像極了《哪吒》中的申公豹一家,一度以為好好修煉,就有機會成仙,但最後敵不過現實:
誰讓你們出生是妖族,正如誰讓你們出身就是非央國企房企。
眼下,投行們也在為其他房企做準備了。
這裡頭有瑞安房地產CSI(香港資本策略地產)平安不動產、香港李嘉誠家族的盈科大衍地產金茂等。
你也看到了,以香港的為主,它們都很有可能在今年新發。
但路數最關心的還是總部在深圳的那家,被寫過很多次的那家。它最近一筆美元債券5月就到期。
謝謝你閱讀完,路數今天心情很好,希望你也是。

第三個讀者群擴募中,如有興趣入群
請向公眾號傳送名片
手動邀請進群,謝謝
有時候加群的讀者會很多,請耐心等待
已經在群裡的讀者也可以新增好友進群,請備註資訊
謝絕圍觀潛水
心平氣和地哀嘆行業和聊聊新鮮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