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基本盤”的利息淨收入縮水,是銀行業在資產收益率下行、市場需求疲軟的背景下,需要直面的核心困境之一。
2024年,國有大行利息淨收入普遍下滑,工、農、中、建四大行中,僅農業銀行相關指標同比增長89.42億元達5807億元、增幅1.6%。
利息淨收入的增長,支撐起了農行領先同業的整體業績。
2024年,農行營業收入、淨利潤增速分別為2.3%、4.8%,兩項指標均為四大行之首;業績領先之下,農行2024年A股、H股股價全年漲幅均在五成以上,漲幅同樣為四大行首位。業績增長同時,不良率持續壓降3個基點至1.30%。
行長王志恆在業績會上表態,稱“有信心、有能力保持資產質量穩定,努力打造資產質量最好、經營最穩健的銀行。”
隨著淨息差的持續下探,銀行業步入“週期寒冬”已成共識。困境之下,農行緣何實現規模、利潤、質量的同時“豐收”?
以下三組資料的動態變化,可部分剖析農行2024年“逆流而上”的動因。

5807億元:利息淨收入四大行中“獨一份”正增長
農行在年報中詳細列示了利息淨收入因規模、利率變化產生的改變,可見其目前的資產增長速度,仍足以對沖利率下行帶來的負面影響:
貸款方面,規模擴張增收880.19億元,利率下調縮減800.83億元;對沖後,貸款業務仍然貢獻出了89.42億元的利息淨收入增量。
農行也實現了四大行中,2024年“獨一份”的利息淨收入增長。
成功挖掘出新的信貸需求增量,是農行營收、淨利增速得以領先同業的主因之一。2024年,農行營收、淨利分別為7105.55億元、2820.83億元,增幅為2.3%、4.8%。

“週期寒冬”中,銀行業在週期上行期以來的擴張驅動力日漸式微。隨著信貸需求調整、利率持續下探,保住作為“基本盤”的利息收入,是穩住營收的重中之重。
與同業相比,農行資產增長速度仍維持在第一梯隊:總資產達43.2萬億元,增速8.4%,更能體現增長潛力的新增貸款增速已達10.13%,為六大行之首;對公、個貸增量均領先同業。
自2020年銀行業淨息差持續下探後,行業“以量補價”策略盛行,挖掘出需求增長點的能力,也成為銀行業在信貸競爭中的“勝負手”。
在業績會上,農行管理層對於資產增長“秘籍”做了更多闡釋。
副行長劉洪用“量增面擴”評價農行信貸服務實體經濟的成效:
一是“三農”縣域貸款增量突破萬億,餘額達9.85萬億元,佔全行貸款增量47%,增速達12.3%;二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綠色信貸、製造業中長期等“五篇大文章”等重點領域信貸,增速均在20%以上;三是普惠金融、民營企業貸款餘額、增量均居可比同業首位;四是零售信貸優勢鞏固,消費貸、經營貸增幅分別為28.3%、35%。
可以看到,在政策強調的擴內需、促消費等領域,農行均實現了高於全行平均水平的信貸增量,這也說明農行經營目標與國家戰略目標始終高度統一。
而負債端強勢的定價能力與客群基礎,也為農行服務國家戰略、保持資產端擴張提供了助力。
2024年,農行計息負債成本率為1.85%,為四大行中最低,仍具備較好的低息攬儲能力;境記憶體款日均增量2.29萬億元,反映存款穩健性與真實性的偏離度為0.42%,位列可比同業之首。
副行長林立判斷,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總量增長與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後,“預計今年存款將繼續保持均衡增長的態勢。”
負債成本維持較優水平同時,農行亦強化量價平衡,最佳化邊際資產定價,保持淨息差降幅處於合理水平。
2024年末,農行淨息差較上半年降3個基點,從趨勢看降幅已有明顯收窄。
面向未來,董事會秘書劉清表示,將透過數字化經營,提升客戶分層分群經營的能力,沉澱更多低成本資金;組合上加強資產負債雙向組合的動態管理,運用數量和價格工具,統籌安排資產負債久期結構,確保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安全的基礎上,提升總體收益水平。

3個基點:不良率降幅為四大行之最
長期以來,農行已將不良率壓降至四大行中的較低水平。2024年,農行不良率再降3個基點至1.30%,成為同業中不良率壓降幅度最顯著的銀行。

在行業擴張期,“量、價、險”的有效平衡就已是老生常談;而下行期的風險暴露增多,資產規模與質量間的平衡更被看重。
對於新增貸款增速維持四大行首位的農行而言,不良率壓降水平的領先,更體現出其2024年業績增長的“含金量”頗高。
王志恆表示,農行始終把防風險作為首要任務,過去一年突出抓好重點領域信用風險防範化解。
對公貸款方面,不良率已連續四年保持下降趨勢,2024年降至1.58%。
王志恆分享,房地產貸款方面,農行透過將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與房地產風險化解相結合,2024年房地產貸款不良率下降0.02個百分點;地方債方面,落實一攬子化債政策緩釋存量債務風險,融資平臺客戶數量和債務規模“雙下降”。
並表示公司在風險防控領域已聚焦“重點領域風險防控”“市場風險防控”“科技風險防控”三大關鍵詞,高質量統籌好發展與安全。
例如,針對重點領域堅持前瞻性部署,加強對新興產業和普惠零售業務風險的苗頭化解處置,“一戶一策”推進房地產風險精準處置,“一省一策”助力地方政府化解債務風險。
不良率之外,農行不良貸款前瞻性指標可比同業領先:當年關注類貸款率1.40%,均較年初下降2BP;逾期與不良剪刀差連續18個季度保持為負,超前緩釋風險壓力;撥備覆蓋率299.61%,保持了較強的風險抵補能力。
此外,信用減值損失同比降低3.6%至1308億元,同時資產減值準備依然保持在超萬億元的高位,是資產質量穩固的“安全墊”。

多個“同業第一”:民營、普惠等重點領域貸款高質量增長
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作為2025年九大重點任務之首,還將提振內需的範圍拓展至“全方位”;同時部署加快推動民營經濟標誌性改革舉措落地,營造穩定預期。
可以看到,農行2024年在緊跟國家政策方面已創下多個“同業之先”,尤其在推進“擴內需、促消費”、民營普惠等方面。
2024年,農行民營企業和普惠貸款餘額、增量,有貸客戶數、客戶增量等指標同業領先:民營企業貸款餘額6.53萬億元,新增1.08萬億元,餘額、增量均居可比同業首位;普惠貸款餘額達到4.66萬億元,餘額、增量均居同業第一。
堅實的客戶基礎、雄厚的零售客群是農行緊跟政策、服務民生的先決條件。
2024年,農行個人客戶總量超8.8億戶,保持同業首位。個人存款餘額18.7萬億元,年增量近1.6萬億元,餘額、增量、日均餘額、日均增量、付息率連續三年保持“五項第一”。
農行“服務鄉村振興的領軍銀行和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銀行”的定位,與持續深化的“三農”普惠發展戰略,也為其破解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等客戶群體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積累了破局能力。
基於此,農行持續發揮“橫跨城鄉、點多面廣”的特色優勢,加大個人貸款投放力度。
2024年,農行個人貸款餘額8.8萬億元,增量、增幅連續五年保持可比同業領先;2025年,農行已成為首家個人貸款業務站上9萬億元臺階、普惠貸款突破5萬億大關、民營貸款突破7萬億元的金融機構。
重點領域信貸增長的推動,構成了農行利息淨收入在利率下調的大背景下仍能“逆勢”增長的本源動力。國家戰略目標與自身經營目標高度統一,幫助農行鍛造出了穿越週期的經營韌性,實現多項價值的最終閉環。
不久前,農行已召開2025年支援民營經濟發展暨普惠金融工作會議,並強調做好普惠金融服務是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體現,未來將進一步提高站位、強化擔當。
副行長劉洪則在業績會上分享,“民營企業和普惠貸款供給總量最大、覆蓋面最廣、可持續發展能力領先的‘主力軍’地位,正進一步鞏固。”
劉洪稱,未來農行還將多措並舉:
一是加大信貸投放,預計2025年末民營企業貸款餘額超7.5萬億元,普惠貸款增速繼續高於全行平均水平。
二是提升服務能力,既要配置專項信貸資源,為民營、小微企業提供快速便捷、利率適宜的信貸,也要從產品、體制、人才多方面出發,提升服務能力。
三是堅持底線思維,強化風險防控,一體推進防風險、促發展,探索民營和普惠貸款風險管理新模式、新打法。
*以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刊登平臺之觀點。使用者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